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中考知識點總結歸納

  生物學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現象及其活動基本規律的科學。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的學習初中生物,小編特地整理了初中生物中考知識點,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中生物中考知識點

  一、【初中生物有哪些知識點】:七年級生物上冊***部分***

  1. 生物的主要特徵: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生物能進行呼吸、生物能排除身體內產生的廢物、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生物能生長繁殖、生物都由細胞構成***除病毒之外***。

  2. 生物圈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有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3. 在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漫長過程中,環境在不斷改變,生物也在不斷進化,適應環境。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的生物圈。

  4. 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動物是消費者,細菌和真菌被稱為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關係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係,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線,形成了食物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5.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統一的整體。

  6. 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收集證據—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7.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越少、越大、越暗;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的細胞越多、越小、越亮。從目鏡內看到的物象是倒像,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就是顯微鏡放大的倍數

  8. 植物細胞的結構:細胞壁***保護和支援細胞***、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液泡、葉綠體。動物細胞的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細胞學說由施萊登、施旺創造。

  10. 遺傳資訊在細胞核中,細胞核中有儲存遺傳資訊的物質DNA,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細胞核中有染色體,染色體中有DNA,DNA上有遺傳資訊。

  11. 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分裂過程:細胞核分開、細胞質分開、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新細胞和原細胞所含有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

  二、【初中生物有哪些知識點】:七年級生物下冊***部分***

  1. 進化論是由19世紀的達爾文建立的。

  2. 現代類人猿主要指大猩猩、黑猩猩、長臂猿和猩猩。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距今1200多萬年前的森林古猿。類人猿與人類的本質區別是指運動方式、製造工具能力和腦發育能力的區別。

  3. 由於環境的改變和自身形態結構的變化,下到地面生活的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的方向發展。“露西”時代的古人類能使用工具;“東非人”時代的古人類還能製造簡單的工具。千萬年後的古人類製造的工具越來越複雜,並且能夠用火,大腦也越來越發達,在群體生活中產生了語言,用火燒烤食物,提高了製造工具的能力。

  男性生殖系統中,由睪丸和輸精管、尿道產生和輸送生殖細胞;女性生殖系統中,由卵巢和輸卵管輸送生殖細胞。

  4. 成熟的胎兒和胎盤從母體的陰道排出的過程叫做分娩。分娩意味著新生兒的誕生。

  5. 青春期是一生中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

  6. 施行計劃生育為基本國策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數量和提高人口素質,具體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堅持晚婚、晚育有利於控制人口過快增長;少生是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關鍵;優生利於提高我國的人口素質。

  7. 食物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六類營養物質,這些也是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物質。糖類、脂肪、蛋白質是組成細胞的主要有機物,並且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8. 糖類能為人體提供能量,葡萄糖、蔗糖、澱粉都屬於糖類,含糖類量較多的主要有紅薯、白糖、穀物、土豆。脂肪是供給人體能量的重要物質,一般是備用的能源物質,含脂肪量較多的主要有肥肉、油、花生、大豆。蛋白質對人的生長髮育以及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有重要作用,被分解後還可以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含蛋白質量較多的有奶、蛋、魚、肉、豆類。

  9. 食物中的澱粉、脂肪和蛋白質都是分子大、結構複雜的有機物,進入消化系統後,逐步被分解成簡單的物質才能被人體吸收,這個過程叫做消化。

  10. 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

  11. 口腔是消化系統的開始部分,裡面有牙齒、舌和唾液腺導管的開口。齒的切割和咀嚼和舌的攪拌促進了消化。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澱粉酶。口腔初步消化澱粉。咽和食道是食物的通路。

  12. 胃可以蠕動、攪拌,初步消化蛋白質。胃腺分泌胃液,含有鹽酸和蛋白酶。肝臟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膽汁,不含酶。膽汁可以乳化脂肪,形成脂肪顆粒,擴大與酶的接觸面積,促進對脂肪的消化。

