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的調研報告
教育是完善人自身的一種方式,教育對人的完善,就是實現人的內在超越和外在超越的統一。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希望對你有用!
篇1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實施科教興區戰略,我區的各類教育蓬勃發展,成績可喜。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在我區教育發展過程中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阻礙了教育快速前進的腳步。為身體力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著眼於我區發展的未來,我們針對全區教育現狀這一主題展開了細緻調查和分析,現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區教育基本現狀
1、城區、各鎮、辦事處、工業園區近幾年來努力實施中小學佈局調整規劃,擴大辦學規模,提高辦學效益,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全區共有各類學校208所,其中幼兒園126所,小學53所,初中21所,高中5所,職高5所,在校生89334人。
2、我區在職教職工4734人,其中專任教師4031人。
3、年來,農村稅費改革切實減輕了農民負擔,全區中小學嚴格執行省、市收費標準,我區各校又採取一系列的"控流"措施,初中、小學的學額鞏固率逐年上升。
4、我區加大"普九"教育的實施力度,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提高"普九"內涵的同時,逐年推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制定了高中階段教育事業發展目標;緊密結合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實施職業教育結構性調整,努力保證職業學校的生源;成人教育逐步完善,初具規模。
5、全區各地多方位籌措資金,積極完善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大力實施“三新一亮”和“校園危房改造工程",全區學校危房改造工程業已竣工.
6、全區共有省三星級高中一所,省級示範初中四所,省德育先進學校 所,省實驗小學2所,省級模範小學1所,省級示範幼兒園1所;獲市級各類榮譽稱號的學校共有 所。
二、我區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分析
1、發展與投入的矛盾加劇。
***1*** 負債辦學問題突出。
近年來,由於教育的迅猛發展,要求各校要有先進的教學設施裝置與之相適應。而部分地方財政無法保證基礎教育的經費投入,加之多年來區、鎮、村三級教育投資主體不明,導致部分鎮村對教育的投資失去了積極性,甚至停止了投入。為提升辦學層次,拓展學校規模,以吸引更多的優秀生源,很多學校揹負著學校建設、裝置添置等欠下的鉅額債務,使學校的發展面臨困境,步履艱難。形成了“要發展,就負債;不發展,少負債”的怪圈。據統計,截止到2003年底,全區學校外欠債務高達6228萬元。如建平實小,學校因為迎驗實驗小學而添置裝置,至今仍欠下了30餘萬元的債務,目前無法償還;大吳中學,因迎驗江蘇省示範初中,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而欠下了150餘萬元。目前這兩所學校的法人代表已多次走上法庭接受債主的起訴。建平高中欠銀行、工程隊、教職工的集資款高達1300多萬元,而學校每年的可支配資金只有160萬元,除去學校各項大筆必須開銷以外,要還清這比債務還須20年;賈汪中學每年收入約為280萬元,能投入校園建設的每年大約為80萬元,現欠外債1700餘萬***由原二十一中轉來,無力償還***,徐州七中目前仍負債 萬元,學校擴建尚需2000萬元目前無法到位;賈汪鎮大泉中學107萬建校工程款無法解決;塔山鎮教育欠債125.4萬元,無法償還;耿集中學欠債130萬,中心小學欠債14萬……在未來的四年時間裡,又將是高初中的入學高峰期,學校學生人數成倍增加,學校的校舍建設、裝置添置還需投入大量的資金,使得債務越來越重,嚴重製約了我區教育的發展。
***2*** 自用經費嚴重不足。
目前農村中小學特別是小學,公用經費嚴重不足,屬“生存型”學校。按照省制定的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標準和定額,全區中小學日常公用經費的缺口高達214.28萬元。缺口率為19%。公辦學校中,小學每人每生每學期50元雜費,鄉鎮教育中心校提15元,局提5元;初中每生每學期80元雜費,鄉鎮教育中心校提20遠,局提5元。除去學校正常開銷***水電、辦公***,真正用於教師獎金福利的經費少之又少,更談不上改善辦學條件和添置現代化的教學裝置了。
2、師資隊伍狀況堪憂。
教學質量是學校辦學生命力所在,我們惟有擁有一流的師資,方能辦成一流的學校,獲取一流的質量,調查表明,我區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和穩定狀況不容樂觀。
***1***生源增加和待遇低下帶來的師資壓力
隨著近年來高初中學生入學人數的不斷增加,教師缺編情況日益加劇。目前全區初中缺編教師285人,高中缺編教師127人,尤其是初、高中的語文、數學、英語師資極其匱乏。從今年起,高中將進入入學高峰期,至2007年才能緩解。按1%的初中輟學率、75%的高中入學率來計算,從2004年起至2007年,四年將淨增15037人,扣除區外就讀***每年按500人計算***,我區高中段將淨增學生13000人左右。目前全區高中段在學生僅為9009人,在未來的四年裡,初、高中階段將面臨嚴重的師資短缺的巨大壓力。
由於受到工資待遇的影響,近幾年的本科師範畢業生到我區應聘的很少。加之受財政收入的影響,新分配的教師在相當一段時間裡的編制問題不能解決,在農村工作的新教師,每月僅能領取150元的代課金,連日常生活消費也不夠,而且有的還要欠發幾個月。因此相當一部分優秀的新的師資寧願到外地應聘或改行也不願到我區來任教。
***2***待遇不均衡引發的師資隊伍的不穩定。
“一區兩制”,待遇不同,鄉鎮教師的心理極不平衡,這在目前已成為我區教師隊伍思想不穩定的最主要的因素。由於我區經濟連年低水平徘徊,再加之在近年來實行城鄉有別、區鎮教師不同待遇的做法。對農村教職工的職崗津貼、省綜合補助、省補、市補、節編獎、取暖降溫費等運用先漲再扣或直接扣除的做法,進而領取國標工資;而城區教師待遇卻逐年上漲,加上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鄉鎮教師沒有等等,進而形成了“一區兩制”的現象。這一現象直接影響了鄉鎮教師的積極性,他們認為在一個區同工不同酬是對他們的歧視。同時還有醫療保險中政府補貼不到位,遺屬補助、拖欠臨時代課人員工資等等。據統計,目前拖欠農村教師的遺屬補助261852元,拖欠臨時代課人員工資223742元,拖欠退休人員醫藥費668225元,有的已經拖了好幾年沒能得到解決。以上就是造成農村教師特別是離退休教師上訪,越級信訪情況最主要的原因。
