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是哪個朝代的人物

  郭守敬是十三世紀末至十四世紀出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這個時候是哪個朝代了?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郭守敬是十三世紀末至十四世紀出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希望對你有幫助!

  郭守敬是哪個朝代的

  郭守敬是中國公元十三世紀天文學家,他字若思,漢族,順德府邢臺縣人,他是元朝非常著名的天文學家和水利專家。他擔任過太史令、昭文館大學士等職位,在朝廷宣佈70歲以上的人都可以告老還鄉了的時候,因為他的作用非常大,就一直為朝廷做事,改善儀器和編纂曆法。

  郭守敬自幼就繼承了祖父郭榮的家學,致力於攻研算學、天文、水利等方面的東西。他的老師也是位非常有才能的人,叫劉秉忠。後來劉秉忠被忽必烈召回,就將郭守敬引薦給了自己的好友張文謙。左丞張文謙推薦郭守敬,讓他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召見,這才有了機會向忽必烈陳述水利建議六條,講完之後忽必烈非常贊同,郭守敬即被任命為提舉諸路河渠。郭守敬在西夏治水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而且元朝很多的水利方面的問題都是郭守敬解決的。在元朝有很多的儀器都是金朝時留下了的,導致計時不準確和破損。忽必烈就讓郭守敬將這些儀器進行改造。

  其實他最大的貢獻就是編出了《授時歷》為了編歷,他一直就創制和改進了高表、候極儀、簡儀、渾天象、立運儀、景符、仰儀、窺幾等十幾件天文儀器儀表,而且費時很久。結果在研究完成之後,現在為了紀念郭守敬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表面的一環形山命名為“郭守敬環形山”,讓這顆小行星2012命名為“郭守敬小行星”。不僅是這本曆法,在太史令王恂去世之後,郭守敬接管太史院,有編了《推步》、《立成》、《儀象法式》等書。

  郭守敬對中國的影響

  雖說中國古代誕生了四大發明,也誕生了一批像郭守敬這樣的科學家,但中國古代仍然沒有形成一套系統的科學體系。可以說,中國古代的科學發展是以實用主義為出發點的,目的是解決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並非對客觀世界的積極探索。比如郭守敬等科學家發明天文儀器,只是為了協助編纂《授時歷》,他晚年創造的一些儀器,諸如櫃風漏、屏風香漏等,都只是供皇帝祭祀和巡遊所用,變成了玩物。他修建水利工程,目的也非常明確。當然了,這些工作極大促進了當時社會的發展,只是從科學發展的角度來講,並不純粹。

  再說科學的傳承性。中國古代的教育制度多修孔孟之道,重人文輕科學。郭守敬能夠成為大科學家,除了天賦,還受他的祖父郭榮影響,郭榮愛好讀書,在數學、天文等方面均有所涉獵。後來又被祖父介紹給了他的好友劉秉忠等人,是當時的大學問家。郭守敬一生從事科學事業達六十多年,成就顯赫。但在他之後,元朝再找不到這方面的人才,當時郭守敬年滿70卻不準退休,也是朝廷無奈之舉。而他發明的眾多儀器和研究理論,年久失傳,反映了中國古代科學沒有很好的傳承性。反觀歐洲,許多原理至今仍在學校裡傳授。

  但是,郭守敬的成就對中國仍然有著重大的影響,他一生投身於科學事業,善於將理論付諸實踐,總結前人經驗教訓,但不滿足現有的成果,敢於探索新事物,在天文、曆法、水利和數學等方面均有所貢獻,這些都是值得後人學習的。

  郭守敬的主要貢獻是他編制了《授時歷》,它通行了360多年,是當時最先進的歷法之一,除了這個郭守敬還編纂了很多天文曆法著作,設計了很多儀器,成就顯赫,所以郭守敬對中國有著重要的影響,他創造的貢獻和勇於探索的精神都是後人值得學習的財富。

  天文學家郭守敬簡介

  1262年,郭守敬在老師張文謙的引薦下,做了元廷,從事水利工作,並多次參加華北水道的建設。由於業績出色,在1265年被元世祖提拔為都水少監***水利部副部長***,之後又陸續升遷都水監和工部郎中。這段時期,郭守敬對黃河中游地區的大小河渠進行了整治,農田水利和水路交通得到極大發展,深受百姓愛戴。1280年,《授時歷》編制完成。1286年,郭守敬升任太史令,主持太史院的一切事務。1291年,郭守敬主持了通惠河的修建工程,不僅解決了水源問題,還在運河中設定閘壩、斗門,完成了對河水的水量和水位。

  1303年,元朝規定,年滿70歲的官員可以退休,但郭守敬卻是例外,朝廷離不開他。元成宗死後,朝廷內部開始腐敗,權力鬥爭日益突出,郭守敬的工作因此受到限制,晚年也幾乎再無成就。1316年,為國家嘔心瀝血60多年的郭守敬去世,享年86歲。

  郭守敬出生於1231年,他從小失去了父親,由祖父帶大,因為祖父是一個讀書人,郭守敬受他的影響對數學、天文和水利等學科都有研究。在12歲的時候他拜張文謙為師,在他與祖父的教導下郭守敬進步得非常快,此後一直研究著天文、數學和水利,為中國做出了很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