點滴積累而獲得成功的事例

  生活中點滴的積累,都是在為以後的成功做著準備。你認同點滴積累的重要性嗎?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點滴積累獲得成功的事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點滴積累獲得成功的事例篇1:王充注重積累

  漢代的王充是著名的唯物主義思想家,他是在十分清貧的情況下開始專心治學著書的。他家裡很窮,沒錢買書閱讀,就到洛陽的書店裡去讀書。讀一本就背一本,讀完一個店子,再讀另一個店子,在《漢書·藝文志》中所列的六藝、諸子、詩賦、兵書、術數、方技等6類書,共13000卷,只要當時存世的,他幾乎都一一讀過。因此,他的腦海裡積累了豐富的知識。

  王充從34歲開始寫《論衡》。為了能專心著作,他閉門謝客,拒絕一切應酬活動。在他臥室的窗臺書架上,到處放著刀筆和竹木筒,一有好的想法,就及時記錄下來,直至臨死前不久還堅持這麼做。因此為《論衡》積累了不少素材,使這部鉅著得以順利完成。

  點滴積累獲得成功的事例篇2:

  有兩個愛畫畫的孩子。第一個孩子的媽媽給兒子準備了一疊紙、一捆筆,還有一面牆。她告訴他:你的每一張畫,都要貼在牆上,給所有來我們家的客人欣賞。第二個孩子的媽媽給兒子拿來一疊紙、一捆筆,還有一個紙簍。她告訴他:你的每一張畫,都要扔在這個紙簍裡,無論你自己對它滿意還是不滿意。3年以後,第一個孩子舉辦了畫展:一牆的畫,色彩鮮亮,構思完整,人人讚揚。第二個孩子沒法展覽,一紙簍的畫,滿了就倒掉,所有的人,都只看到他手裡尚未畫完的那一張。

  30年以後,人們對第一個孩子一牆一牆的展覽的畫已不感興趣,第二個孩子的畫卻橫空出世,震驚了畫壇。人們把第一個孩子貼在牆上的畫揭下來,扔進紙簍,又將第二個孩子扔在紙簍裡的畫拿出來,貼在了牆上。

  點滴積累獲得成功的事例篇3:袁枚積累語言 ——積累的“數量”是創作“質量”的保證

  清代的袁枚十分注重積累語言 , 他許多的好詞佳句都是從村夫僧人那裡得到的。有一次,在二月梅花盛開的時節,站在梅樹下的一個村夫很高興地對袁枚說:“你看,梅樹有了一身花了!”袁枚聽了,心想:“這不是詩嗎?”他便默默地記下,久久咀嚼,後來就寫出了“月映竹成千個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名句。還有一次,一位給袁枚送行的僧人,惋惜地說:“可惜園裡梅花正盛開,您帶不去!”袁枚吟得“只憐香梅千百樹,不得隨身帶上船”的詩句,一直為人稱道。

  點滴積累獲得成功的事例篇4:蘇步青的“零布頭” ——時間是積累不可缺少的“支出”

  我國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教授把會前會後、飯前飯後的時間比喻為零布頭,並加以利用。他在參加五屆三次人大會議期間,抓緊空隙時間完成了《仿射學微分幾何》的後半部分。他說:“別看時間零碎,分分秒秒的時間好比零布頭,只要充分利用,能做不少事情呢。”時間本來是一定的,但是,對於善於利用它的人來說,是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助跑器”。

  點滴積累獲得成功的事例篇5:拿破崙的知識積累 ——成功離不開積累

  當年叱吒疆場,橫掃歐洲大陸的拿破崙,一個給法蘭西人民帶來無限榮耀,一個向世人發出“在我的字典裡沒有‘不可能'”的誓言的“自信家”,早年是何等勤苦地積累。在他於巴黎軍校攻讀炮兵攻略,學習海軍知識時,一直是勤勉地苦學,用心地積累。當室友們吃午餐的時候,拿破崙依舊潛心於對地理、歷史和數學的研究並樂此不疲。這一直持續了他整個學習生涯的積累過程,為他今後事業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終於,拿破崙成就了法蘭西帝國,而長期的積累則成就了拿破崙,成就了他近似瘋狂的自信。

  點滴積累獲得成功的事例篇6:傑克·倫敦的“笨工夫” ——點滴積累成就事業

  傑克·倫敦是美國著名的小說家,他的學識全是靠自修得來的。他經常把詞典和書裡的詞句抄在小小的紙片上,然後把這些紙片掛在窗簾上、衣架上、櫃櫥上、床帳上,甚至塞在鏡子縫裡,以便在刮臉、穿衣、睡覺前後都能隨時看一看,記一記。他把一些紙片放在衣兜裡,外出參加音樂會、拜訪親友或散步時,抽出空閒的時間念一念。他由於不斷地記誦,終於掌握了大量的詞語,寫起文章來就得心應手了。看來,傑克·倫敦有些笨,但是世界上有什麼東西能不經過笨工夫就可以學到的呢。

  點滴積累獲得成功的事例篇7:果戈裡的筆記簿 ——創作的成功離不開材料的大量積累

  俄國著名大作家果戈裡,曾經很好地利用自己的廣泛觀察過後悉心記錄的筆記簿進行了成功的文學創作。 這位作家的一個習慣就是身邊常備一個本子,隨時記下一切在社會上觀察、體驗到的事情。除了眼見的各種景物外,還有耳聞的各種有意義的話語。在這些記錄裡,天文地理花鳥蟲魚無所不有,既有多種動植物的名字和它們展示給作家並撥動他心絃的特別之處,也有掛在捕魚狩獵者口頭的俗語和樸實的但是耐人尋味的語言,還記錄下了作者對社會、人生和事情的思考。這些記錄為果戈裡的寫作積累了大量的有用的素材,他曾經不無得意地把自己心愛的筆記簿稱為“手頭的百科辭典”。

  點滴積累獲得成功的事例篇8:馬克思的廣博涉獵 ——廣泛的積累非常有用

  革命導師馬克思,為了動手寫《資本論》,閱讀了 1500 種以上的書,在書中引用了十幾個學科、數百個作者的觀點,留下了 100 多本讀書筆記。他有極為豐富的哲學、政治經濟學、歷史、法律等社會科學知識,並對文學藝術有極高的修養,海涅、歌德、但丁、巴爾扎克、莎士比亞等著名作家的作品,他能如數家珍,隨口吟誦。他幾乎掌握歐洲一切國家的語言,能夠用流暢的英語、法語著述立說,對自然科學也有很深的造詣,在他的頭腦裡積累儲存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訊和資料,這些有益的積累,對成就他的事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