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是人民大眾集體創作的敘事體裁。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鎖龍潭

  都江堰的河流自群山環抱而出,經城區出玉堂***地名***往西南方向順流而下,其中一條支流正好經過安龍填。安龍鎮有個鎖龍潭,這鎖龍潭不知有多深,據傳裡面住著一條神龍。

  說起這條神龍,還有一個故事呢。從前有個叫方正的牧童,有天放羊的時候,在草叢中意外的撿到一枚閃閃發光的珠子,正把玩間,地主的兒子發現了,立即上前來搶奪。牧童情急之下,竟將珠子吞入腹中。回到家裡,方正感覺口渴難耐,竟一口氣喝光了水缸裡面的水,仍不解渴,竟“撲通”跳入井中,將井裡的水也喝乾,接著身上開始長出片片龍粼,母親楊氏怕他變成龍遁走,趕緊找來鎖鏈將他鎖住,卻不料他力氣太大,竟輕易掙斷鎖鏈飛奔而去,楊氏緊緊跟在後面,眼見兒子拖著鎖鏈直奔到一處深潭,化為一條龍向潭中游去。

  方正變成龍之後,十分害怕自己的母親又拿鎖鏈來鎖自己,任楊氏在岸上千呼萬喚,臥在潭底就是不肯出來,日復一日,楊氏見自己喊得聲嘶力竭,那潭中卻毫無反應,料想必是兒子懼怕自己,不願上岸,也只好回家去了。那龍樂得無人約束,不時從潭中出來吞雲吐霧,甚至攪得河水漫上岸來,每次都要損毀不少莊稼,楊氏及一應鄉鄰都拿他沒有辦法。

  這天是六月十三,民間傳說是觀音菩薩生日。楊氏本不願外出,想著就在家中焚香祭祀即可,卻禁不住隔壁三嬸一再相邀,想著去菩薩面前求拜求拜,說不定能得到菩薩指引。

  觀音廟裡人山人海,山路的兩側更是擺滿了賣東西的小攤,由於是上山朝廟,故而賣佛教用品的居多。楊氏和三嫂也不辨真假,當下也不多加理會,徑直往山上走去。

  “這位施主,看您的面相,甚有仙緣。貧僧這裡有佛珠一串,特贈予施主。”冷不防的,一個和尚手拿一串念珠,當住了楊氏二人的去路。

  “你這和尚攔著我們做什麼,我們可沒錢買你那什麼珠!”三嫂見突然冒出個和尚,不由的沒好氣。

  和尚被三嫂一番責罵,卻並不生氣,只定定的看著楊氏。“看施主面帶愁容,定然有煩心之事。戴上我這佛珠,自然會事事如意!”

  “真的嗎?”楊氏聽和尚這麼一說,想到自己的兒子,不由得猶豫起來,“那你這佛珠要多少錢?”

  “佛渡有緣人,我這佛珠千金不賣。和尚早已說過,贈予施主。”和尚說道。

  “那可怎麼好?我不能平白收你的佛珠呀!”楊氏聽和尚說白送給自己,不由得有些詫異。

  “這佛珠在施主手裡,便能造福眾生,故而贈你。”說完,和尚將佛珠遞到楊氏手裡,轉身走入人流中倏忽不見了。

  楊氏接過佛珠,但覺觸手冰涼,便在這三伏天裡,也不覺得熱,心裡明白這是佛家的寶物,便貼身戴好,又和三嫂繼續往廟裡走去。

  回家後,楊氏拿出從寺廟裡求得的佛經日夜頌讀,漸漸的竟有了神通,能斷陰陽、言吉凶禍福。一日晚間,楊氏請來三嫂等一應鄉鄰,交待說:“我明日便要遠遊,可能再也不回來了,請你們幫我把家裡的事情處理一下,家產變賣後捐給私塾或資助貧困的鄉親都可。”眾人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但見楊氏神色凜然,也不敢多問,只唯唯的答應了。

  第二天,三嫂和鄉鄰們來到楊氏家中,開門一看,楊氏和衣躺在床上,早已沒有了氣息,家中物品均已整理妥當,唯獨那串佛珠卻不見了。

  數年後,李冰到任上,見每年夏天洪水肆虐,加上游龍騷擾,下游百姓苦不堪言,立即帶領民眾開河築堰,興修水利。誰知灌縣***都江堰前稱***的整個地底全是金剛巖,開鑿不動。眼看工程就此停滯不前,正思慮間,有太婆拖著斷為兩截的鎖鏈前來求助,請李冰幫忙接合。

  李冰得神人指點,用自己的鮮血溶入爐中,待鎖鏈接好後,那太婆如期前來。你道這太婆是誰?她便是那鎖龍潭中神龍的母親——楊氏!