  13.小腸是人體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適於這一特點的特點有小腸長,便於充分吸收、內表面有環形皺襞,小腸絨毛曾加了吸收的面積、絨毛壁只有一層細胞,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絨毛內有毛細血管便於物質進入血液。

  三、【初中生物有哪些知識點】:八年級生物上冊***部分***

  1. 目前已知的大約150萬種動物可分為體內有脊柱的脊椎動物和體內無脊柱的無脊椎動物。

  2. 魚能夠在水中生活的兩個特點是靠游泳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在水中呼吸。外形是梭形、魚鱗、體表黏液可以減少阻力;側線可以感知水流、測定方向;魚鰾可以使魚停留在不同水層。魚游泳時前進的動力是靠軀幹部和尾鰭左右擺動拍擊水流產生。尾鰭是前進的動力,控制前進的方向;胸鰭保持平衡,轉換方向;背鰭保持平衡,防止側翻;腹鰭保持平衡,防止左右搖擺;臀鰭保持平衡,垂直平衡。魚的口和鰓蓋後緣不同時張或合是為了魚鰓和水進行充分的氣體交換,鰓絲為紅色,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多而細,便於完成氣體交換。

  魚離開水後鰓絲粘在一起,鰓片彼此覆蓋,與空氣接觸面積減小,空氣乾燥,魚就會窒息而亡。魚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3. 腔腸動物有口無肛門,有消化腔,如海葵、海蜇、珊瑚蟲;軟體動物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身體,如烏賊、章魚、蝸牛、貝類。甲殼動物有質地較硬的甲,如蝦類、蟹類。水域環境遭到破壞的原因是工廠和生活汙染物的排放,農田中農藥和化肥隨雨水衝進水體。

  4. 陸生環境溫差大,溼度小,浮力小,環境複雜,氧為氣態氧。陸地生活的動物對溫差大生活的適應:有保溫結構、產熱結構和散熱結構,行為方式不同;對溼度小生活的適應: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對浮力小生活的適應:有支撐身體器官的結構、有運動的器官;對氧為氣態氧生活的適應:身體內部有各種呼吸器官;對複雜環境的適應: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

  5. 蚯蚓生活在陰暗、潮溼、疏鬆、富含腐殖質的溫度變化不大的土壤深層,通過肌肉和剛毛的配合使身體蠕動,晝伏夜出,以植物的枯葉、朽根和其他有機物為食。蚯蚓是環節動物,是分解者,由許多彼此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身體分節使蚯蚓身體運動靈活。蚯蚓的生殖器官是環帶,頭端靠近環帶,生殖方式是體內受精,卵生。體壁有黏液,密佈毛細血管,腹面是剛毛支撐。呼吸時空氣中的氧氣先溶解在體表黏液裡,然後滲進體壁,再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蚯蚓不能保持恆定的體溫,在粗糙面運動更快速。

  6. 兔是哺乳動物,形態結構特點有胎生、哺乳;體表被毛、保溫;體溫恆定;感覺器官發達;運動方式為跳躍。兔體溫恆定的原因為皮毛保溫,消化系統發達使得獲得有機物的能力提高,呼吸系統提高氣體交換能力,迴圈系統提高血液運輸氧的能力,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使兔的代謝能力加強或減弱並控制散熱過程。

  兔用肺呼吸,心臟四腔,血液迴圈為體迴圈和肺迴圈。哺乳類和鳥類都是恆溫動物,體溫恆定的意義是是動物減少對環境的依賴,使體內的酶穩定的起作用,使代謝正常進行,使後代可以更好的發育生活,利於動物的區域分佈。兔的牙齒分化為門齒和臼齒,有發達的盲腸,有發達的大腦和遍佈全身的神經。

  7. 哺乳動物的共同特徵:體表被毛***保溫***,心臟四腔,用肺呼吸***體溫恆定***,體溫恆定,有發達的四肢和肌肉***支撐身體,快速運動***,用口捕食,口內有齒,齒有分化***適於攝食,消化***,體內有膈,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發達***對外界刺激反應靈敏***,胎生哺乳***提高後代成活率***。

