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紙貴的歷史典故大全

  洛陽紙貴比喻作品有價值,廣為流傳,關於這個成語的典故聽出名的。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洛陽紙貴的歷史典故

  晉代文學家左思,小時候是個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父親經常為這事發脾氣,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氣得很,不肯好好學習。

  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左思的父親嘆口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學習,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說著,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聽到了,他非常難過,覺得自己不好好唸書確實很沒出息。於是,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刻苦學習。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左思漸漸長大了,由於他堅持不懈地發奮讀書,終於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文章也寫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時間寫成了《齊都賦》,顯示出他在文學方面的才華,為他成為傑出的文學家奠定了基礎。這以後他又計劃以三國時魏、蜀、吳首都的風土、人情、物產為內容,撰寫《三都賦》。為了在內容、結構、語言諸方面都達到一定水平,他潛心研究,精心撰寫,廢寢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學鉅著《三都賦》終於寫成了。

  《三都賦》受到諒也評,人們把它和漢代文學傑作《兩都賦》相比。由於當時還沒有發明印刷術,喜愛《三都賦》的人只能爭相抄閱,因為抄寫的人太多,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一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

  洛陽紙貴指的作品介紹

  洛陽紙貴指的作品是《三都賦》。《三都賦》是中國古代西晉時期著名文學家左思所創作的,《三都賦》構思十年始成,豪貴之家競相傳抄,洛陽為之紙貴,見《晉書·左思傳》。《三都賦》分別為《魏都賦》、《吳都賦》、《蜀都賦》,曾名噪一時,至今仍被人傳誦。

  說起左思,許多人就想到他的《三都賦》及“洛陽紙貴”這個成語。

  左思長得奇醜,個子又矮,又口吃,從小就“傻兮兮”的,讀書不成,學琴不行。連他的父親都瞧他不起,說:“這小子真笨,比我年青時差多了。”所以,左思小時候吃盡了白眼,自尊心也受到很大的傷害。這就促使他發奮圖強,拼命讀書,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收集大量的歷史、地理、物產、風俗等方面的資料。一開始,他花了一年多時間,寫了《齊都賦》,雖然沒有引起文壇反響,卻也改變了身邊人的對他的看法。從此以後,左思暗暗發誓,一定要寫出比班固、張衡還要好的賦來,這就是十年磨一劍而完成的《三都賦》,近萬字,其中《魏都賦》4100多字,《吳都賦》3700多字,《蜀都賦》2100多字。

  這個數字讓我對“洛陽紙貴”產生了懷疑。於是,我翻閱了一些史料,想弄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現在我可以簡單地用一句話概括:這是中國最早的文人炒作!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左思發奮圖強,花了十年時間寫出了《三都賦》,他覺得自己人微言輕,再好的書也沒人瞧得上眼。特別是在他寫《三都賦》時,許多人諷刺、笑話他,如陸機就公開揚言:“北方這兒有個粗貨,竟想寫什麼《三都賦》。等他寫完了,好拿來蓋我的醬罈子。”

  左思受不了這窩囊氣,想方設法巴結權貴。他的妹妹左棻在宮中,雖然長得醜,但以才德受到禮重。通過這層關係,左思結識了不少達官貴人。在寫《三都賦》時,他託關係要了一個小官職:祕書郎,這樣他就可以很方便地閱讀朝廷祕府所收藏的典籍了。據說,左思家中的牆縫裡都塞滿了紙和筆,每每想到一句好詞兒,或者獲得一條好資訊,他就隨手記錄下來。這個“笨鳥兒”就使出這種笨鳥先飛的勤奮勁頭,寫出了洛陽紙貴的《三都賦》。

  他找到當時的皇甫謐給《三都賦》作序,請張載、劉逵作注。和我們今天的出書一樣,請名人作序,請評論家評論,請媒體宣傳。大臣張華***寫過《博物志》***見許多官員說好,也就連聲附和,說“好得很”。豪門弟子本來就有趕時髦的德性,一路追捧,鬧得洛陽城裡到處傳說左思的《三都賦》。左思一夜成名,那些富家子弟又請來許多抄書匠,出高薪抄寫《三都賦》。那個時代,紙張本來就稀少,《三都賦》又那麼長,被這麼一炒作,難免“洛陽紙貴”了。洛陽紙價竟然由原來一刀一千文漲到兩千、三千…… 後來居然再多的錢也買不著了——沒貨!

  雖然《三都賦》內容充實,一派寫實作風,但與其它賦相比,實在太缺乏文學想象力了。據讀過人說,無法超越班固的《兩都賦》和張衡的《二京賦》。後人閱讀《三都賦》的人很少,只留下一個成語“洛陽紙貴”,還得感謝《晉書》的作者***房玄齡等21人***。

  洛陽紙貴的主人公

  洛陽紙貴的主人公是指西晉太康年間文學家左思,左思***約250~305***字太沖,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人。西晉著名文學家,其《三都賦》頗被當時稱頌,造成“洛陽紙貴”。

  左思家世儒學,出生寒微,少時曾學書法鼓琴,皆不成,後來由於父親的激勵,乃發憤勤學。左思自幼其貌不揚卻才華出眾。泰始八年***272年***前後,因其妹左棻被選入宮,舉家遷居洛陽,曾任祕書郎。

  晉惠帝時,依附權貴賈謐,為文人集團“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員,永康元年***300年***,因賈謐被誅,遂退居宜春裡,專心著述。後齊王司馬冏召為記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張方進攻洛陽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洛陽紙貴的意思

  洛陽紙貴的意思是洛陽之紙,一時求多於供,貨缺而貴。後喻作品為世所重,風行一時,流傳甚廣,常用此語。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在西晉太康年間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學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賦》在京城洛陽廣為流傳,人們嘖嘖稱讚,競相傳抄,一下子使紙昂貴了幾倍。原來每刀千文的紙一下子漲到兩千文、三千文,後來竟傾銷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買紙,抄寫這篇千古名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