  原來,楊氏得僧人指點,吃齋唸佛,終於得道成仙。那串佛珠,便專為了治理那神龍所設。楊氏得道後,手持佛珠來到鎖龍潭,念動咒語,那佛珠化為一條鎖鏈,楊氏牽住一端,另一端拋向潭中,片刻便將那龍鎖住一腳,拖拽上岸。楊氏正得意間,那龍卻奮力一掙,飛往天上,生生將鎖鏈掙斷,又一頭扎入潭中,再不現身。楊氏掐指一算,原是時機未到,只得拖著斷成兩截的鎖鏈離開了。

  待得李冰父子到來,引領百姓治理水患,楊氏方才明白,那日和尚贈予自己佛珠之時所說的話中之意,又見李冰為開河愁悶,便提著鎖鏈前來幫忙。

  提著溶入李冰鮮血的鎖鏈,楊氏再次來到潭邊,將鏈條一端拋往潭中。不消片刻,風起雲湧,暴雨傾瀉而下,電閃雷鳴中,潭裡一條巨龍騰空而起,巨龍的後腳上,一條鎖鏈拖拽其後,飛不多高,那龍便被拖拽下來,又一頭扎入水中,眼見怎麼也掙扎不脫,巨龍竟鑽入地底,楊氏趕緊拖住那巨龍,巨龍吃痛,又從地底翻滾而出,正好在地面開鑿出一條數十丈寬的河溝。巨龍被楊氏鎖住,氣憤不過,又躥入地底,路過青龍鎮,噴出火來,鎮旁樹木被燒焦劈斷者不計其數。

  後來,李冰帶領眾人順著巨龍開鑿的河溝“高築堰,低淘沙”,成就了世界聞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由於楊氏在鎖龍潭將巨龍擒住,人們將鎖龍潭附近的地界稱為“安龍”鎮,延用至今。如果您前去安龍鎮遊玩的話,到得鎖龍潭邊,說不定,還可以見到巨龍的影子呢!

  :麻雀報恩

  從前,有兄弟二人,老大蠻橫霸道,老二性情溫和。父母去世後,兄弟倆分家產,老大把良田好房都分到自個兒名下,老二隻分得一間耳房,一畝薄田。

  一天,老二在家中聽得一陣麻雀叫聲,出門一看,原來是一幼雀從屋簷上的窩子裡掉了下來,摔斷了腿。他看著怪可憐,就撿起來,找了一截布條子,小心地纏在它的腿上,然後又把它放回窩裡。這隻小雀的腿很快好了,出窩後和其他麻雀一樣飛得自在。

  到了春天,該播種的時候,那隻麻雀含著一顆西瓜籽飛到老二家的窗臺上,把西瓜籽放下,又飛走了。老二覺著好玩,就把這顆籽種下了,不久發了芽,長出一棵特別壯的苗苗,在老二的精心護理下,結出一顆枕頭大的西瓜,八月十五中秋節摘下抱回家,用刀一切,竟切出一個金娃娃。他心裡那個高興勁就沒法說了。從此老二過上了富足的日子。

  再說老大,看著窮兄弟猛地變富覺著奇怪,就去問老二怎麼發的財。老二不會說假話,實打實地說給他聽。老大聽著,心裡打起了歪主意。他返回家去就搭著梯子在房簷上尋麻雀窩,掏出一隻未出窩的小雀,就把它的腿給折斷了,疼得小雀“嘰嘰”直叫。完後他也照著老二的做法,給小麻雀的腿接上,用布條裹住,還給上了藥呢。然後他把麻雀放回窩裡。麻雀出了窩,能飛了,也給他含來一顆西瓜籽。春天一來,老大高興地把它給種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這一棵苗上,盼望著能結出個金娃娃。西瓜結上了,個子倒也挺大,到了八月十五,他摘下來抱回家,用刀慢慢切開,一看,裡面不是金娃娃,竟是個賊白賊白的骨頭娃娃,一臉的苦相。老大當時那個氣勁也沒法提了,嘴裡喃喃對著那個骨頭人人說:“是金不是金,倒沒啥,可你是苦啥哩!”

  自打那時起,老大背了運,光景一天不如一天,老二的生活卻是越過越紅火。

  :道士和聚寶盆

  從前,大河東邊有一座高高的雲峰山,山上有一座巍峨的道觀,道觀裡有一位遠近聞名的道長,人稱眾妙道長。眾妙道長身材瘦小,卻長得慈眉善目。在眾妙道長的主持下,道觀裡聚集了從四面八方慕名而來的善男信女,他們終日裡頂禮膜拜,香火不絕。

  每到冬夏的清閒時候,眾妙道長除指派幾個徒兒們看守道觀外,其它人都到山上砍柴割草,然後挑到集市去變賣銀錢。眾妙道長許諾說,等湊夠了錢,就給眾人換一身新道袍。

  一天,一個徒兒突然發問:“師父,我們砍這麼些年的柴,割了那麼多草,買道袍的錢還不夠嗎?”

