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禮儀的小故事簡短都有哪些

  中國的禮儀文化以其平和、中正的特徵,對人們產生深遠的影響。下面由小編給大家介紹古代禮儀的小故事吧,僅供大家參考。

  古代禮儀的小故事:康德守時的故事

  康德有一次要去拜訪一個朋友,約好了時間。他為了不遲到還提前很長時間出發了,但是不幸路上遇到洪水,河上的橋被沖垮了。

  康德稱作的馬車不能過河,於是他四處找船。但是找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找到,眼看約會時間就要到了,他就給了附近一個農民很多錢,把他的房子拆了做一條船渡河。這樣他沒有遲到,而且沒有告訴任何人他的這次經歷。康德是守時的典範。

  古代禮儀的小故事:楊時求學

  “程門立雪”這個成語家喻戶曉。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學家將樂縣人楊時求學的故事。

  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四歲入村學習,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他一生立志著書立說,曾在許多地方講學,倍受歡迎。居家時,長期在含雲寺和龜山書院,潛心攻讀,寫作教學。

  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師程頤,以求學問上進一步深造。有一天,楊時與他的學友遊酢,因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了求得一個正確答案,他倆一起去老師家請教。

  時值隆冬,天寒地凍,濃雲密佈。他們行至半途,朔風凜凜,瑞雪霏霏,冷颼颼的寒風肆無忌憚地灌進他們的領口。他們把衣服裹得緊緊的,匆匆趕路。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

  這時,遠山如玉簇,樹林如銀妝,房屋也被上了潔白的素裝。楊時的一隻腳凍僵了,冷得發抖,但依然恭敬侍立。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視窗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他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

  後來,楊時學得程門立雪的真諦,東南學者推楊時為“程學正宗”,世稱“龜山先生”。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古代禮儀的小故事:尊師重道終成大器

  東漢末年,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當他還在童年求學的時候,看到郭林宗,心想這是一位難得的好老師,便對人說:“教唸經書的老師是很容易請到的,但是要請到一位能教人成為老師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而郭林宗汗牛充棟,熟讀各家典籍,乃是遠近聞名的大儒。

  後來,魏昭到京城洛陽任官,毅然決定拜遠在南陽的郭林宗為師,並派奴婢侍奉老師。

  但是郭林宗體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親自熬藥給他吃。當魏昭端著煮好的藥進來的時候,郭林宗便呵責他熬的藥太燙,而魏昭就再熬一次,送上後郭林宗又說藥太苦。這樣一連三次,到了第四次,當魏昭再端重新熬的藥而又沒有不好的臉色時,郭林宗才笑著說:“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終於看到你的真心啦!”

  於是大喜,將畢生所學的都全部教給了魏昭,而魏昭也終成大器,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儒家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