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家狄更斯的簡介

  查爾斯狄更斯是十九世紀英國最偉大的作家,作品揭露了社會的黑暗,讚揚了懲惡揚善的精神。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查爾斯·狄更斯,英國小說家,出生於海軍小職員家庭,10歲時全家被迫遷入負債者監獄,11歲就承擔起繁重的家務勞動。曾在皮鞋作坊當學徒,16歲時在律師事務所當繕寫員,後擔任報社採訪記者。他只上過幾年學,全靠刻苦自學和艱辛勞動成為知名作家。狄更斯是高產作家,他憑藉勤奮和天賦創作出一大批經典著作。他又是一位幽默大師,常常用妙趣橫生的語言在浪漫和現產中講述人間真相,狄更斯是19世紀英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藝術上以妙趣橫生的幽默、細緻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現實主義描寫與浪漫主義氣氛的有機結合著稱。馬克思把他和薩克雷等稱譽為英國的“一批傑出的小說家”。

  文學家狄更斯的生平

  狄更斯開始文學創作時,先為倫敦的《晨報》等撰寫特寫,主要表現倫敦城鄉的風俗人情和景物、對生活的愛和憎。1836年出版了《特寫集》。1837年第一部長篇小說《匹克威克外傳》開始在報上連載。作者通過匹克威克和他的“匹派”至友的遊歷,暴露當時英國現實生活的黑暗,描繪了作者心目中的“古老的、美好的英格蘭”,反映了作者嚮往不受封建壓迫和資產階級剝削的思想與樂觀主義情緒。作者還批判了英國的議會制度、法律、司法、監獄等,以輕鬆幽默的筆調描述紳士、車伕等各種人物,宣揚實施道德教育的理想。這部小說在結構上頗為鬆散、拖沓,但它把平民作為主人公是前所未有的。它是狄更斯的現實主義小說創作的第一個成果。  《奧列佛·特維斯特》***一譯《奧列佛爾》,1838今譯第二部長篇小說《霧都孤兒》***是狄更斯第一部動人的社會小說。這時他雖然還沒有認識到社會罪惡的根源,但通過孤兒奧列佛的遭遇揭開了處於社會底層的人們哀苦無告的生活畫面。奧列佛在貧民習藝所不堪忍受屈辱與飢餓,逃往倫敦,反又陷入賊窟,最後被“有德行的”資本家挽救出來。但作者在這裡也揭露了資產階級偽裝慈善的面目,顯示出他當時創作思想的深度。長篇小說《尼古拉斯·尼克爾貝》***1839***塑造了資產階級掠奪者形象,揭露了小生產者在龐大的工業資本的排擠與壓迫下的貧困與破產。作者通過教員尼古拉斯·尼克爾貝的經歷,揭露了英國的教育制度的黑暗。當時所謂為窮人興辦的學校,成了牟利的場所,學生只能吃半飽,鞭笞成了主要的教育手段。小說中隨處可以看到作者用憤懣的筆和仇恨的淚來痛斥資產階級的虛偽與貪婪。

  狄更斯創作的繁榮時期,由於英、法革命運動的失敗,資產階級的反動勢力更加囂張,狄更斯對社會的認識不斷深化,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也更加廣闊。他著力描寫小人物的善良、溫情和道德感化的力量。樂觀主義精神已被沉重、苦悶的心情和強烈的憤懣所代替。這時主要的作品有《董貝父子》、《大衛科波菲爾》、 《荒涼山莊》、 《艱難時世》、《小杜麗》、《雙城記》和《遠大前程》等。這些作品的主題思想不斷深化;藝術風格也有了與前不同的特色。作者善於運用典型的細節表現人物的特徵;在著力描寫小人物善良、溫情和道德感化的力量的同時,對資產階級的罪惡和慘無人道的社會制度作了具有強烈感染力的藝術概括。

  《大衛·科波菲爾》***1850***是半自傳體的小說,它的成就超過了狄更斯所有其他作品。它通過一個孤兒的不幸遭遇描繪了一幅廣闊而五光十色的社會畫面,揭露了資產階級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司法界的黑暗腐敗和議會對人民的欺壓。作品塑造了不同階層的典型人物,特別是勞動者的形象,表現了作者對弱小者的深切同情。作者還企圖通過大衛·科波菲爾的最後成功鼓舞人們保持對生活的信心,極力培養讀者的人道主義觀點。這部小說最後仍以一切圓滿作為結局,表現了作者的一貫思想。《大衛.科波菲爾》是狄更斯作品的跨越和精華!!!