賈汪和市區,公辦和民辦,蘇北和蘇南的教師待遇存在差距是造成我區優秀師資流失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我區農村公辦教師國標工資較低,加之蘇南教育的待遇豐厚,逐漸吸引了大批本區最優秀的教師甘願放棄原來工作而“孔雀東南飛”;幾年來,我區乃至全市民辦教育發展迅速,待遇優厚,使得大量農村公辦優秀教師到民辦學校任教,甚至一些原來名氣較響的公辦學校的中層和骨幹教師在也在短短一到兩年裡流失殆盡。根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來,我區有90餘名優秀的教師自動離職去區外任教,約有300餘名優秀公辦學校的教師進入民辦學校,因此使得我區公辦學校“元氣大傷”。
***3***不堪重負動搖了農村教師終身從教的信心。
由於農村學校特別是偏遠鄉鎮的農村學校師資存在缺編現象,造成在職教師工作量過大,有的教師周工作量超過20課時,遠遠超過城區學校,白天忙於上課、備課、批改作業、處理學生問題,晚上還要輔導學生上自習,為了迎接各種檢查和驗收,甚至農忙季節的節假日也要加班。農村教師家庭多為單職工家庭,經濟負擔較重,幾百元的國標工資常常滿足不了贍養老人、撫養孩子、購買農資和人情往來需要使得一些教師經濟拮据而難以維持教師的尊嚴。同時,教師還要受到職稱、評優、獎金、再進修、分流下崗等問題的干擾,形成巨大的心理壓力,不得已另謀高就。
***4***民辦中學教師停發“國標”後的穩定問題
為滿足群眾對優秀教育資源的需求,預防優秀師資、生源的流失,經區領導同意並報經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批准,在城區、大吳和青山泉創辦了英才、求知和堯舜三所民辦初中,吸引了欲外流的優秀青年教師任教。但目前區財政停發了其工資***國標部分***後,教師思想波動很大,有外流的趨向,也勢必直接引發三校的優秀生源的外流,將會造成資金、人才的多重損失,影響到全區基礎教育的發展。
3、教育內部管理機制不完善
***1*** 教育理念有待更新
教育理念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學校前進的指揮棒。而作為學校領導班子,他們的理念的先進與否,將直接影響到整個學校的發展,影響到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以及學校在社會上的聲譽。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不少學校的領導班子教育思想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沒有明確的辦學目標或思路不切合實際,業務能力不強,思想散漫,不能以身作則,造成管理混亂,在廣大教職工中威信不高。部分農村教師教學觀念陳舊,不主動去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學質量不高。因此教師的教育得不到學生的認可,得不到家長的滿意。
***2***評價機制有待完善
素質教育的口號儘管喊了多年,我區的素質教育也取得不少成果,但始終沒有真正擺脫考試這個指揮棒。剛剛結束的第三次全國青少年創造能力培養社會調查結果顯示,"一般來說,老師只喜歡考試成績好的學生",得到62.0%的被調查者的認同,這表明教師僅從考試成績評價學生的狀況未得到根本轉變。 為了應試。教師只能滿堂灌;為了應考,學生只好滿堂聽。師生同心協力磨時間、拼汗水。甚至我區的一些小學也上起了早晚自習,什麼學生在校時間,教師工作時間我統統不管,一早一晚披星戴月,於是乎學生就成了教師排名的工具,教師也成了學校排名的工具,誰還記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因此教師厭教,學生厭學,教師教死書,學生死讀書的現象屢見不鮮。
***3***亂收費問題仍然存在
近年來,我區加大治理學校亂收費的工作力度,使得學校亂收費的現象得到有效遏制,但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一些不合理的收費現象依然存在。如各種課外輔導用書、訂報費、保險費、校服名目繁多且在事實上為強行收取。據家長反映,有的學校課本費通常是預收費用,但結算後不予退還,因為課外輔導課本也必須買,而課外輔導課本買上後最多上一到兩個課時。另外,還有的條件較好的學校雖然收取電教費,但是在平日裡卻很少使用電教裝置,寧可擱壞也不會使用。因此收費問題也成為百姓反映的突出問題。
4、教育在不同鄉鎮發展不平衡。
由於教育發展直接取決於當地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城鄉學校之間的差異,鄉鎮與鄉鎮學校之間的差異。如城區和走在全區經濟第一方陣的大吳、青山泉兩鎮的辦學條件相對優越,湧現出大批的省市級實驗學校、示範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硬體裝置優良。而其他鄉鎮的大部分學校教學條件相對簡陋、教學裝置缺乏,優秀師資匱乏,因此直接影響的全區教育水平的整體提高。
5、農村學校學生輟學率居高不下。
一方面新的"讀書無用論"有所抬頭。一些人看到市場經濟初期個別暴發戶沒讀幾年書,就能"出人頭地",掙大錢,認為農村孩子讀書不需多,認識幾個字,會撥弄計算器算算帳就行了。因此,多讀書不如早掙錢的思想束縛了人,造成小學生、初中生輟學率上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連續幾年農民增收緩慢,高校學費十年漲了100倍,種十畝地養不起一個大學生,導致鄉村出的大學生越多,經濟反而越落後。經濟發展水平一般的中部地區,一戶農民供養一個大學生一般要傾盡家庭財力,供養兩個或三個大學生則要靠借款、靠社會支援,而孩子早早輟學的家庭則生活相對寬裕。這種現象的存在,使部分農民產生"唸書賠本"的思想。雖然政府每年都對貧困和特困家庭的學生進行補助,但這對於大量的貧困家庭的孩子來說是“杯水車薪”,因此越來越多學生選擇了輟學打工的道路。
6、職業教育有待大力發展
目前,我區職業教育規模偏小、質量差、效益低、專業設定重複等問題的存在,已經很難適應現代化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另外社會上對上職中的學生存在偏見。認為一等學生上重點高中,二等學生上普通高中,三等學生上中專、技校最差的學生才上職業高中。這樣就嚴重刺傷了上職中學生的自尊心,寧願失學也不上職中。因此努力探索出一條規模集約化、專業市場化、人才技能化的職業發展的好路子非常必要的。
7、韓橋、董莊兩礦校遺留問題有待解決
