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魯迅之死的原因相關解析

  魯迅是近代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出生於清朝末年的仕宦之家,生於亂世的魯迅最後是怎麼死的呢?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魯迅的相關資料,歡迎大家一起來分享!

  魯迅是怎麼死的

  魯迅死與1936年10月19日.

  魯迅之子周海嬰在《回憶錄》裡披露,他和周建人、許廣平均懷疑魯迅之死與某日本醫生須藤故意延誤病情有關。

  1984年,上海魯迅紀念館組織了一批著名的肺科專家對魯迅的x光胸片進行會診。這些x光片拍於魯迅逝世前4個月。專家們會診後一致認為,魯迅確實患有肺結核、肋膜炎,但這不是魯迅的直接死因,直接死因是肺氣腫造成氣胸,壓迫心臟,從而導致心力衰竭。

  據周海嬰回憶,當時魯迅的私人醫生須藤並未採取有效措施,結合以往各種疑點和傳聞,他認為魯迅被誤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甚至不排除被政治謀害的可能。

  有關人士呼籲,借魯迅誕辰120週年之機,把魯迅之死的疑點搞清楚,免成為歷史疑案。

  假如魯迅先生不被誤診,他會繼續用他如鞭似劍的筆,向敵人投去一支支直插靈魂的投槍。這是人們看完這篇報道後所感受的最大遺憾了.答案補充據醫學界專家說,魯迅的病情雖嚴重,但是還是可以醫治的,第一步就是把肋膜間的積水抽去,如果遲延,必不治.須藤卻說並無積水,但只過了一個月,他又說確有積水.魯迅死後,治喪委員會要須藤寫一份治療報告.他雖然寫了,但與實際治療並不相符.後來須藤就不知去向了.

  魯迅逝世後,還留有一件遺物-1936年6月15日拍攝的”胸部X光片”.上海市第一結核病防治院,於1984年2月24日,邀請一些著名肺科.放射科專家.教授,共同研究這件遺物並作出了”魯迅先生不是直接死於肺結核病,而是死於自發性氣胸”的新結論,終於揭開了長達四十八年的魯迅死因之”謎”.專家認為魯迅的病情屬於中等程度,不是死亡的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左側肺大皰破裂使氣體進入胸膜引起自發性氣胸,壓迫肺和心臟面死亡.同時認為,這種病在當時並不是不治之症,如果及時治療,是完全可以治好的,遺憾的是,魯迅先生竟這樣過早的去世了.

  魯迅的作品簡介

  魯迅生前一直致力於文學創作,留下了超過600萬字的作品,除去翻譯之類的作品,自己創作的就多達500萬字。魯迅的作品十分豐富,包括了學術專著、小說、雜文、、散文、翻譯作品,尤其是雜文和小說,在文壇上有極高的地位。

  魯迅的小說集有《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這三本。《吶喊》是他的首部短篇小說集,基本上寫於五四運動時期,包含了揭示封建禮教吃人本質的《狂人日記》、披露科舉制度毒害知識分子的《孔乙己》、描寫當時麻木不仁的農民病態的《阿Q正傳》等14篇小說。《彷徨》是主要是對在封建制度下的知識分子和農民的同情與不爭氣的憤怒,包括了描寫祥林嫂這樣的婦女階層悲慘命運的《祝福》、諷刺封建社會所謂的“君子”道德敗壞的《肥皂》、描述“高老夫子”偽善醜陋的《高老夫子》。

  魯迅的雜文集有充滿諷刺意味的《熱風》、抨擊國民黨執政時社會黑暗的《且介亭雜文》、表明鄙視敵人堅決不妥協的《南腔北調集》等。另外,魯迅的散文集主要是《朝花夕拾》,學術專著有《漢文學史綱要》、《中國小說史略》等。

  魯迅是較早開始採用白話文寫作的文學家,奠定了現代文學的基礎,其作品包括了三部分著名的小說集、雜文集、散文集、學術論著以及部分翻譯作品。魯迅的作品主要是抨擊和諷刺現實社會,具有很強的戰鬥性和批判性,其蘊含的思想具有先進性。

  魯迅三兄弟簡介

  魯迅原名周樹人,出生於清朝末年的仕宦之家,魯迅還有兩個弟弟,分別是周作人和周建人。而魯迅三兄弟之間的關係卻又是錯綜複雜的,看似十分寧靜的外表之下,卻是有著極為複雜的糾葛,魯迅是三兄弟之中的老大,同時也是如今成就最大的一位,有人曾經把魯迅比作是天上的太陽,而周作人則是夜空下璀璨奪目的月亮,而周建人便是天空中看似微弱卻閃爍的星星。因為魯迅三兄弟中的每一個成就都是不俗的,並且得到了世人的認可與贊同,只是其中的褒貶不一。

  魯迅作為大哥,同時有著引導兩個弟弟的作用,但是魯迅與兩位弟弟之間的關係並不親暱,反而是有幾分的生疏,尤其與二弟周作人可以說是分庭抗禮,因為周樹人與周作人兩個人代表的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階級,周作人與周樹人雖然在文學上面的地位都是極高的,但是在階級上面卻是天壤之別。魯迅代表的是中國萬千的百姓階層,而周作人則是代表著高高在上的權貴階層,兩個人可以說是水火不相容的,彼此之間的往來也是慘淡的。而魯迅的三弟周建人在文學上面的才能雖不如哥哥們耀眼,但是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魯迅三兄弟中每個人都是任性並且倔強的,魯迅的兄弟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雄心壯志,並且從來都不願退縮。

  魯迅三兄弟基本上可以算是中國近代史上鮮有的都是有用之才的兄弟了,三個人之間的關係時好時壞,甚至是水火不容,但是都不應影響後人對其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