  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狄更斯有個一生也未能克服的硬傷,就是的冗長拖沓,這一“特點”在他前期的作品中尤其突出,即使是到了其後期的一些作品,如達到藝術頂峰的《雙城記》,也始終未能擺脫這一問題。

  文學家狄更斯的代表作

  《匹克威克外傳》

  《匹克威克外傳》是狄更斯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寫老紳士匹克威克一行五人到英國各地漫遊的故事。小說情節以匹克威克等人在旅途的見聞和遭遇展開,一些故事雖然有相對的獨立性,但是故事的進展又能自然地銜接起來,散而不亂,線索明瞭。

  書中,作者不僅用精彩的文筆描述了匹克威克一行出遊途中許多令人忍俊不禁的滑稽故事,還以喜劇的手法對法官、律師、法庭、監獄、議會、選舉等作了深刻的揭露和無情的嘲諷。  作者懷著鮮明的愛憎,運用引人入勝的講故事的寫作技巧和精彩無比的喜劇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匹克威克在出行途中陷入多重困窘的境地,作品盡力渲染他的天真、幼稚、不懂生活,處處碰壁。匹克威克總是好心腸辦傻事,到處吃虧出洋相,在屢遭挫折的情況下仍保持樂觀開朗的性格,讓人覺得可笑,又逗人喜愛。匹克威克的僕人薩姆·維勒在書中佔重要位置。他出身貧苦,是在下層市民中混出來的,社會大學堂造就了他的通曉世故。他一次次為他的主人解圍,充分表現出機智多謀、勇敢幹練的特點。他們主僕一愚一智,相映成趣,不僅新增許多笑料,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作品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匹克威克外傳》在英國文學史上最主要的貢獻是最早以當代現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並把平民當做小說的主人公。小說描寫當時社會生活的各種場景,幾乎描繪到當時社會上所有階層的人物。

  今天我們閱讀《匹克威克外傳》,不僅可以增長對十九世紀上半葉英國社會和世態習俗的認識,還可以在這部既妙趣橫生又蘊含社會真理的不朽名著中得到高度的藝術享受。

  《艱難時世》

  《艱難時世》***1854 ***是狄更斯直接描寫勞資矛盾的重要作品。從30 年代到40 年代末,英國的勞資矛盾上升為社會主要矛盾。遍及英國的“憲章運動”,人民的苦難和要求觸動了富有正義感的狄更斯。他在小說裡,對資產階級的剝削行為和為之辯護的理論進行抨擊。黑煙瀰漫,機器轟響的焦煤鎮是工業中心城市的一個化身。國會議員葛擂梗和紡織廠廠主寵得貝是鎮上的兩個巨頭。他們控制著鎮上居民的命運。葛擂梗是資產階級功利主義哲學的信奉者,是“專講實際的人”。他隨身攜帶尺子、天平和乘法表,把萬事萬物,甚至人性、情感都歸為“一個數字問題,簡單的算術問題”。如同董貝先生一樣,他把自己的人生原則貫徹到家庭生活中去,用純實際利益的“事實”哲學來教育他的一雙兒女露易莎和湯姆。他們沒有童年的歡樂,被關在牢房似的教室裡接受無數的數字和概念,想象、情感,一切高尚的精神活動被摧毀。露易莎在青春妙齡也沒有多少生命的熱情,服從父意嫁給了比她大30 歲的龐得貝,對弟弟的友愛因為弟弟的墮落而失望,避開了花花公子的誘騙卻也陪葬了她唯一的一次愛情。湯姆則以“事實”哲學為自己的自私和墮落行為辯護,偷盜後又嫁禍給無辜的工人斯梯芬。小說通過葛擂梗教育的失敗,諷刺了功利主義哲學。龐得貝則是更加冷酷無情的資本家的代表。他把資本主義“自由競爭”的口號作為剝削工人的口實。他宣揚自己卑賤的出身,把工人看作“沒有愛情和喜悅,沒有記憶和偏好,沒有靈魂”的勞動力,把工人起碼的生活要求斥為奢望,是“ 希望坐6 匹馬的車子,用金湯匙喝甲魚湯,吃鹿肉”。資本家對工人的不人道待遇必然引起工人的反抗。狄更斯為工人的遭遇而憤慨,描寫了工人勤勞、正直、富有同情心等美德。但作為改良主義者,他同情、讚美吃苦耐勞、具有寬容諒解精神的工人斯梯芬,以漫畫式筆法描寫工運領袖,對憲章運動“暴力派”持否定態度。對狄更斯來說,負債人監獄始終是個縈繞不去的夢魔。

  《小杜麗》

  在《小杜麗》***1857***裡,他又寫了圍繞負債人監獄發生的悲歡離合。女主人公小杜麗的父親因破產長期入獄,出生在獄中的小杜麗努力工作救援家人。她的家人剛脫離苦海,她的情人又負債入獄。在這部小說裡,作者運用漫畫手法,出色地創造了代表官僚主義的機構“兜三繞四部”,它由貴族巴納克爾家族操縱,以“怎樣不管事”為宗旨,它的惡劣作風造成了小杜麗一家滯留獄中以及其他許多人的悲劇。這部小說與《荒涼山莊》一樣,也採用了象徵手法。監獄是全書中心的象徵形象,小杜麗一家哪怕出獄,還感覺籠罩在監獄的陰影中,法律界的弊端和罪惡,已不能由個別人所代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