  8. 對於陸地上生活的動物來說,足夠的食物、水分和隱蔽地是基本的環境條件。

  9. 飛行使鳥類擴大了活動的範圍,利於覓食和繁育後代。鳥類的特徵有有喙無齒、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一般骨中空、內充空氣、心臟四腔、用肺呼吸、氣囊輔助呼吸、體溫恆定、卵生。鳥類適於飛行的特點有:身體呈流線型***減少空氣阻力***、前肢特化為翼***翼是主要的飛行器官,呈扇形***、身體覆蓋羽毛***減輕重量、保溫、飛行時輔助轉換方向及保持平衡***、胸肌發達***收縮舒張使翼扇動,給翼提供上下扇動動力***、胸骨發達,長骨中空***提供堅實附著處,減輕體重***、消化吸收能力強,排洩速度快***提供充分的能量物質,減輕體重***、有肺和氣囊,氣囊輔助呼吸***供應充分的氧,降低密度,散熱***、完整的血液迴圈,心肌發達***增強血液運輸氧的能力***、高而恆定的體溫。

  四、【初中生物有哪些知識點】:八年級生物下冊***部分***

  1. 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續和發展最基本的環節是生物通過生殖和發育。

  2. 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為有性生殖。意義是具有兩個親本的遺傳性,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變異,更能適應新的環境,利於擴大植物的分佈範圍,對植物的進化也有重要意義。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為無性生殖。意義是產生新個體的速度較快,利於在環境適宜的條件下短時間繁殖出大量個體,並且後代特徵較為一致,易保持母體的優良特徵。

  3. 無性生殖在農業上的應用主要有壓條、嫁接和扦插。嫁接就是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確保嫁接成功的條件是親緣關係越近和形成層緊密結合。嫁接後可以保持接穗的優良特性。常用扦插方法的有甘薯、葡萄、菊、月季、紫背天葵、楊、柳等。

  4. 扦插材料的處理:實驗步驟***1***選取易扦插的材料並處理,共20只;***2***選擇有兩個節的,上節的葉去掉一部分,下節全部去掉;***3***貼標籤A、B,A組上切口水平,下切口斜向,B組上下切口都為水平;***4***插入土中,放入容器,提供充分的光照、水分和適宜的溫度;***5***定期觀察記錄。

  5. 節的部位居間分生組織發達,較易生根。莖段上方切口水平,下方切口斜向是為了容易辨認正反方向,同時上方水平是為了減少水分過多蒸發,下方斜向是為了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積,促進生根。上一個節上的葉要去掉部分葉片是為了減少蒸騰作用,留部分葉是為了保持光合作用;下一個節要去掉全部的葉是為了留有傷痕,易形成愈傷組織,易生根。

  6. 將馬鈴薯的塊莖切成小塊種植,每一塊都要帶有芽,原因是芽合成生長素旺盛,促進植株生長,增強抗病能力,沒有芽的馬鈴薯小塊在土中會腐爛。種植菊花和蘆薈的時候,一棵植株常常會變成一叢,原因是他們有很強的萌櫱能力。

  7.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特點為有性生殖,體內受精,變態發育。家蠶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蝗蟲的一生經歷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幼蟲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成為變態發育。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的發育過程叫完全變態,同家蠶一樣,有蜜蜂、菜粉蝶、蚊、蠅等。經歷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的發育過程是不完全變態,同蝗蟲一樣,還有蟋蟀、螻蛄、螳螂等。

  8. 鳥卵的卵殼作用是保護鳥卵,上有氣孔,是卵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通道。殼膜有兩層,鈍端有氣室,保護鳥卵。氣室為胚胎髮育提供氧氣。卵白可以保護卵細胞,提供胚胎髮育的水分和養料。卵細胞由卵黃膜、卵黃和胚盤構成。卵黃膜可以保護卵黃和胚盤,控制物質的進出。卵黃為胚胎髮育提供主要的營養。胚盤是胚胎髮育的地方,內有細胞核。未受精的卵,胚盤色淺而小;已受精的卵,色濃而略大。繫帶的作用是固定卵黃,準確卵細胞。