20xx年9月,兩礦校二百六十多位教職工統一納入地方政府管理,其人員工資標準仍然是集團企業標準。在省政府20xx年41號專題會議紀要和兩礦校移交協議中,沒有對兩礦校教職工在三年過度期遇有政策性增資問題的解決辦法,更沒有明確遇有政策性增資時的資金來源渠道。只有在協議第六條規定中,有未盡事宜和省政府20xx年第41號專題會議機要有不符之處,雙方協商解決的內容。2003年7月21日,徐州礦務集團有限公司下發了徐礦司發[2003]181號“關於增加工資的通知”檔案,兩礦校教職工聽到訊息後,多次到徐州礦務集團有限公司反映他們的政策性增資的問題,但集團一直沒有給予答覆。至今這兩礦校人員的增資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在今年初的地方增資中,兩校人員仍 沒有明確說法,教職工的情緒波動很大,已多次上訪或越級信訪,不穩定因素很大。
三、理清思路,找準突破口,加快我區教育的蓬勃發展。
1、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明確責任。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一個地區經濟水平的高低往往影響著基礎教育的發展,而基礎教育又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援。教育投入的獲益,往往不是立竿見影的,因此在這裡要求我區各級政府要進一步統一思想、關注教育。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切實做到“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區政府要確保財政依法增加對義務教育的投入,要進一步健全、完善財政體制改革,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在年初編制預算時,對義務教育經費要重點保證,統一管理,統籌安排。並以此作為考核幹部的硬指標。其次出臺多渠道籌措經費的政策,加強經費使用的監督,如稅費改革後的新的農業稅收總額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於義務教育等。從而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的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體制。真正明確各級各層次教育投資的主體,地方政府要幫助學校分憂解難,要針對學校負債辦學的情況拿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建議區委、區政府把各鄉鎮、辦事處、工業園區投資辦學情況和政績考核掛鉤,想方設法為教育的發展開啟方便之門
2、快解決城鄉教師“同工不同酬”的問題
“以縣為主”的農村教育管理體制的實施雖然有效解決了長期拖欠農村教師工資的問題。但是目前農村教師國標工資偏低,工作環境、生活環境、福利待遇較差,教師思想波動較大。建議區政府在加快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儘量縮小城鄉之間公教人員的收入差距。讓同一個區的教師真正做到“同工同酬”。督促相關部門儘快解決農村教師的各項待遇。這包括落實解決教師的遺屬補助、臨時代課金、防暑降溫費、取暖費等的發放資金渠道問題,儘快解決好教職工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問題。“待遇留人”的問題不好解決,應該在“感情留人”方面入手,儘快解決新分配教師的入編問題,一方面使他們感到自己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也能吸引一部分優秀教師到賈汪任教。
3、轉變觀念、科學管理、切實提高教育質量
“打鐵還須自身硬”,一位好的校長就是一面旗幟,一個強有力的班子就是一座堅強的戰鬥堡壘,一個優秀的教師群體才是學校教學質量的有力保證。因此,教育主管部門要在選好人、用好人上下工夫,把真正有能力、有幹勁、講奉獻的青年骨幹放在領導崗位上。作為學校領導要樹立科學的教育管,用發展的眼光來指導辦學,用科研的意識來武裝教師的頭腦;在學校管理要突出以人為本,充分發揚民主,引導廣大教師參與學校管理,從教師實際出發,關心教師,努力建立張弛有度的工作秩序,營造和諧健康的群體氛圍。真正做到“感情留人、環境留人、事業留人”。
要堅持實施並不斷推進中小學素質教育,通過全區中小學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開。特別要加強對鄉鎮中小學的課程改革工作的指導,並根據我區經濟發展的要求,樹立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的思想,努力探索改革當前應試教育、升學教育模式下造成的那樣一種學制,一個評價標準,一個大綱、一本書,甚至一張試卷的局面。全區學校要逐步實行教育收費"一費制"制度。要使"一費制"實行,真正對規範全區中小學收費管理,減輕農民負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加強師德和終身從教的思想教育。
針對我區教師思想不夠穩定的現狀,教育主管部門要採取多種形式的活動教育在教師中培養五種精神:不計得失的犧牲精神,不甘落後的拼搏精神,愛生如子的園丁精神,認真執教的敬業精神,終身從教的獻身精神。目前,我區農村各公辦學校的師德建設工作都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如大吳鎮西大吳小學,青山泉白集中學等學校的教師雖然只拿國標工資,卻依然樂此不疲地默默奉獻在自己的教工作崗位上,並取得的驕人的成績。
5、狠抓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
一是把建設示範初中和模範小學的重點擺到經濟薄弱的鄉鎮,努力建設一批省、市的農村示範初中和模範小學。二是加強農村薄弱學校的建設,實行城鄉校長、師資交流,為薄弱學校培訓骨幹教師,重視薄弱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開展師德師風、愛崗敬業精神的教育,切實提高薄弱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學水平。三是要重視農村教師隊伍建設,要採取優惠政策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村任教,充實農村教師隊伍力量,我區政府及人事部門要重視和支援鄉鎮教育的發展,重新核定編制,對農村中小學核定編額,要充分考慮教學布點和班額及師生比的因素。按需設崗,按崗定責,按崗定員,按員聘任,努力推進全區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促進教師合理流動,並努力使農村中小學教師享受城區中小學教師同等待遇,同時加強對農村中小學的管理和評價,建立起校長和教師的獎勵基金制度,從而穩定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
6、努力加強職業高中教育。
為了培養高素質的勞動後備軍,首先要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突破口,作為教育工作與經濟工作的最佳結合點。我區要加快整合職業高中學校,開辦職教中心,對基礎較好的學生進行普通高校對口升學,另一部分進行以勞務輸出為主的職業技術教育。職業高中在專業設定上必須符合本區產業結構和產業發展方向,面向市場,面向現代化,面向農業,在科技上大做文章,辦好自己的特色,找到新的增長點,為我區經濟建設發揮更大作用。
