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節的節日飲食習慣

  正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習俗中的“人日”,即“人的生日”。民間還有用種蔬菜熬“七菜粥”的習俗,在人日食用,以此來取吉兆,並說此物可以除去邪氣、醫治百病。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介紹

  人日菜

  過去,每逢初七到來之際,在江門、新會、鶴山、開平等地,從城市到鄉村,幾乎家家戶戶要做“人日菜”。

  “人日菜”:五邑地區的“人日菜”也稱“吃菜茶”、“吃盆菜”。據瞭解,在正月初七早上,家家戶戶都會用煎堆、炒米、芥菜、番蕃薯、芋頭等混在一起煮,老老少少都要吃上幾口,以祈求一年人口平安,豐衣足食。

  七樣羹

  潮州人在正月初七有吃“七樣羹”的風俗。而“七樣羹”是指:“大***芥***菜、厚合、芹菜、蒜、春菜、韭菜、芥藍”等蔬菜同煮,寄寓“新***芹***春發***蒜***大財***大菜***,久***韭***合各人***芥藍***”的吉祥彩語。

  各地物產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別。客家人用芹菜、蒜、蔥、芫茜、韭菜加魚、肉等;臺灣、福建用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白菜等。

  攤煎餅

  民間此日要吃春餅卷"盒子菜"***熟肉食品***,並在庭院攤煎餅,“熏天”。

  人日又稱人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每年農曆正月初七是古老的漢族傳統節日。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綵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唐代之後,更重視這個節日。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

  人日菜和七樣羹

  每逢初七到來之際,在江門、新會、鶴山、開平等地,從城市到鄉村,幾乎家家戶戶要做“人日菜”。 廣東五邑地區的“人日菜”也稱“吃菜茶”、“吃盆菜”。據瞭解,在正月初七早上,家家戶戶都會用煎堆、炒米、芥菜、番蕃薯、芋頭等混在一起煮,老老少少都要吃上幾口,以祈求一年人口平安,豐衣足食。

  各地物產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別。客家人用芹菜、蒜、蔥、芫茜、韭菜加魚、肉等;臺灣、福建用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白菜等。

  攤煎餅民間此日要吃春餅卷"盒子菜"***熟肉食品***,並在庭院攤煎餅,“熏天”。

  人日節節日傳統

  漢族傳統節日。時在農曆正月初七。古人相信天人感應,以歲後第七日為人日。漢東方朔《佔書》載,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漢,魏以後,人日逐漸從單一的占卜活動,發展成為包括慶祝、祭祀等活動內容的節日。到了唐代,民間仍相當重視人日節。高適的《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中就有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的感懷之句。它證明唐代的人日節,已不僅僅專用作祈祥祝安,又衍添了一層思親念友的氣氛。時至今日,也有在外的遊子在年前回家,過了人日節才能遠走他方。人日節這天不出遠門,不走親串友,在家團聚。人日節下午一般吃長面,也叫拉魂面。意即過年時人都走東串西,心都野了,人日一過該準備春耕生產了。故而吃拉魂面,把心收回來,準備春耕生產。

  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綵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唐代之後,更重視這個節日。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

  人日節節日習俗

  戴人勝

  人日節時,漢族女子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製成小人的形狀,戴於頭上。也貼於屏風等處。

  贈花勝

  是日,人們製作各種花勝***類人勝,樣式為花朵***相互饋贈

  吃七寶羹

  人日節,人們用七種新鮮的節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稱為“七寶羹”

  出遊登高

  人日節也是仕女出遊與文人墨客登高賦詩的日子。唐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云:“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柳條弄色不忍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遇,心懷百憂復千慮。今 年人日空相憶,明 年人日知何處?”

  稱體重

  有的地方,人日時,男女老少都要用鎊稱稱量體重,人的生日嘛,自然要關心一下人的身體情況。

  撈魚生

  南方一些地區,人們有在人日節“撈魚生”的習俗,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座,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裡,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昇。

  人日節節日來歷

  人日的來歷與傳說中女媧每日造一生物的故事有關。據《北史·魏收傳》,晉朝議郎董勳《答問禮俗》雲:“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還有補充的說法,初八是穀日,初九是天日,初十是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