  9. 鳥類的生殖發育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築巢、產卵、孵卵和育雛幾個階段。

  10. 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育而實現的。

  性狀是指生物體表現的形態結構、生理特性、行為方式等。同種生物同一形狀的不同表現形式為相對性狀。

  11. 基因控制形狀。性狀還受環境影響,單純受環境影響的性狀不可遺傳。

  五、【初中生物有哪些知識點】:初中生物知識點大全***完整版***

  六、【初中生物有哪些知識點】:結語。

  初中學生該如何對待初中生物這門新課?初中生物的知識點說多也不多,少也不少,需要在課堂上緊跟老師的腳步,儘量能利用課堂掌握要點。初中生物的知識點的以上整理,希望能對廣大學子有所幫助。

  初中生物中考複習策略

  一、注重基礎,迴歸教材

  1.緊扣《課標》和《考試說明》。《課標》是對學生最基本的要求,又是編寫教材的依據。每年的中考題緊扣《課標》和《考試說明》,複習時我們都要認真研究這兩本書,一方面要緊緊圍繞《課標》,仔細推敲,抓住基礎和重點,重視雙基訓練,迴歸教材,要杜絕選題隨意,題海戰術,超出《課標》的現象,這樣就真正做到迴歸教材,突出重點,關注細節。

  另一方面要認真研究《考試說明》,掌握各個知識點在中考的難易程度及所佔的分值,同時更要注意題目的靈活性和拓展性以及對課本知識的延伸和遷移程度。把這些溶解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之中,在複習每冊書及各個章節時,我們也可以把涉及這冊書中的考試題全部整理出來,對學生進行重點訓練和分層訓練。作為教師要做到心中有《課標》,手中有教材,眼中有學生。才會減輕學生的負擔,也會避免題海戰術,提高複習的效率。

  2.幫助學生建構生物學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教材是有編寫體系的,各單元、章、節之間也是有聯絡的。對學生來說,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是提高學習能力的根本所在。零碎的、支離破碎的知識難以深入理解和記憶,只有系統化、結構化的知識才能融會貫通,進而有效地應用知識。

  平時上課學到的是些零碎的、支離破碎的知識點,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在做選擇題的時候就容易犯錯,容易丟分。中考題之所以靈活,原因就是好多選擇題叫J的每一道題都是包括一個知識塊,所以要讓學生系統完整的掌握知識,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對各個知識塊進行對比、歸納、整理和概括。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運用知識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二、關注生活,學以致用

  1.關注生活中的社會熱點問題。教師一定要關注與生物科學相關的新聞事件、科學技術發展的成果,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我們每年中考的材料分析題中都有涉及社會熱點材料分析題,比如“食品安全”“公共衛生與健康”等。教師要幫助學生收集和整理有關的知識點,讓學生學會關注生活,理論聯絡實際,學以致用。比如學習傳染病的知識,教師可以聯絡當前流行或影響較大的傳染病,例如,艾滋病、甲型HIN1型流感、甲型H7N9、非典等傳染病進行講解分析。

  2.注重聯絡學生生活實際。生物學的知識與我們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就看我們老師能不能去挖掘、去發現、去聯絡,平時學的知識是零碎的,要讓學生把這些知識都記住,教師就要學會把有關知識生活化、形象化、直觀化,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把課本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成為終生受用的知識。

  複習七年級上冊時,比如有關細胞的結構中的細胞液和液泡的關係,學生難於分清,利用一個簡單的生活例子,切西瓜時流出的汁水是什麼物質?***細胞液***,為什麼會流出汁水,說明是什麼結構破壞了?***液泡***,這樣學生容易理解和記憶了。菠菜泡在水裡水是清的,而菠菜被煮熟水變綠了,這是為什麼?***因為高溫細胞膜失去它的通透性,葉綠素進入水中***。

