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名人的勵志故事及感想

  我們在看那些關於名人的勵志故事時,總會有所感想,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梅蘭芳鞠躬

  上世紀二十年代,京劇《霸王別姬》紅遍中國,梅蘭芳飾演的虞姬惟妙惟肖,贏得了眾人的喜愛。

  一次,梅蘭芳演出時,有位老者在臺下喝起倒彩:“什麼名角,舞劍都走了樣,還敢登臺!”隨後,便起身離開了。演出結束後,梅蘭芳問起此事,有人勸解道:“一個老頭胡言亂語,您何必在意!”梅蘭芳沒有多言,而是託人打聽到了老者的住處。

  這天,梅蘭芳來到老者住處,一見面便鞠躬說:“我戲演得不好,特來向您求教。”老者卻一口回絕:“您可是名角,我哪敢指教。”梅蘭芳又鞠了一躬,說:“晚輩一心想弘揚國粹,希望能得到您的指點。”老者還是搖搖頭,梅蘭芳繼續鞠躬懇求,老者這才說:“看你如此有誠意,我就指點一二吧。其實你演得很好,美中不足的是你舞了男人的劍法,這與虞美人的身份不符啊!”梅蘭芳聽完,當即跪拜,向老人求教。

  那之後,梅蘭芳跟老者學習了男女不同的舞劍方法,並應用到表演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人們都誇梅蘭芳謙遜好學,他說:“我知道自己劍術不佳,有人批評指正,當然要虛心學習。”

  【名人勵志故事感想】

  一個人在風光無限時,也要保持謙虛的品格和冷靜的頭腦,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華盛頓化敵為友

  27歲那年,身為上校的喬治·華盛頓***1732-1799,美國第一任總統,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率領美國軍民贏得美國獨立,被稱為“美國國父”***率領部隊在弗吉尼亞州的亞歷山大市駐防,是當地最高軍事首腦。

  當時,弗吉尼亞州的議員選舉進入白熱化階段,華盛頓也狂熱地加入到選舉戰中,為他所支援的候選人助威吶喊。而另一位血氣方剛的青年——威廉·佩恩,是華盛頓的堅決反對者,他四處發表演講,批評華盛頓所支援的候選人,為此,兩人結了怨。

  一天,在一次集會上,他倆不期而遇,一番脣槍舌戰後,雙方劍拔弩張,火藥味十足。情急之中,華盛頓說了一些過火的話冒犯了佩恩。佩恩火冒三丈,惱怒地衝過去一拳將華盛頓擊倒在地。當時,華盛頓的部下馬上把佩恩團團圍住,準備好好修理他一番,為他們的上司雪恥。就在部下準備痛下殺手時,華盛頓忍痛站起來,令人意外地下令他們跟他返回營地,一場流血衝突就這樣煙消雲散了。

  第二天,華盛頓寫了一張挑戰書,派一名部下送給佩恩,約他到一家酒館,為昨天的衝突做一個了結。

  佩恩挑戰書後大吃一驚,認為華盛頓是一位職業軍人,約他做一個了結的方法肯定是進行生死對決。佩恩雖然害怕,但絕不想讓人說他是膽小鬼,便做了最壞的打算,硬著頭皮去酒館赴約對決。

  佩恩忐忑地趕到酒館,一見華盛頓卻傻了眼。華盛頓沒帶一兵一卒,也沒佩帶決鬥用的長劍短刀,而是西裝革履,一副紳士打扮。見佩恩進來,他端起桌上的酒杯微笑地站起來,伸手握住佩恩的手,很真誠地說:“佩恩先生,人不是上帝,不可能不犯錯。昨天的事是我不對,不該說那些傷害您的話。不過,您已經採取了挽回自己面子的行動,也可以說我已經為我的錯誤受到了懲罰。如果您認為可以的話,我們把昨天的不愉快統統忘掉,在此碰杯握手,做個朋友好嗎?我相信您是不會反對的。”

  佩恩十分感動,緊緊地握住華盛頓的手,感激地說:“華盛頓先生,您是個高尚的人。如果您將來成了偉大的人,那麼,佩恩將會是您永久的追隨者和崇拜者。”

  就這樣,兩個完全有可能成為仇敵的人冰釋前嫌,成了好朋友。後來,華盛頓果然成了美國人民世代崇敬的偉人,佩恩更沒食言,他至死都是華盛頓的忠實追隨者和狂熱崇拜者。

  【名人勵志故事感想】

  良言一句三春暖,惡語一句六月寒。華盛頓的這種“復仇”方式,不僅體現出他過人的智慧,更展示出他海一樣寬闊的胸懷。

  :天才的人生抉擇

  有這樣一個人:8歲時他從管風琴上開始對人生和宗教的理解,18歲成為法國管風琴大師的得意門生;同年,又用法語和德語寫出了《巴赫傳》,其深入獨到的見解驚動了整個歐洲,並被推為演奏巴赫的第一人。

  如果放在當今的中國,那他的家長肯定樂瘋了——自己的孩子不但贏在了起跑線上,而且還有可能成為一棵偉大的搖錢樹。

  20歲時,他與法語作家羅曼·羅蘭、德語作家茨威格結下了很深的友誼,並吸取了兩種文化的長處,具備了不同的文化視野,很有可能成為一個當紅作家。

  30歲前,他又獲得了哲學與神學博士,出版了《康德的宗教哲學》《歷史上耶穌的研究》等著作,並因此獲得了自己母校***也是德國作家歌德的母校***的任教邀請。

  就在大家以為他將譜寫華麗人生的時候,他卻把目光投向了遙遠、寥廓、荒蕪、混沌、懶散、冷酷的非洲。

  關於非洲,他僅僅在年幼時看過一個非洲人的雕像,他回憶說:“他臉上那憂傷而若有所思的神情,好像是在向我訴說黑暗大陸的悲痛。”在而立之年,他無意中看到一篇文章,講述了非洲嚴酷惡劣的生存狀況,如何迫切需要醫療服務,並招募前往這個地區的志願者。一個雕像,一篇文章,讓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未來。

  於是他回到醫學院,經歷各種艱苦,於八年後獲得醫學博士學位。雖然這只是他一生九個博士學位中的一個,卻是對非洲人民最重要的一個。

  38歲,他趕赴非洲,在那裡用自己的積蓄建起了醫院,並開始免費為貧窮的黑人治病,直到90歲時在非洲去世……

  他,就是史懷哲,一位大愛無疆的醫生。那些從他那裡得到健康和生命的非洲黑人,帶著崇高和驚喜的神情,把他尊稱為“歐鋼加”——解救之神。

  【名人勵志故事感想】

  如果換了是你,你會像史懷哲那樣做嗎?放棄所謂的機遇和那些讓世人眼紅的成功。可能有人還會提出一個愚蠢的問題:他這樣做是否值得?是啊,這個世界跟不上史懷哲的腳步。它對史懷哲的理解需要一個過程。

  最終,孤獨而長久的堅持讓史懷哲贏得了全世界的尊敬,上世紀50年代初,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這位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志願者和人道主義聖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