  問話的小道士他的道號叫清風,因生性憨厚,為人老實,常常遭到師兄弟們的戲弄和嘲諷。清風倒不計較這些,和往常一樣,專揀重活幹。故而,師兄弟們送給他個外號“愣頭青”。

  “清風”,眾妙道長停了停,掃了一眼望著他的眾徒兒,溫和地說:“觀裡每日花銷甚大,徒兒們交付的錢所剩寥寥;況且要做道袍,緞料也須得體面一些,不知你們意下如何?”

  徒兒們聽了疑雲頓散,一個個心悅誠服地割草去了。

  這是一片離觀不遠的山樑。這裡芳草如茵。清風生就得膀寬腰圓,幹起活來就似猛虎下山一般。不大功夫,身後的草堆就象雨後的蘑菇--排列了一長溜。到了該回去“交差”的時候,其他師兄弟們一個個從樹蔭下爬起來,伸伸懶腰,到清風身後的草堆裡捆上一捆,剩下堆得小山似的,全馱到了清風那寬厚的背上了。

  日子久了,師兄弟們覺得有些寂寞無聊,便想在清風身上尋開心。清風口拙,常常憋得面紅耳赤。幾經折騰,清風好歹不再和他們“合作”了,他要尋找一個離他們遠遠的地方割草,免得再尋煩惱。

  這一天,天還矇矇亮,清風帶上傢什匆匆上路了。他翻過幾道樑,猛一抬頭,一個神奇般的場面出現在他眼前:不到幾間房的一片山凹裡,芳草齊眉蓋頂,樹葉鮮嫩欲滴。清風簡直看呆了。走過去仔細摸摸,看看,是草!就是草!不過這草卻精神抖擻。似乎別有一種感情,顯得那麼勃勃有生機。清風欣喜若狂。無奈這草太濃了,他費了好大勁兒才割了一半。背到背上,嗬,蠻沉甸甸的。

  草放到了道觀的殿角前。清風正想坐在石階上歇一歇,原來的那一幫師兄弟們看到草,好奇地圍了上來。吵鬧聲驚動了經堂裡的眾妙道長,他手執佛塵,邁著方步走出來詢問是怎麼回事。

  老實巴交的清風一五一十地將割草的經過講了一遍。

  眾妙道長聽了,覺得奇怪,他讓清風用罷早餐,將剩下的一半割回來。

  到了目的地,清風的雙眼睜得鼓圓:原來割過的草地,齊刷刷,嫩油油,就似沒割過一般。奇蹟!真是奇蹟!清風丟下鐮刀,撥腿往回跑去……他要把這奇蹟告訴給所有的人。

  師兄弟們聽了,都感到驚愕!--天底下有長得這麼快的草?“這是真的呀!”清風怕眾人不信,再一次肯定地說。

  眾妙道長聽著,先是眉毛一揚,而後臉色漸漸緩和下來。他一句話也沒有說。其他師兄弟們,再也忍不住了。他們七嘴八舌地盤問起去的路徑。清風紅光滿面,有問必答。

  這一晚,清風第一次失眠了。他好似熱鍋上炕著的烙餅--橫躺也不行,順臥也不是。他太高興了。他想,有了這麼一塊寶地,將來大夥就再也用不著擔心沒草割,到別處瞎轉悠,亂費勁了。他實在是高興極了,這是他有生以來最高興的時候。

  第二天早上,清風揉著惺忪的眼睛,三步並作兩步地來到“老地方”。他兩腿還沒站穩,撲通一聲重重摔在地上!--只見昔日那鬱鬱蔥蔥的草地,之被完全翻了個兒;茂密、挺拔的草叢統統被埋在土裡;有的只露出個頭,無力地趴在地上,象是在對清風啜泣……

  “這是哪個遭天殺的壞種、***乾的?!”清風臉色變得鐵青,額上的青筋象蛇般地蠕動著。牙齒直咬得吱吱響。他壓了壓氣,費力地思謀著。對!準是一貫好捉弄他的那夥牛鼻小道們乾的。昨天他們還盤問過路線。清風越想越覺得是他們乾的,便攥緊拳頭,大步流星地往回趕去。

  正在用早餐的師兄弟們,見清風怒氣衝衝地闖進來,個個臉上顯出幾分恐惶。他們知道,老實巴交的清風發起脾氣來,比厲害人還厲害。果不其然,他走到桌前,雙臂一輪,“嘩啦啦”桌上的飯碗個個前俯後仰,象醉鬼一樣。“究竟是誰幹的?”清風追問的聲音近乎有些發顫。師兄弟們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頓時愣在那裡。清風又簡略地把情況敘說了一遍,眾人還是直搖頭,清風看他們也不象是在作慌,氣立刻洩掉了一半,只好作罷。