  三、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1.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近年來,探究教學法在生物學中的運用越來越普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尋找與教學內容有關、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材料,創設出情景,向學生提出將要調查研究的領域。探究能力的培養,就要教給學生探究實驗的基本思想、探究的方法,即如何設計對照實驗,實驗中如何控制單一變數,這就是方法指導,進而轉化為學生的探究能力,這樣學生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問題,他會有科學的思維判斷,進行探究性地學習。

  讓學生髮現並提出問題,根據已確定的問題,由學生共同討論交流,得出探究的方法和措施,學會設計實驗並完成實驗,同時還要學會查閱相關的資料,最後根據實驗現象的出實驗結論。初中生物重視對學生探究性學習的培養,在我省每一年的中考題裡面都有體現。

  2.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初中生物學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比如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要求學生不僅知道顯微鏡的各個結構及其功能,更要學會獨立操作和熟練利用顯微鏡進行觀察,並且對具體的操作步驟要求理解透徹。教師要幫助學生歸納和整理思路,掌握要點和規律。整個操作過程包括:

  ***1***取鏡和安放:右手握,左手託,略偏左。***2***對光:看到一個白亮的視野,①轉動轉換器②調節遮光器⑧眼睛注視目鏡④調節反光鏡。***3***放置玻片標本:放在通光孔中央。***4***觀察:倒像,鏡筒先下降***注視物鏡***,後上升***注視目鏡***觀察的時候必須兩隻眼睛睜開。

  關於“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製作”歸納為“擦一滴***生理鹽水0.9%***一刮***口腔內壁***一塗一蓋一染***碘液***,“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製作”過程,歸納為“擦一滴***清水***一撕***內表皮***一展一蓋一染***碘液***,用這些精煉的語言概括出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同時也把相關知識上升為理論,並學以致用。教師進一步拓展和遷移,如果看到的物象位於視野的“左下方”,要移到中央,向哪個方向移動?教師對這些知識就要做點撥和啟發,幫助學生找規律,因為視野中看到的物象是倒像,實際物物象是位於“右上方”,要移動到中央,還是向“左下方”移動,這樣學生就會靈活做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了。

  初中生物中考複習策建議

  一、落實《標準》

  從宜昌市近幾年的生物會考來看,命題始終注意以《課標》為指南,以教材為依據,以《中考會考說明》為藍本,不僅重視考查生物學基礎知識、實驗技能、探究能力等情況,而且重視考查學生對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係的理解,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關注學生的創新精神、環保意識、科學態度和良好習慣。

  這樣減少了死記硬背的知識考查而突出能力和觀念的考查,突出了生物科學的實驗科學性質及探究思想,體現了情境態度與價值觀、德育滲透及人文思想的考查,體現了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看起來是減少了專業知識的考查,降低了生物會考的難度,但對於我們農村學生來說,無疑是增加了難度***由於農村中學的學生相應的知識面比較狹窄,理解力欠缺***。但這些對我們的教學具有不可替代導向作用。

  根據我市近幾年生物會考情況,面臨會考的教師必須既重視《課標》和《中考會考說明》的反覆學習,明確複習的方向,又把握好教材的重點,做到胸有成竹,注重基礎,貼近生活,突出能力,關注情感。在複習中時刻關注這些點,教學才更有針對性。我們手中的《中考會考說明》中知識的梳理與《課標》一致,可以通過《中考會考說明》指導學生明確中考知識的範圍,明確知識的側重點。這樣教學就能有的放矢,落實到位,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物學總複習的教學質量。

  二、做好計劃

  從生物學科在學校位置看:複習時間只能在課堂上。生物複習課實際上是很緊張的,要提高複習的有效性,必須做好周密的複習計劃,既要有遠期計劃,又要有近期***課時***安排。大體上確定幾輪複習:第一輪,梳理教材,階段測評。利用課本及章節過關總複習對知識進行梳理歸類,突出基礎知識,強化基本技能的訓練。第二輪,專題訓練,強化突破。

