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關中大地震的歷史

  華縣特大地震又稱明嘉靖關中大地震,發生在1556年1月23日24時左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明代關中大地震的簡述:

  關中大地震,將西安小雁塔由56米的完整高度震為43米的現存高度,但至今塔身並不傾斜,讓人驚奇。

  發震時刻:1556年1月23日24時***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時***

  震中位置:中國陝西省華縣地區***北緯34.5度,東經109.7度***

  震級:8.0-8.25級

  死亡人數:83萬人***有姓名記載***

  :

  1556年1月23日夜,中國陝西省南部秦嶺以北的渭河流域發生的一次巨大地震。是中國人口稠密地區影響廣泛和損失慘重的著名歷史地震之一,估計震級為8級。據史書記載,以陝西渭南、華縣、華陰和山西永濟四縣的震災最重,故稱為華縣地震。101個縣遭受了地震的破壞,分佈於陝、甘、寧、晉、豫5省約28萬平方公里。地震有感範圍為5省227個縣。震中區為西安市以東的渭南、華縣、華陰、潼關、朝邑至山西省永濟縣等,約2700平方公里。陝西、山西、河南三省97州遭受破壞。“餘震月動三五次者半年,未止息者三載,五年漸輕方止”。

  各種史料對地震有詳細記載:

  《中國地震目錄》歸納史書記載對此震的描述是:“秦晉之交,地忽大震,聲如萬雷,川原坼裂,郊墟遷移,道路改觀,樹木倒置,阡陌更反。五嶽動搖,寰宇震殆遍。陵谷變遷,起者成阜,下者成壑,或崗阜陷入平地,或平地突起山阜,湧者成泉,裂者成澗,地裂縱橫如畫,裂之大者水火併出。井泉涸廢,新泉湧流,噴高丈餘。山移河徙四五里,湧沙、陷沒亙數千裡……軍民因壓、溺、飢、疫、焚而死者不可勝計,其奏報有名83萬有奇,不知名者復不可數。

  曾親身經歷過華縣地震的明代官吏秦可大在《地震記》中寫道:“受禍人數,潼、蒲之死者什七,同、華之死者什六,渭南之死者什五,臨潼之死者什四,省城之死者什三,而其它州縣。則以地之所剝剔近遠分深淺矣”。

  《明史》對這次地震記載為: "***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山西、陝西、河南同時地震,聲如雷。 渭南、華州、朝邑、三原、蒲州等處尤甚。或地裂泉湧,中有魚物,或城郭房屋, 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數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華嶽、終南山鳴,河清數日。官吏、軍民壓死八十三萬有奇。"

  此次地震在我國曆史記載中是災害極端嚴重的一次,死亡人口之多,為古今中外罕見。101個縣遭受了地震的破壞,分佈於陝、甘、寧、晉、豫5省約28萬平方公里。地震有感範圍為5省227個縣。震中區為西安市以東的渭南、華縣、華陰、潼關、朝邑至山西省永濟縣等,約2700平方公里。

  【死亡人數83萬以上】

  這次地震人員傷亡如此慘重,其重要因素是由地震引起一系列地表破壞而造成的。當地居民多住在黃土塬的窯洞內,因黃土崩塌造成巨大傷亡。這個地區的房屋抗震效能差,地震又發生在午夜,人們難有防備,大多壓死在家中。地裂縫、砂土液化和地下水系的破壞,使災情進一步擴大。

  震災損失極其嚴重。民房、官署、廟宇、書院蕩為廢墟;較堅固的高大建築物城樓、寶塔、宮殿全部倒塌。地震造成華陰縣城西駐馬橋斷裂,城北大員村地裂數丈,水湧數尺。大荔縣南的紫微觀和朝邑西南的太白池在震後幹。

  根據各縣州府志記載,地震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光報上名字的就有約83萬人。據史料記載,死亡人口上萬的縣,西起徑陽,東至安邑;死亡人口上千的縣,西起平涼,北至慶陽,東至降縣。

  這次地震之後又引起了饑荒和瘟疫,造成了空前巨大的人員傷亡。震時正值隆冬,災民凍死、餓死和次年的瘟疫大流行及震後其它次生災害造成的死者無數可計。是世界上死亡人員最多的一次大地震。***吳博***

  有關專家認為,這次地震損失慘重的原因,是地震發生在深夜、震區人口稠密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