7、加大對民辦教育的支援,規範民辦教育管理。
要加大對民辦學校的支援力度,著力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穩定的專職教師隊伍。教師管理可以參照鼓樓區、雲龍區的民主路、青年路的做法,編制保留、工資照發、學校收費繳到區財政,由區統一管理使用。
篇2
近年來,農村教育遠遠差於城市教育是眾所周知,有目共睹的。同時,我們可以清醒的看到我國教育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這樣那樣的問題,阻礙了教育快速前進的腳步。農村小學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巨大障礙。我們應客觀地認識現狀,評價現狀,不能在困難面前茫然而不知所措,被困難嚇倒。那麼,農村小學教育現狀究竟是怎樣?本文以海城市牌樓鎮三角村三角小學為例,分析當前農村小學教育現狀,並提出了一些解決問題的建議,僅供有關部門參考。
引言:農村教育問題的成因是多樣的,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師資配備不足,留不住人才;最嚴峻的現狀是學生學習不夠積極主動。解決這一系列問題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期間可以嘗試加強硬管式的傳統教育方法,著重要給學生樹立起積極拼搏的意識。其根本的改善必須舉全國之力而為之,且要堅持下去。
三角小學情況
***一***學校基本現狀
三角小學於20xx年由東溝小學,小堡小學合併在一起,學校總佔地面積8000多平米,建築佔地面積800多平米。2007年中心校為學校將木窗換為鋁合金窗,辦公用品均是由中心校統一購置。學校共設有1個微機室,沒有實驗室和圖書室,學校操場設有籃球架和乒乓球檯。2007年學校購置了電腦,共22臺,3~6年級可以上微機課,課上2人使用一臺電腦。全校共6個班級,6個年級,分別為學前班、1、3、4、5、6年級,由於2010年沒有招來一年級學生,導致沒有二年級。因為現在學生人少,所以學校每兩年招一次生。學生共105人***具體見表格1***,以前學生有200多人,每個班級至少30人,但後來越來越少,到鎮裡去上學的孩子越來越多。
***表格1:學生人數及男女比例***
***二***在校教師情況
學校有老師12人,2個領導,6個班主任,班主任主要教語文和數學。全校只有一名英語老師,負責3、4、5、6年級的教學,是特意給三角小學派來的,來到三角小學已經有4、5年了。學校無專業音體美、思想品德、自然老師,都是一個老師教多個科目。在缺少老師時,學校會在村裡尋求高中學生作為代課老師。老師大部分住在牌樓鎮中,每天上下班有專門的車接送。教師年齡在36~50多歲之間,最長教齡長達30年,最短教齡為16年。工資2600~2700元∕月,過節時沒有待遇,今年只有降溫補貼100元。學校會逐年評選優秀教師,但評出的優秀教師都會被調走,老師的安排是輪流調換,調走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工作需要,有的是根據個人原因。老師在同一所小學最多呆6年,很少有機會參加外出培訓。三角小學裡有一位劉老師,是6年前調來的,教學認真負責,經常給孩子家長打電話反映情況,劉老師實行一幫一原則,一好帶一壞。***見圖表1、2、3***
圖表1:教師學歷情況
圖表 2:教師級別情況
圖表 3:教師年齡人數
***三***學校教育管理方面
每學期開一次家長會,但家長來的人數很少,其中老人佔很大比例。因為老師家住在牌樓鎮上,來回不方便,平常教師不常與家長溝通。學校每學期考一次試,試卷由鎮上統一印發。每學期評選百分之三十的的三好學生,百分之十五的優秀少先隊員。每學期期末老師都會進行家訪,針對物件是學困學生和貧困學生,每次5~10個學生。學校採取硬式教育,考試之後不排榜。
***四***老師分析學生情況
1、老師們認為,孩子好壞不能根據考試成績來評價,因為孩子成績起伏不定,有可能同一科目,上次考試成績與這次考試成績相差太遠。而且孩子有自己的特長,有可能英語不好,數學卻很好,這些都不能用來比較孩子的好壞。
2、現在上學書本都不要錢,每年只需要拿些捲紙錢,所以因為家裡貧困而退學的原因極低,孩子不愛學習的主要的原因就是認為學習累,吃不了苦,越是家庭條件好的越不愛學習。孩子學習氛圍差,害怕問老師題。
3、還有一種是父母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他們根本不管孩子學習,也管不了。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貪玩,也越來越難管,爺爺奶奶很多也會溺愛孩子,隨著孩子來。因此,孩子玩起來更加無所忌憚,很多都因為貪玩而荒廢了學業。
4、老師們普遍認為,學生家長認識不到孩子學習的重要性,採取“放羊式教育”,家長以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是對孩子的教育了,對孩子的學習也是不管不問。一位老師說,農村家長與鎮裡家長重視程度相差太多,鎮裡家長重視程度佔80%~90%,而村裡重視程度不到10%***老師自己認為資料,不一定準確***。
***五***三角村孩子學歷情況
因為由六年級升初中不需要考試,所以村裡學生都能唸到初中,但初中升高中需要進行考試選拔,所以高中生就比較少了。村裡每年都會出大學生3~5個,村裡也曾出現過碩士和博士。
二、當代農村教育現狀分析
***一***現狀1:父母重視教育程度低
1、家長普遍文化水平差
根據我們的走訪,發現農村家長學歷基本為小學或者初中,甚至還有很多連小學都沒有畢業。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業機會、生活條件等各個方面都明顯優於農村,學歷高有能力的年輕人都不願意留在農村,選擇進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從而導致農村人口呈現兩極分化嚴重,老的老小的小。父母都迫不及待的將孩子送入學校,父母只是想讓學校去管孩子。家長白天都忙工作或忙著幹農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點的時間顧及孩子,由於家長的學歷水平都很低,根本無法輔導孩子學習,也不知道該怎麼在學習上幫助孩子。孩子發現自己跟不上的時候,家長不知道該怎麼辦,也沒太放在心上。
2、家長採取“放羊式”教育
農村孩子上學一直以來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放羊式教育,家長因為工作或農活而無暇顧及孩子,老師只是完成上課的任務,課下一般很少管學生是否學習,這就造成了學生在學習上的散漫、不認真。在“放羊式”教育的模式下,學校對學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幾乎是一片空白。往往是,學生問題日積月累最終演變為一個個具體到惡性事件時學校才出面干預。這種教育模式雖然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主性,提高自立能力,但是也存在著諸多弊端。
