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2

  關於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範文3

  常常聽人說起三毛,聽說她的隨性與灑脫,聽說她的偏執與執著。如今第一次捧起她的書,第一次從她的故事中感受到這樣一個特立獨行亦是平凡真實的女子。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描述了三毛與荷西在沙漠裡的所見所聞,記載了他們多姿多彩的經歷,從中讓我深切地體會到了三毛的樂觀、熱情、快樂的心境。

  三毛的文字從感覺上讓人覺得很舒服,就像一陣微風吹過,有一種清爽的感覺,卻不留痕跡。我一直都很排斥那種用華麗的辭藻堆積起來的文章,覺得都只是一些花拳繡腿,華麗但沒有實際的意義,印象中,真正的好文章即使只是用最平淡的文字也能感受到作者心中的波瀾壯闊。

  《撒哈拉的故事》講述的是三毛在偏遠沙漠所經歷的一系列有趣的生活故事。難以想象,在酷熱難耐、物資匱乏又偏僻落後的撒哈拉,她與荷西竟能活得如此有滋有味,樂趣橫生。我想,這都源於她對生活的熱愛吧。她用廉價的小藝術品把沙漠中的陋室裝扮成宮殿,用自制的木頭傢俱組成一個溫馨的家。其實三毛也只是普通人,在《白手起家》一章中,講述了她剛來到這個陌生的小鎮,剛踏進這個不能再簡陋的小屋的失落和灰心,那兒物資非常欠缺,一切物品都貴得驚人,特別是水,而她們也並不富裕,日子的艱難可想而知。但勇敢的三毛很快就對新生活燃起了希望,白天荷西在外工作,她,單獨一個人去市場拖回別人扔在路邊的木料,每隔幾個小時便去守著它們,殊不知這些木材原是裝棺材的木箱,得知真相後,她倆哈哈大笑,反而更喜歡自家特別的新桌子。這樣的笑話她們鬧了不少,讓人在莞爾的同時也被他們的樂觀所感動,沙漠生活自是不易,背後的辛酸我們又如何能真正體會呢?

  撒哈拉的生活除了艱難更是寂寞,沒有與外界聯絡的裝置,沒有真正的朋友,除了常常不在身邊的荷西,這裡更沒有懂三毛的知己。在這個荒僻的小村裡,當地人思想落後且迷信,善良者有之,但更多人往往以自己的利益為重。《啞奴》的故事完全地表現了這點。當地的土財主們肆意差遣奴隸為自己掙錢,而三毛不顧當地人的勸告與啞奴一家成為了朋友,因為她看不慣如此踐踏人權,她常常給啞奴送去食物,請他來家裡做客,偷偷塞給他錢,啞奴一家感動萬分,而三毛卻為此愧疚,她只能用這種方式給予他們幫助,而無法真正改變他們的生活。三毛的善良在當地被視為異類,因為從沒有人會和奴隸走得那麼近。可是三毛不在乎,她與荷西依舊與啞奴來往,沒有人懂她沒關係,她願意承受這樣的孤獨。她一個人的力量太微薄,最終的結局啞奴還是沒有逃過被交易的命運,臨走之際,三毛哭著把一條彩色大毯披在啞奴的肩頭,啞奴卻掙脫枷鎖把東西都遞給妻子和孩子們,竭力想要跟他們說點什麼,但他發不出任何聲音……就這樣,他們只能淚流滿面地望著他離去。

  貧瘠的沙漠,簡單的家庭生活,在樂觀的三毛筆下卻呈現生趣:窄小的家是他們“沙漠中的飯店”,荷西上班回家,三毛親自下廚做菜,還將普通的菜餚冠以美名,如“粉絲煮雞湯”稱作“春雨”,引得憨厚的荷西接二連三地要吃,還驚歎中國美食的浪漫;她將“粉絲、菠菜和肉絞碎放在一起做餅餡”,讓荷西誤以為是用昂貴的“鯊魚的翅膀”做餡;三毛將紫菜包成飯糰,吃得津津有味,卻捉弄荷西說是複寫紙,嚇得荷西擔心她會中毒……真是樂不可言。孤獨或是寂寞這類字眼,在整本書中幾乎都沒有出現,但沙漠裡的三毛一定真切地感受到。她願意幫助沙漠裡的人們,教她們讀書寫字,為她們治病施藥,卻從不被她們頑固、落後的思想和行為所同化,她自始至終保持著自己心靈的自由與純淨。

  三毛,這個熱愛生活,樂觀開朗,擁有寬容胸襟的智者;這個享受自由並承受得起孤單的行者;是一朵盛開在沙漠中的奇葩。讀罷了《撒哈拉的故事》,我看到了一個廣闊美麗的撒哈拉沙漠,看到了關於沙漠的美與醜,善與惡,文明與封建……更看到了一個快樂的三毛。

  關於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範文4

  用了一個週末的時間,重讀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跟隨著三毛與荷西重新回到了撒哈拉,再度重溫了那些艱苦卻又精彩的大漠生活,無限美好。

  一

  記得第一次讀《撒哈拉》時,印象最深的,便是沙巴軍曹的故事。一個揹負著家仇國恨的軍人,卻為了保護仇敵撒哈拉威人的孩子而失去生命,在這樣悲情的故事裡,仇恨以最英勇崇高的方式化解,留下的是人性的善良與溫存。

  而這個故事勾起我回憶的,並不只是軍曹對我的震撼,還有我與同心圓讀書會由此結下的緣分。

  2011年的10月16日,在我27歲生日的當天,我第一次參加了同心圓讀書會的活動,當期活動的主題是《我心中的書》,要求每個人分享一本喜愛的書,而我分享的,便是《撒哈拉的故事》中的這個沙巴軍曹的故事。

