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科數學方法

  選擇文科的學弟學妹們要有自信,不要覺得文科不如理科,熱愛文科學習,自信很重要.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是什麼

  一、抓好基礎。

  數學習題無非就是數學概念和數學思想的組合應用,弄清數學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方法是判斷題目型別、知識範圍的前提,是正確把握解題方法的依據。只有概念清楚,方法全面,遇到題目時,就能很快的得到解題方法,或者面對一個新的習題,就能聯想到我們平時做過的習題的方法,達到迅速解答。弄清基本定理是正確、快速解答習題的前提條件,特別是在立體幾何等章節的複習中,對基本定理熟悉和靈活掌握能使習題解答條理清楚、邏輯推理嚴密。反之,會使解題速度慢,邏輯混亂、敘述不清。

  那麼如何抓基礎呢?

  1、看課本;

  2、在做練習時遇到概念題是要對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再認識,注意從不同的側面去認識、理解概念。

  3、理解定理的條件對結論的約束作用,反問:如果沒有該條件會使定理的結論發生什麼變化?

  4、歸納全面的解題方法。要積累一定的典型習題以保證解題方法的完整性。

  5、認真做好我們網校同步課堂裡面的每期的練習題,採用迴圈交替、螺旋式推進的方法,克服對基本知識基本方法的遺忘現象。

  二、制定好計劃和奮鬥目標。

  複習數學時,要制定好計劃,不但要有本學期大的規劃,還要有每月、每週、每天的小計劃,計劃要與老師的複習計劃吻合,不能相互衝突,如按照老師的複習進度,今天覆習到什麼知識點,就應該在今天之內掌握該知識點,加深對該知識點的理解,研究該知識點考查的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在每天的複習計劃裡,要留有一定的時間看課本,看筆記,回顧過去知識點,思考老師當天講了什麼知識,歸納當天所學的知識。可以說,每天的習題可以少做,但這些歸納、反思、回顧是必不可少的。望你在制定計劃時注意。

  三、嚴防題海戰術,克服盲目做題而不注重歸納的現象。

  做習題是為了鞏固知識、提高應變能力、思維能力、計算能力。學數學要做一定量的習題,但學數學並不等於做題,在各種考試題中,有相當的習題是靠簡單的知識點的堆積,利用公理化知識體系的演繹而就能解決的,這些習題是要通過做一定量的習題達到對解題方法的展移而實現的,但,隨著高考的改革,高考已把考查的重點放在創造型、能力型的考查上。因此要精做習題,注意知識的理解和靈活應用,當你做完一道習題後不訪自問:本題考查了什麼知識點?什麼方法?我們從中得到了解題的什麼方法?這一類習題中有什麼解題的通性?實現問題的完全解決我應用了怎樣的解題策略?只有這樣才會培養自己的悟性與創造性,開發其創造力。也將在遇到即將來臨的期末考試和未來的高考題目中那些綜合性強的題目時可以有一個科學的方法解決它。

  四、常做高考題,揭開高考試題的神祕面紗。

  高考題是最好的習題,它在考查知識點時的切入點新而不俗,它正確地控制了對所考查的知識點的難度。解答一定的高考題,有助於把握高考對該知識點的難度要求;有助於判斷高考題目與平時常見題目的異同,增強判斷題目信度的能力,防止做偏題、怪題。特別在排列組合二項式定理、複數、立體幾何、極座標、三角部分的高考題,難度不大,而平時所見的複習資料中,有相當的習題已超出高考難度,其實,高考題目中這幾部分的習題複習時都能做,並不是很難,更不可怕,可見常做高考題,會克服對高考題的恐懼感。增強將來決勝高考的自信心。

  五、歸納數學大思維、大策略。

  數學學習其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培養我們的創造性,培養我們處理事情、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對處理數學問題時的大策略、大思維的掌握顯得特別重要,在平時的學習時應注重歸納它。在平時聽課時,一個明知的學生,應該聽老師對該題目的分析和歸納。但還有不少學生,不注意教師的分析,往往沉靜在老師講解的每一步計算、每一步推證過程。聽課是認真,但費力,聽完後是滿腦子的計算過程,支離破碎。老師的分析是引導學生思考,啟發學生自己設計出處理這些問題的大策略、大思維。當教師解答習題時,學生要用自己的計算和推理已經知道老師要幹什麼。另外,當題目的答案給出時,並不代表問題的解答完畢,還要花一定的時間認真總結、歸納理解記憶。要把這些解題策略全部納入自己的腦海成為永久地記憶,變為自己解決這一型別問題的經驗和技能。同時也解決了學生中會聽課而不會做題目的壞毛病。

  文科數學方法指導全攻略

  文科數學的難度相對不高,因此對於文科數學來說,細工出快活兒,要在兩個地方下功夫:做題的精確度和做題的速度。根據這兩個要求,很容易就可以得出我們學習文科數學的思路:題海戰術!是不是聽到這裡,覺得這個老師太扯了,誰不知道題海戰術啊!所以我這裡要做的就是再囉嗦一遍:做什麼不如做題,練什麼不如練手!

  因為會做題不等於會考試,你在平時的學習中是不是常遇到這樣的狀況,你向一個成績很好的同學一道問題,有的他能一下子就答出來,但是有的題他就要想很久,可能她旁邊一個學習比較差的人都已經做出這道題了,這就體現了會題和會得分是兩碼事兒。

  特別是在高考中,像我當時做文科數學,20--30分鐘以內,選擇題是一定會全部做完的,為什麼呢?我當時做的是全國一卷,共12道選擇題,現在北京是8道。其中,前幾道題一定是送分題,講求的是準確,千萬不能粗心大意地放過!雖說你最後題做多了可能就是一掃而過,答案就出來了,但是你有一掃的時間,為什麼就不能二掃一次呢,是吧!後邊的題目講求的是角度,選擇題和填空題基本上考的就是角度問題,所以,有時候,你一分鐘就可以搞定一道後邊的選擇題,有時候,你15分鐘都不一定能搞定一道。而"角度"這個東西又頗為虛無縹緲,如果你不能保證自己的IQ不錯的話,你怎麼能保證自己很快找到這個角度。所以,多做些題,也許,四道考角度的題你只用找兩道的角度,其餘兩角度你早就知道了,就能提高做題的速度。

  在提高做題速度之後,這個時間是省給什麼的呢?是省給後邊的大題的。後邊的大題基本上在高考之中是有固定的套路的,角度上是不會出得很刁鑽的,而是會在計算量上各種為難各位。所以,前些天我在E度論壇裡看到家長問要不要給學生買計算器,我只說了兩字:不要!而且,高考中大題的計算量尤其巨大,如果你平時沒有相應的計算量支援,你在高考答題中基本上是寸步難行。計算速度上去的話,還有一個好處,你可以有重複計算、檢驗和犯錯的機會,提升你的分數!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