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薛仁貴的故事

  薛仁貴是家喻戶曉的大唐一代名將,他的一生征戰沙場,戰功無數,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薛仁貴,又名薛禮,是唐朝的風雲人物,生活時間約為公元614年到公元683年,山西人。薛仁貴本是家族不凡,到他這一代已經沒落,還由於他花大量的錢財去學習,不僅學習文學知識,還找師傅練習武藝,使得家徒四壁。

  也正是他的文武雙全,讓他在後來的歷史中大放異彩。他最開始不能展示自己的抱負,在家務農,到當地大戶柳家做工,結識柳家大小姐柳氏,並結婚生子。

  薛仁貴到而立之年,他想通過遷移祖墳來改變命運,妻子勸他,如今皇帝親自帶兵征討遼東,你應該去參軍入伍,現在正是你建功立業的好時機。於是他參軍入伍,也開啟了他征戰沙場40年的傳奇一生。

  貞觀十九年,薛仁貴憑藉自己的勇猛,以一身白袍在戰場上衝鋒陷陣,勢不可擋,敵軍大亂,於是唐軍趁亂猛攻敵軍,敵軍慘敗,作為唐太宗的應夢賢臣被重用。徵遼回朝,唐太宗命令薛仁貴看守玄武門,直到一次山洪暴發中勇敢救出唐高宗,再次踏上征戰之路。

  唐高宗年間,薛仁貴率領軍隊作戰,首先攻克赤烽鎮,然後擊敗豆方婁率領的三萬人部隊,第二年,在橫山、石城、黑山等戰場上,都是銳不可當,贏得勝利。第四年,打敗回紇部落,平定北方十年之亂,第八年,征討高句麗,薛仁貴如天降神兵,屢戰屢勝,最後滅了高句麗。

  薛仁貴一生戰功赫赫,唯有青海之戰大敗,因此從將領貶為平民。後來高句麗再次叛變,薛仁貴再次被啟用,親帥大軍打敗突厥族,最後病逝雁門關。

  薛仁貴三次征討高麗的故事

  薛仁貴三十歲才開始參軍入伍,隨後也開啟了他征戰沙場四十年的傳奇一生。作為武將,他最大的攻擊就是三次征討高麗國。

  高麗也叫作高句麗,位於中原地區的東方,生活時代是公元前100年到公元700年。高麗發展的過程不斷擴大邊疆領土,而中原地區的政權是他們最大的障礙。到隋朝,高麗先發制人,開始和隋朝長達二十年的戰爭,有說法是隋朝的快速滅亡和高麗有很大的關係。

  到唐朝貞觀年間,基本平定各方,唯有東邊的高麗,不能平定,讓唐太宗很是頭痛,在勸降不成後決定發兵攻打高麗,之後唐太宗也親自參與東征。正是這個時候,薛仁貴參軍入伍,憑藉自己的勇猛在戰場上斬獲一名將領,令敵軍心生畏懼之心,救出被敵軍包圍的將領劉君邛,後來安市之戰,薛仁貴正好以一身白袍出現在戰場,衝鋒陷陣,敵軍大亂,唐軍趁亂猛攻敵軍,敵軍慘敗。

  唐太宗沒有消滅高麗國,回中原採取對高麗不斷騷擾的政策,使其不得安寧,到唐高宗年間,為完成父親的遺憾,決定發兵東征,由於薛仁貴在山洪暴發中勇敢救出唐高宗被重用,首先攻克赤烽鎮,然後擊敗豆方婁率領的三萬人部隊,第二年,在橫山、石城、黑山等戰場上,都是銳不可當,贏得勝利。

  乾封元年,高麗國內亂,唐高宗再次發兵征討高句麗,薛仁貴如天降神兵,屢戰屢勝,經過新城、金山、扶余、平壤四大戰役,最後滅了高句麗。

  薛仁貴三箭定天山的故事

  龍朔元年*** 661年***,一向與唐友好的回紇。漢文史料中“回紇”一詞來自古回紇文,回紇之名來源於部落韋紇、烏護。

  788年,回紇改名回鶻,取義為“迴旋輕捷如鶻”。回紇是鐵勒諸部的一支,韋紇居住在土剌河北,烏護居住在天山一帶。

  回鶻一度作為突厥汗國的臣屬。突厥汗國強盛時,回紇部落臣服突厥。首領婆閏死,繼位的比粟轉而與唐為敵。唐高宗詔鄭仁泰為主將,薛仁貴為副將,領兵赴天山擊九姓鐵勒。

  臨行,唐高宗特在內殿賜宴,席間唐高宗對薛仁貴說:“古代有善於射箭的人,能穿透七層鎧甲,你射五層看看。”

  薛仁貴應命,置甲取弓箭射去,只聽弓弦響過,箭已穿五甲而過。唐高宗大吃一驚,當即命人取堅甲賞賜薛仁貴。

  龍朔元年*** 661年***,一向與唐友好的回紇。漢文史料中“回紇”一詞來自古回紇文,回紇之名來源於部落韋紇、烏護。

  788年,回紇改名回鶻,取義為“迴旋輕捷如鶻”。回紇是鐵勒諸部的一支,韋紇居住在土剌河北,烏護居住在天山一帶。

  回鶻一度作為突厥汗國的臣屬。突厥汗國強盛時,回紇部落臣服突厥。首領婆閏死,繼位的比粟轉而與唐為敵。唐高宗詔鄭仁泰為主將,薛仁貴為副將,領兵赴天山擊九姓鐵勒。

  臨行,唐高宗特在內殿賜宴,席間唐高宗對薛仁貴說:“古代有善於射箭的人,能穿透七層鎧甲,你射五層看看。”

  薛仁貴應命,置甲取弓箭射去,只聽弓弦響過,箭已穿五甲而過。唐高宗大吃一驚,當即命人取堅甲賞賜薛仁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