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預習的論文
課前預習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一個很重要的方法,你想課前預習瞭解更多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關於,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自學,讓我歡喜讓我憂
河北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王灘鎮王灘中心小學 張秋梅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提出今天的“教”是為了將來的“不教”。自 學不僅是教育方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教學的一個根本目的。把學生自學活動引入教學之中 ,是新課標在教學方法中的一個顯著特點。它是建立在課程理念中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教師為主導的全新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活動和探究的天地。
我作為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在不斷學習和運用新課標理論的同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大膽嘗試,其中有一節課讓我記憶猶新,回想起當時的情景,真是不禁從心底感嘆:自學,真是讓我歡喜讓我憂。
那是新學期的第一課《燕子》時,我佈置讓學生課前預習這一課,並提議最好多蒐集一些有關燕子的資料。一上課,大家就七嘴八舌,各抒己見,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學生把課文讀得很流利,大部分學生能說出燕子的可愛之處,更可喜的是有的學生蒐集了許多關於燕子的資料,有的是燕子的圖片,有的是關於燕子如何捕蟲、築巢,還有許多關於燕子的散文故事……所有的學生情緒高漲,體驗著課前自學帶來的收穫的喜悅,我更是喜不自禁,第一課就有這樣好的自學效果,更加堅定了我將自學進行到底的決定。正在這時王震同學問:“老師,為什麼燕子冬天要飛到南方去?”這麼簡單的問題,我不假思索地說:“因為冬天咱們家鄉比較冷,燕子要到溫暖的南方去過冬啊!”我的話音未落,我班的趙志嬌同學站了起來,說:“老師,你說的不完全正確,我上網看到了有關這個問題的資料,燕子是以昆蟲為食的,而且它們從來就習慣於在空中捕食飛蟲,在北方的冬季是沒有飛蟲可供燕子捕食的,燕子不得不每年都來一次秋去春來的大遷徙,以得到更廣闊的生存空間。”啊!!原來如此-------
不用我多講,老師們一定能體會得到我當時難以形容的感受吧!雖說有一種說法:“弟子不必不如師。”但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深深地激發了我對自學方法的思索,對如何更能勝任“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這一神聖職責的思索,於是我苦心鑽研,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總結,我把自己的想法與大家共同分享。我認為要取得較好的自學效果,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 教師和學生有充足的自學時間和廣闊的自學空間。
我國有句諺語“不能強按牛頭喝水”時間也證明,教師與其四十五分鐘獨霸課堂唱獨角戲,不如給學生充足的自學時間。對於中高年級的學生,學一篇課文,一開始就要放手讓學生自己讀課文,解決生字新詞,無法解決的小組解決,最後剩下的留待師生共同解決,教師講述時間不得過多,讓學生充分的時間自讀自悟,討論交流。教師這時要做些什麼?要和學生一樣充分地自學,教師不但要備好課本、教案、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參與學生自學之中,幫他們找到合適的自學方法,瞭解學生的自學情況,針對學生遺留的難題,教師多方蒐集資料,精心設計下節課的活動內容。
教師多給學生留有思考、個性發揮的餘地,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創造性的進行學習。如語文教學要向社會實踐、家庭生活延伸,做到課內外結合。我校為適應時代要求,為學生建設電子書庫、語文學習網站,建立多媒體語文課件體系,這樣擴大學生的閱讀量,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受益。讓學生從課本走向網路世界,走向新世紀。
二、教師為學生的自學適時“導航”。
自學,並不等於教師完全放手讓學生去學。學生運用工具書預習、讀書、議論、練習、動腦、動手探究知識的同時,也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計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執行和控制,都是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決定的。教師的有意引導、質疑問難,使學生經常伴有猜想、困惑、緊張的狀態,促使學生不斷思考、判斷、推理、論證,這樣必然促進學生自學能力和自學品質的發展。如學〈〈跳水〉〉一課,我設計了一個“比比誰的辦法最妙”為題的有關解救孩子辦法的辯論會,學生經過精彩激烈的正反辯論,學生們還是確定船長的辦法最好,最可行。這樣經過教師的質疑,學生通過思考、辯論、交流,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了清晰的思路,輕鬆愉快的突破了難點。
三、教師適時檢驗評價學生的自學效果。
民主、和諧、平等的氣氛是自學的有利保障。教師要有一個和藹可親的教態、飽滿的精神、良好的情緒,在師生關係民主平等的前提下與學生交流。採用彙報、卡片留言等多種方法檢查自學效果。老師的一句“你學得真好”、“你真善於動腦”、“思考很全面”,便使學生情緒高漲,躍躍欲試,讓學生大膽的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同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要有一個積極的評價,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嚐到成功的喜悅,使每一個學生從學會到會學。
有位教育家也說過:“每個人都有一顆腦子,就看你會不會用”;“兩個人都各自擁有一輛汽車,關鍵看你會不會開動。”一定要放手讓學生自學,掌握方法,啟用每個獨立思考的大腦。搞好自學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我堅信只要同我一樣正在品嚐這其中的喜與憂的每一位語文老師持之以恆的耕耘,堅持不懈的探索,就一定能培養出具有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本文在國家級刊物《新課程研究》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