3、留守兒童現象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帶,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孩子的爺爺奶奶的教育觀點和方法與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著本質的衝突,更多的家長認為自己把孩子送到學校,一切責任就在學校了。他們不問不管,一旦孩子有什麼事,或者學習成績不好,他們就會到學校吵鬧,久而久之,矛盾就突顯出來了。留守孩子由於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性格孤僻、偏執,難以溝通。目前,留守兒童現象已經成為社會問題,應該引起廣泛的關注。
4、家長態度微妙
絕大多數家長還是支援孩子學習的,他們深知務農的艱苦,想讓孩子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然而願望是美好的,生活是現實的。在瞭解農村父母教育理念時發現一個很大的偏見。農村父母認為,關心孩子就是在物質上給孩子錢讓他們唸書,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關心,他們不會抽時間陪孩子學習,也不會關心他們學習遇到了什麼困難。他們會做的大多隻是,想起來的時候詢問下孩子學習情況,跟孩子說幾句早已聽出老繭的勵志名言。家長對待孩子學習的態度其實十分微妙,一方面,每個家長都認為讀書重要,只要孩子會讀書,自己不論砸鍋賣鐵也會供孩子讀書。而另一方面,讀書無用終究還是存在於家長的觀念中。在他們身邊,一些普通院校畢業的學生也難找到工作,周圍一些沒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卻能賺很多錢。這種微妙的心態造成了,如果孩子會讀書家長會十分支援,如果孩子讀書成績不理想,父母會想不會念還不如打工算了。
***二***現狀2:教育教學資源嚴重短缺
儘管目前農村小學在校舍及硬體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小學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於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大部分農村小學微機室缺乏或不完備,有的學校甚至沒有圖書室,有的學校圖書室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裝置僅僅是擺設,壞了也經常缺乏資金買新的,體育課沒有孩子玩的東西,上體育課就是學生自由活動的時候。許多學校沒有多媒體裝置,有的學校最多有幾臺錄音機,教師上音樂課就用嗓子幹吼······而且,由於師資力量的不足,大多數科目沒有專門的老師,就是由班主任代上。硬體設施投入不足是目前農村教育一個最普遍的現狀。
***三***現狀3:師資力量薄弱
農村教育是中國改革和發展的重點,是中國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響全國普及教育和基礎教育的實現程度,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是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作為農村教育中的主力――教師,身上擔負著任重而道遠的責任。然而,農村師資力量的薄弱卻直接影響著農村教育有效的實施。而導致這一因素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幾點:
年齡結構不合理
農村小學教師隊伍老化,後繼乏人情形日益嚴峻。據調查,超過40歲的老教師多達一半以上。
教師學歷水平較低
一方面高等學校畢業的教師不願意來鄉村學校任教,另一方面好多老教師是初中或高中畢業生,一般都是專科、本科畢業生,很少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沒有經過正規師範教育的民辦教師又由於能力有限而對學生的引導及培養造成阻礙。這就導致教育資源被浪費,而少年兒童接受知識的領域變得越來越狹窄。
專業教師不足
在城市,專業化教學是理所當然之事,或許不值一提,而在許多農村小學,專業教師卻嚴重不足,像音樂、美術、勞動、自然教學大多是兼職的。
教師素質普遍不高
教師素質包括多個方面,如學歷、職業道德、思想觀念、教學質量、科研能力等。農村小學中專生、初中畢業生在教師隊伍中佔了絕大多數,他們自身的知識結構很不完善,又因長期生活、學習、工作在鄉村,教學中缺乏熱情和競爭意識,無法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術,資訊閉塞,幾乎無科研能力可言。
教師身體不適應
由於生活條件差、學校環境差、內外壓力大、待遇不高、不良習慣等因素影響,農村小學教師身心素質明顯下降。
教師教育待遇不等
作為農村教師,繁重的教學任務和超負荷工作量也許都不是問題的根本,待遇上的問題或許才是師資流失的重要原因。據瞭解,一個農村教師每月的工資就是工資卡上的錢,獎金什麼的基本沒有,一年下來,也領不了幾個錢,而城區學校每個月加上課時津貼、班主任費等,每個月多領好幾百元錢。農村學校的教師過教師節最多領100元,而城區學校最少就是500元。待遇上的差別,讓許多教師都把前途放在城區,想盡一切辦法調到城區成為大部分農村教師的奮鬥目標。長此下去,農村師資大量流失。
農村的基礎教育現狀如此,其結果必然導致農村與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大,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社會矛盾越來越激烈,我不知道政府有沒有統籌考慮?
三、改變教育現狀的建議
俗話說:“再窮不能窮教育。”針對目前農村教育現狀存在的問題,並結合農村發展的實際情況,我提出一下幾點建議。
1、經費挪用重點抓,教育資源用到實處
據調查的情況,當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資金來辦鄉村教育,是不能滿足廣大農村青少年對教育的需求的。改善農村小學的教育條件、物質條件,必需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並且政策儘可能向農村地區傾斜,向薄弱、偏遠的農村中小學地區傾斜。沒有相應的教育條件,教學儀器、圖書資料,提高質量只能是一名空話。中央及省級財政可依據各鄉村學校的學生數將鄉村教育的經費定額、定時、定量地通過銀行劃撥給鄉村學校,這樣可避免教育經費在多箇中間環節的截留現象,又可保證鄉村教育經費的穩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時,要注重改造小學的微機室,購置必需的教育儀器裝置和圖書資料,使村辦小學辦學條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提高。為改變農村教育現狀,我們要首先加大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變農村教育資源不足的狀況。首先要把教育經費的挪用作為重點抓,把有限的教育資源用到實處。
