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的歷史

  中國大運河有著近2500年的歷史,是與長城齊名的世界著名文化遺產。那麼關於知識你瞭解多少呢?今天小編在這裡為大家介紹關於,歡迎大家閱讀!

  變遷

  春秋至隋朝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間戰爭頻繁。吳王夫差一心想北上伐齊、稱霸中原。但伐齊遠征需解決軍糧和輜重的運輸問題,靠陸運勞力甚巨且道路不暢,而吳國的優勢是水軍和先進的開河、造船、航運技術。當時長江與淮河之間並無水路可通,只有走海路,風狂浪急,風險頗大。

  公元前486年,吳國利用長江與淮河之間湖泊密佈的自然條件,就地度量,區域性開挖,把幾個湖泊連線起來,從此長江與淮河貫通。該運河以南端的古邗城為起點,因此稱為“邗溝”。邗溝的開鑿,是有史記載的中國大運河最早開鑿的河段,被認為是中國大運河的開端。揚州、淮安兩座歷史文化名城因邗溝的開鑿而誕生。邗溝也是淮揚運河的前身,此後一直是中國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仍為水運要道。

  與此同時,浙東運河的前身——山陰故水道也基本形成,可以說是我國曆史上興建年代最早,並且至今依然儲存較好的人工運河之一。 隋王朝在天下統一後即做出了貫通南北運河的決定,動機已超越了軍事目的,此時天下已統一。隋開運河有經濟方面的動機。中國古代很長時期內,經濟重心一直在黃河流域,北方的經濟比南方進步。

  隋朝至元朝初年

  但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四百多年的混亂使北方經濟受到嚴重的衝擊,與此相比,南方經濟獲得迅猛發展,成為全國經濟重心。隋統一全國後,格外重視這個地區,但隋定都長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隨經濟重心的發展變化南移。因此,國家需要加強對南方的管理,長安需要與富庶經濟區聯絡,需要南方糧食物資供應北方,不論是中央朝廷還是官僚貴族或是北方邊境。同時,長時期的分裂阻斷社會南北經濟的交流,而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經濟的發展到這一時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經濟加強聯絡。

  公元605年,隋煬帝徵發百萬民工,修造通濟渠。同年又改造邗溝,稱山陽瀆。608年,又徵發黃河以北民工百萬開鑿永濟渠。610年溝通長江河。至此,開鑿大運河的工程完成,隋唐大運河由此基本形成。唐朝時,對運河作過一些修整。如於公元742年在三門峽以東,人們在岩石中曾開鑿一條渠道,為“天寶河”。

  元朝至清朝末年

  由於元朝以前,中國的行政中心長期位於洛陽、開封,因此江南漕運要運送到北方,需繞道河南。元朝至元18年***1218年***,忽必烈決定對運河裁彎取直,下令開鑿濟州河,後再開會通河與通惠河,運河從此由江蘇淮安經宿遷、徐州直上山東抵達北京。至此,誕生了現今意義上的京杭大運河。

  明清兩代,中央政府高度重視運河漕運,設定漕運總督和河道總督,分別掌管運河漕運管理和運河水利管理。運河沿線的城市也因漕運而繁榮,北方的天津、德州、滄州、臨清等城市迅速發展起來,東南地區的淮安、揚州、蘇州、杭州也成為繁華的都市,並稱運河沿線“四大都市”、“東南四都”。

  浙東運河在明清時也同期繁榮。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前後朝廷製作了大運河全圖,第二部分繪製的是從紹興府經杭州直至京城的大運河,詳細反映了運河沿途各府縣周邊水道、湖泊、山川、河流間溝通關聯濟運情形,足證浙東運河為中國大運河南起始端。

  與現實價值

  首先在運河文化遺產的保護方面。因中國運河申遺包括隋唐運河、明清運河與浙東運河,所以其分佈區域非常廣泛,需要不同城市之間、不同部門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而運河流經地區遺留的河道、水利設施、碑刻、碼頭、衙署、會館更是不計其數,如何整合運河文化遺產資源,保護好祖先留下來的這些財富,是一個非常嚴峻、複雜、繁瑣的問題。在當前形勢下,運河諸城市除了要大力宣傳運河的保護思想外,還要加大對區域社會群眾運河知識的普及力度,讓普通民眾參與到運河的保護、宣傳、開發中來,將運河與經濟發展、生態平衡、旅遊振興、民生社會密切聯絡起來,形成一種全民運動與長期事業。

  其次,在運河旅遊開發上,要堅持保護為主,開發為輔,不改變運河文化遺產本色與原生態的政策。在某些運河城市,由於缺乏科學的規劃與佈局,往往存在著盲目開發、過度開發、毀滅性開發的弊端,他們不關注運河文化遺產歷史價值,更不重視人文環境與文物古蹟的協調統一,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增長與城市品牌效應的擴大,對運河文化遺產造成了巨大的破壞。運河申遺的成功,對於沿運城市發展旅遊業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如何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將運河旅遊資源與其他資源結合起來,實現經濟、生態、民生效益的多重提高,是運河城市面臨的重大問題。開發不是毀滅,更不是推翻舊的,建立新的,而是需要科學佈局、適度引導、合理利用的長期規劃。只有這樣,才能讓運河旅遊開發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最後,2014年6月24日,“京杭大運河城市旅遊推廣聯盟”成立大會在杭州召開,運河沿線18城市積極參與,這對於整合運河旅遊資源、強化城市旅遊合作、打造運河旅遊帶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必須看到,運河旅遊想要真正搞活與做大,絕非靠一個聯盟或運河申遺成功的好機遇就能一勞永逸,而是一個長期與持久的工作。運河城市因經濟發展實力、交通位置、文化環境不同,也面臨著諸多的困境與難題,所以突出特色,體現地域優勢,找到與其他運河城市不同的發展思路,做到吸引人、留住人,讓城市的魅力不斷展現,才能讓豐富的運河文化資源真正發揮出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