  對照《中考會考說明》精選綜合性習題,提高學生閱讀、解題、探究能力,在理解、運用、探究、實踐能力上做文章。第三輪,模擬演練,實戰衝刺。利用宜昌市模擬題,進行定時、定量、規範的模擬訓練,培養學生規範答題的習慣,同時培養學生進行資訊的獲取和處理,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明確每一輪複習的具體時間和複習方法。有了計劃,就合理地安排了複習時間,才不會出現前鬆後緊、打無準備之仗的情況。

  具體複習環節如下:

  1.迴歸教材

  複習時,一方面要緊緊圍繞《課標》,另一方面從迴歸教材中落實雙基。複習時要克服選題隨意、題海戰術、死記硬背的現象,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迴歸教材,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落實基礎,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複習的效率。每年的中考題緊扣課標,非常規範,手頭一定要備有近幾年的中考試卷,仔細推敲。

  在複習每個單元時,也可以把涉及本單元的中考試題全部整理出來,對學生重點訓練。總之,作為教師要做到心中有課標、手中有教材、眼中有學生。教師心中一定要掌握教材的編寫體系,理清單元、章、節之間的聯絡。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是提高學習能力的根本所在。零碎的、支離破碎的知識難以深入理解和記憶,只有系統化、條理化的知識才有利於融會貫通,進而有效地應用知識。

  教師要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儘量挖掘知識的內在聯絡,對知識進行串聯,根據概念之間的包含關係、外延大小將一些有聯絡的知識連成一體,在構建知識體系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如學習了植物體的組成,可以將“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這些知識串聯起來,而不是將這些知識單列出來,因為這些知識都不是孤立的,是有聯絡的。若不如此,儘管我們以前給學生上了新課,後又進行了複習,如果再問學生“植物體是怎樣形成的”,學生仍會頭腦一片空白,答不上來。

  2.關注生活

  宜昌市教科院中學生物教研員鍾平老師在《宜昌教育》強調了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著力的方向。如:14年生物會考最大的一個變化是試卷的版面比以往增加了四分之一,版面大量增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其目的是通過提供的實際情境豐富的資訊,學生首先就要進行資訊的獲取與處理,並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應用知識的能力才能正確理解,避免死記硬背,考查學生提取資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教學注重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關注科學技術的發展。關注生活就找到了與學生的共鳴點,讓學生感覺到生物科學就在身邊,學習生物是有用的,從而更主動地接受它。

  當學生喜歡生物學科,取得好成績便在情理之中了。例如體育鍛煉對人體健康有什麼影響***包括對運動系統、迴圈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結合具體情境、生活中的常見例項,與迴圈、呼吸、消化、泌尿的知識巧妙結合起來,理論聯絡實際,學以致用。這樣既符合《課標》理念,又有利於綜合複習。

  同時作為生物教師一定要隨時關注與生物科學相關的新聞事件、科學技術發展的成果,關心身邊的生物科學,並及時把資訊傳遞給學生。通過對資訊的獲取、處理和分析會使學生的知識面得以拓展,思維就打開了,對靈活答題很有幫助,尤其是現在的考試越來越重視能力的考查。

  3.活學活用

  眾所周知,生物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課標》中的10個一級主題首先就是強調科學探究。所以學生一定要有使用工具的能力***如顯微鏡的正確使用***、探究能力***如正確提出問題、合理作出假設、科學得出結論等***、閱讀材料中處理資訊的能力***如資料分析***、應用能力***如解決生產生活問題***……我國大教育家葉聖陶先生主張“教是為了不教”,強調的就是注意學法、思維方式的培養。特別是我們的複習課教學要以知識為載體,突出學生的能力培養,即注重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而不能就知識教知識,從而提高學生能力,活學活用。

  例如探究能力的培養,就要教給學生探究實驗的基本思想,即設計對照實驗、控制單一變數、實驗材料的數量足夠多、重複多次等,這就是方法指導,進而轉化為學生的探究能力。這樣,學生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問題,都會有科學的思維判斷,進行探究性的學習。

1.初中生物中考複習資料

2.初中生物複習資料

3.高考生物知識點彙總集錦

4.初中生物會考複習提綱

5.初中生物學習方法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