2、加大師資力量並進行良好的培訓,提高師資水平
提高鄉村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保證村小師資隊伍穩定和擴充。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知識分子的政策,想方設法改善農村小學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因為教師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個人素質、職業前景和工作動力的情況下,才能滿足人們對他們的期望。在提高農村小學教師的整體素質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注重教師培訓的經常性,創造條件和機會使農村小學教師能夠參加。通過學習和培訓,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另方面,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責任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發展農村小學孩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創造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由於所處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的限制,農村小學的孩子更需要教師的關心、激勵和幫助。儘可能對每個學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多關注其學習完成和變化情況,多與他們談話和交流,及時瞭解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對他們的教育應以鼓勵為主,使老師的鼓勵變為孩子學習的監督和動力。
3、更新教育觀念,開展形式多樣的素質教育活動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絡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保證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的課時,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也要注重提高農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質教育管理水平。
父母從精神上關心孩子,幫助孩子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嚴重影響孩子的成長。平時家長應多注重自己的言行,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雖然父母把孩子送到學校裡,但是也不能撒手不管,及時與老師交流,常常與老師聯絡瞭解孩子情況,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幫助的。孩子教育從小抓起,從小培養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遠大的理想,不斷鼓勵孩子向遠大理想而努力。孩子出現問題時,不能用打罵的方式來解決,細心的開導他,及時發現錯誤並改正錯誤。培養孩子的特長,多陪陪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豐富課餘生活,更要加強體育鍛煉,保證身體健康。與此同時,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多了,能夠更加深入的瞭解孩子的成長與性格,能夠更好的引領孩子走向正確的道路上。
四、結束語
以上幾點建議所能解決問題的範圍和程度畢竟有限,這個長期形成的差距必然要用長效的機制才得以徹底解決。在這當中,唱主角的正是國家的相關政策傾向和重點幫扶。農村問題說到底是一個窮字,但核心並不是窮經濟,而在於窮知識、窮技術、窮觀念,歸根到底是窮人才。只有想辦法讓無數的知識人才前赴後繼不斷地投身到中國的農村建設隊伍當中,這個問題才有可能從根本上得以解決。但目前就全國範圍的大學生就業去向來看,基本上沒有主動積極考慮去到農村就業的。其中責任並不在於大學生,而是在於國家的政策性導引不夠。並沒有足夠的鼓勵來彌補其物質條件的匱乏所留下的空白,大學畢業生不願意投身農村的建設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近年來我國對於這方面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正在不斷地加強,相信隨著城市就業的飽和和相關政策措施的到位,將會不斷有大學生到農村去就業、生活,而城鄉教育的差距屆時將會逐漸縮小。
篇3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均GDP的增長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然而,隨著人均GDP的增長,城鄉收入差距也在急劇加大。2005年全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1049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255元,兩者的收入比為3.22:1。隨著我國社會發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區之間、社會階層之間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問題進一步凸顯,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命題。和諧社會的基礎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則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內容,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和核心,沒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社會和諧。教育作為推動社會變革與發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響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效率目標,又可以影響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公平目標。