  月光透過窗櫺照在了清風身上,他傷心透了,淚水象斷了線的珍珠流進了他微張的嘴裡……好甘澀呀。他想起了苦澀的童年……他想起了遁入空門後,每當受到師兄們的侮辱時,老師父總是紕護著他……哦,天明找師父訴訴情況吧,

  第二天,清風拖著搖搖晃晃的身子來見師父,剛走到門前,就聽到裡面一陣沙沙作響。咦,老師父在幹什麼?也許是好奇心的發作他竟躡手躡腳地來到師父窗前,一望,啊……

  只見眾妙師父坐在地上,前面放著一個晶瑩如玉的盆子。道長隨手扔進一塊銀子,“忽”地一下,銀子堆滿盆,光燦燦的,然後道長抓起盆子,“嘩啦”一下,把銀子倒在一邊。就這樣,銀子生兒子,兒子生孫子,孫子生重孫……道長匆匆忙忙地象個催生婆。銀子已經堆滿了大半個屋子,眼看快到門邊了,再看老師父頭髮凌亂,袍袖不整,汗水順著溼透的脊背往下流,在腳下匯成一條小河……

  清風正感納悶,只見師父仰起脖子,發出一陣得意的笑聲:“無量佛!哈……愣頭青,呀!愣頭青,你割來割去卻不知草下有這麼個寶貝。真聚寶盆也!哈哈哈……”

  啊!師父自言自語的一席話,不亞天當頭一棒,清風眼前一黑,摔在地上。真是人心難測呀!想不到平日裡忠厚慈善的師父竟會做出如此下劣的勾當。他掙扎著又站了起來……

  眾妙道長聽到響聲,心裡一縮,四下望了望,正想站起來,門被拉開了。

  “啊,清風?”眾妙下意識地把聚寶盆往懷裡塞了塞。

  “師父,你手裡拿的是什麼?”清風目光如炬。

  “沒,沒什麼。”眾妙支吾著。

  清風的眼淚在眼眶裡打圈,哀求地說:“師父您怎麼能這樣呢?”

  眾妙見包不住了,索性攤了牌:“盆子是我從那兒刨出來的……”

  “不行!”清風被激怒了:“還得把它埋回去。不然,那塊地就給毀了。”

  “嘿嘿,傻小子,長銀子不比長草好嗎?”

  清風好象遇到個陌生人,不住地打量著師父。只見昔日那充滿慈愛目光的眼睛佈滿血絲,發出冷酷、狡黠的光。

  “就是長銀子也得給大家留著!”冷不防,清風劈手奪過了聚寶盆。

  眾妙道長急了。他伸出兩隻瘦骨嶙峋,象鷹爪般的手撲了上來。清風往旁一閃,“嗤”地一聲,肩頭被撕下了個豁口。清風抽出一隻手向師父推去,乘機,他邁腿走了出去……

  道長心疼得就象身上被剜掉塊肉,他哆嗦著從牆上拔出一把平時練功的寶劍追出門來,想趁清風不備,將他殺死……

  清風覺得背後有股風聲傳來,忙一俯身,眾妙道長已到背後,清風奮力往後竄出一腳,正踹在道長的小肚上,只聽得登登幾聲,道長跌坐在地上。

  清風奪過寶劍,怒視著道長,嘴脣直髮抖。

  道長驚恐萬分,十個指頭緊扣在地上,絕望地說:“清風,師父平日可待你不薄啊!”

  這時,從遠處走來兩個道童,眾妙眼裡出現了一線生機,急忙呼喊:“快來人,清風要行刺師父。”

  兩個道徒不明真相,連忙跑過來從清風手裡奪下寶劍,將已經精疲力竭的清風打倒在地,正要詢問,眾妙道長拾起寶劍,惡狠狠地向清風刺去……

  這兩個道童驚得愣了半晌,漸漸明白過味兒來。等到師兄弟聞聲陸續趕來時,清風已躺在血泊之中奄奄一息了。他吃力地安頓眾人:“就把我……埋在……那,那……草地,我……死不……瞑目哇!”清風終於氣絕而死。師兄弟們想起他平日的好處,禁不住悲痛欲絕,安排後事不提。

  再說眾妙道長丟下血淋淋的寶劍,抱著聚寶盆拐進一間早已破敗不堪的西側屋,這間是堆滿亂襪頭、亂棉花之類的倉庫。眾妙怕清風追來,便把聚寶盆插入其內,還未掩蓋厚實,“忽”地一下,雜物暴漲,充滿整個房間,眾妙道長被埋在了裡邊……

  據說,眾妙道長再也沒有爬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