社會的教育在社會流動、社會分化中具有“篩選器”的功能,又具有穩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視為實現社會平等“最偉大的工具”。按照現階段提出的新要求,我們應該以和諧理念來引領教育發展,通過推進教育的公平、公正,來促進社會的公平、公正,通過構建和諧教育,來推動構建和諧社會的步伐。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只有農村得以發展,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農村發展的基礎是搞好農村的基礎教育。基礎教育是地方事業,擔負著為地方培養人才的重要任務。基礎教育辦得好壞,直接關係到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然而,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卻不容樂觀。
二、調查報告的物件
此次我調查的物件就是針對農村的基礎教育現狀展開的。基礎教育,就是人們在成長中為了獲取更多學問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識。 基礎教育,作為造就人才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國面向21世紀的教育改革中佔有重要地位。中國的基礎教育包括幼兒教育、小學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報告的研究範圍主要是有關我國農村地區基礎教育的現狀。
三、調查報告的目的
1、通過進行實地調查和網上搜集農村基礎教育現狀的資訊和資料。
2、分析農村基礎教育所存在的問題,並找出出現問題的原因 。
3、通過分析具體農村地區的基礎教育現狀的案例,切實掌握農村基礎教育問題出現的原因和解決的途徑。
4、對本地區的農村基礎教育問題進行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
5、探索解決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的途徑,探究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方法。
四、中國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分析
自1986年國家義務教育法出臺以來,特別是《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實施以來,我國的農村基礎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發展。但由於農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後天失調,所以農村教育狀況並沒有實現質的飛躍,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一***政府投入有限,農村基礎教育經費嚴重不足,辦學條件差。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一定的財政支援。農業經濟發展緩慢,農村財政緊張,各種經費特別是義務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導致農村學校的持續發展難以實現。中國是個農業大國,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在校生佔全國在校生的絕大多數。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合計約1.93億人,按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70%算,農村在校生約1.3億人。
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經費總投入中義務教育階段所佔比例過低,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佔總投入的比例始終低於60%,而農村義務教育投入佔總投入的比重近年還不足30%。而且,在農村義務教育總投人中,政府財政撥款所佔比例也不高。儘管近年中央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向農村義務教育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達到64.9%。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縣鄉財政與農民負擔”課題組2001年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在農村義務教育的投人中,鄉鎮一級的負擔竟高達78%左右,縣財政負擔約9%,省地負擔約11%,中央財政只負擔了2%。而在國外,中央政府是義務教育資金來源的主渠道,有的國家中央政府投入佔整個基礎教育投入的比重高達80%。
長期以來,農村義務教育主要以農民投入為主。尤其是農村稅費改革以前,農村義務教育事實上主要由農民承擔。稅費改革後,農村基礎教育的經費來源基本是以鄉鎮財政撥款為主,輔之以農村教育費附加以及收取學雜費、教育集資等。鄉級財政在農村義務教育中承擔了全部責任。農民的“合理”負擔成為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要支柱。農村稅費改革之後,在農民減負的同時,教育也大幅度減收,一些地方農村義務教育財政狀況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於經費不足,農村中小學的教學設施十分落後,一些中小學的基本辦學條件得不到保障。2004年,我國農村地區危房比例仍然較高,全國小學和初中共有4542.3萬平方米的D級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約1750萬平方米,因自然災害受損的校舍約200萬平方米,小學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別為5.6%和3.7%。雖然2006年,國家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新的保障機制,許多學校新修了教學樓、辦公樓、學生宿舍,但在教學儀器、實驗裝置、圖書資料、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等方面,農村中小學與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資訊化和教育技術水平更低,從而最終導致農村學生流失。
***二***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教學水平低,教學質量堪憂。
教師隊伍的建設,在整個教育環節中至關重要。師資力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學校的教育質量。調查發現,農村教師隊伍的現狀不盡如人意。
1、師資力量匱乏,農村師資“缺血”。
由於農村教師待遇低,生活條件差,拖欠教師工資的現象嚴重,很多人不願到農村任教。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寧願在家待崗,也不願當鄉村教師。同時,家裡有門路的、教學水平稍高的教師也想辦法擠入城市。再加上這幾年城市學校擴招,一些學校的師資力量不足,也開始從農村招聘教師。隨著進城教師的擇優錄取,越來越多的優秀教師流向了城市。由於師資的流失,貧困農村的中小學校裡一個教師跨年級、包班上課的現象司空見慣。在農村許多學校,教師嚴重缺乏,無法適應新課改後的需求。另外,造成農村教育師資力量不足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教師的單向流動,即優秀教師只具有向上的流動性。如果村裡的老師教得好,則入編進入鎮裡的學校,鎮裡的老師如果教得好,則進入縣城裡的學校。依此類推。這種帶有剛性的評選機制導致農村基礎教育系統只能得到較差的師資來源。農村師資原本“先天”不足,無奈又遭流失之痛,農村師資嚴重“缺血”。
2、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教師專業化程度偏低。
農村中小學教師學歷普遍偏低,學歷達標與能力達標存在較大落差,教師素質參差不齊。農村小學專任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佔的比例不到城鎮的20%,初中也只相當於城鎮的一半,如大田集鎮中學教師第一學歷合格率為22.7%。儘管通過大規模的學歷補償教育和在職培訓,農村教師學歷達標率得到極大提高,但教師素質仍然不能滿足義務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農村一些學校的大部分教師是本鎮***縣***未考上大學的高中畢業生,甚至一些初中畢業生也當起了教師,很多貧困縣還有一部分教師小學畢業。另外,相當一部分農村教師教育觀念陳舊,知識老化,教學方法落後,難以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尤其是在資訊化迅速發展的今天,他們無法趕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使得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形成不了梯隊,專業化程度不高。教師的低素質直接影響、限制了學生素質的提高。由於教學質量不高,農村一些學校的生源逐漸流失。在一些地區,“村小學到中心小學,中心小學到縣城小學,農村初中到縣城初中,優生不斷流向縣城”已成了趨勢。長此以往,學校將陷入一種惡性迴圈並將隨著這種惡性迴圈而趨於萎縮。
***三***家庭貧困,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
在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由於教育投資少,本應由財政支付的教育經費負擔轉移到農民家庭,義務教育已無義務之實,老百姓需要自己負擔學費。農民一年的收入本來就很少,大部分用來支出子女的學費,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現了教育致貧現象。農民不堪教育費用的重負,導致其子女失學、輟學。另外,近年就業形勢不太樂觀,職業教育極不發達,導致學生在大學學的知識在農村派不上用場,使得農村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一些家長認為,與其讓孩子讀書,還不如讓孩子早點出去打工掙錢以貼補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較困難而成績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財力的制約,對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連小學都沒有畢業。貧困人口失去學習機會,也就限制了他們獲得個人發展的機會。
五、大田集鎮李樓村基礎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調研我來到了大田集鎮李樓村鎮北聯小,調研結果如下
***一***教育現狀
一方面,師資力量缺乏教師不配套和跨年級上課現象嚴重, 很多教師都是上了這門課再上那門, 由於照顧不過來, 只能讓 一些班級學生自習或做作業。我們還了解到由於農村教師的待遇低, 辦公條件差, 農村基礎教育崗位難留人, 老師調動頻繁。另一方面, 教師隊伍普遍存在學歷低、職稱低、素質低的“三低”現象。大部分教師為“民轉公”教師, 由於他們的年齡偏大, 業務素質在短期內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面臨的主要問題
1、教師隊伍數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質偏低。 由於受政策因素的制約, 該村近5年未補充過教師, 導致教師嚴重不足和失衡。而鎮上的中心學校和交通條件較好的學校教師普遍超編教師隊伍數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質偏低。同時由於一批學歷低、素質 不全面的人員進入教師隊伍, 再加上“民轉公”教師,
使得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 年齡結構也不合理。農村課程改革對目前的農村教師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它要求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角色行為必須實行全方位的轉變。由於農村教師隊伍年齡資歷、學識水平、身心狀況差異較大, 因此轉變過程困難很多。
2、 學校管理方面有待改進。一是校長結構欠合理, 老的老了, 工作精力有限; 年輕的又過於年輕, 沒有什麼工作經歷, 更談不上有較好的工作經驗。二 是部分校長對學校的管理工作較為片面, 只注重學校教學管理, 對教學管理以外的, 如學校安全管理, 學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 管理的力度不夠。
3、 學校經費困難。實施“一費制”和“兩免一補”後, 人民群眾的負擔的確減輕了, 但學校的辦公經費受到一定影響, 由於政府財力有限, 上面的撥款也難以及時足額到位, 使學校日常工作的正常運轉 受到一定的影響, 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無法實施, 如校舍建設、綠化學校的建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