  在小組討論中,我向同組的幾個朋友介紹了故事情節,並朗讀了文章的最後幾段感動我的文字,我這個新人與大家之間的距離也因軍曹的故事而由陌生走向信任,我從此開始了在讀書會精彩的旅程。時至今日,那些每週日下午在關中往事包廂裡的溫馨的擁抱與真誠的分享,都始終牢牢地印刻在我的腦海中——那是屬於讀書會每一個人的幸福的回憶。

  所以,我需要感謝三毛,她不僅為我帶來了書中的那些美好,更將我帶了現實生活中的陪伴和溫暖。

  二

  《撒哈拉的故事》留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三毛和荷西對於艱苦生活的那份樂觀與豁達,大漠的孤獨與物質的貧瘠反而成了兩人快樂的源泉,在這個用金錢衡量幸福感的時代,三毛用自己的故事給我們上了一堂最好的成功學——美好的人生就是愛、自由與經歷。

  非常欣賞三毛對於生活裡那些“壞事”的態度:

  面對撒哈拉威鄰居們時偷時“搶”的各種騷擾,三毛卻把他們稱為芳鄰,並且寫下“感謝這些鄰居,我沙漠的日子被他們弄得五光十色,再也不知道寂寞的滋味了”;

  為了多賺些錢,兩人辛辛苦苦一天打漁賣錢後的收賬單,卻被三毛不小心放在洗衣機裡洗爛了,此時,三毛寫到“我坐在浴室門口的石階上,又哭又笑起來”;

  三毛與荷西駕車去大漠深處尋化石,荷西陷入泥漿險些喪命,三毛求救時卻又差點被歹人強暴,兩人拼盡全力終於逃生,在回家的路上,三毛卻記錄了兩人這樣的對話:“三毛,還要化石嗎?”荷西呻吟似的問著我。“要。”我簡短地回答他。“你呢?”我問他。“我更要了。”“什麼時候再來?”“明天下午。”

  這樣的文字一次次打動著我。的確,像三毛那樣,換一個角度看待“壞事”,也許就成了“好事”,而我們需要的是則樂觀的精神與豁達的態度。現實生活中,我們比起三毛要富足與安逸得多,但似乎“壞事”總是一件挨著一件,“好事”卻成了沙漠裡的綠洲,苦苦難尋。箇中緣由固然紛繁複雜,但至少一點,我們總是畏懼“壞事”,拒絕“壞事”,抱怨“壞事”,卻很少用心去體會和思考“壞事”。三毛的故事告訴我們,很多“壞事”和“好事”其實只是相隔一層薄薄的紙,能夠捅破它的是我們那顆熱愛生活的心。

  三

  在讀書過程中,我經常揣著這樣一個問題:三毛為什麼要去撒哈拉沙漠?

  是對大漠孤煙的心神嚮往,對世俗塵囂的斷然訣別,還是對內心自由的無限渴望?

  或許,三者皆有之,也或許,只是為了在孤獨與寂寥中放空自己。

  我忍不住想,如果換做自己身處荒漠,又該如何生活?

  現實中的我,時間是最昂貴的奢侈品,工作、家庭、愛情、朋友、讀書、睡覺,似乎每一項都覺得時間不夠用,就連上下班路上的時間都被自己精分割成了聽英語、學歷史、看美劇、聽音樂等好幾塊——我不願浪費每一分鐘的時間,竭盡全力地想讓自己的生活充實而有意義。但這樣不切實際的期許卻時常壓得自己喘不過氣,每每告誡自己要學會放棄,卻每每欲罷不能。

  但如果我像三毛一樣生活在沙漠呢?想象一下——時間不再是奢侈品,反而成了打發不掉的地攤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不再是擠出年假旅行時的一句感嘆,而是每天生活所需面對的黃沙漫天和了無人煙;每天最重要的事情不再是如何銳意進取,而是如何吃飽穿暖維持生活;不再為了幹活多賺錢少而憤憤不平,而是會為了從垃圾堆裡撿到廢棺材回家做成桌子而幸福滿滿。想到這裡,我忽然有點明白了,沙漠裡的孤寂,會風乾人內心的貪婪,使人在浩瀚的自然面前重新迴歸於自我。

  當然,無論撒哈拉的美麗多麼令人神往,我始終是沒有三毛的那份勇氣與魄力的。但是,三毛筆下的撒哈拉,卻已經告訴了我:放過自己,也就回到了自己。

  四

  最後,談談三毛在涓涓細流般的文字中所流露出來的其待人接物的態度: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的平等。對自然的敬畏應該說是人類的天性,在自然的廣闊與雄壯麵前,人是微不足道的。而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則是人類最常忽略甚至摒棄的。從古至今,階級對立,種族仇恨,不知有多少人死於人與人的不平等,而我們至今還心存隔閡。

  然而,在三毛的眼中,人與人是不分高低貴賤的。於是,她給文化落後的撒哈拉威鄰居們上課看病,請啞奴來家中做客,為駕照考場旁關押的犯人們送去禮物三毛寫道:我不看低他們,我自己不比犯人的操守高多少,開車送妓女回家,與被穆斯林仇視的天主教女子做朋友。

  三毛用行動告訴我們,人都應該心懷平等之心,種族,信仰,膚色,性別,貧富貴賤等等,都不應該成為人與人對立的緣由。

  作為一個同志,我所在的群體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因性取向造成的歧視、仇恨甚至殺戮在當今世界依然時有發生,應該說,我們對於平等的訴求是強烈和急迫的。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我們對於社會上種種不平等的態度卻往往是沉默不語的,逆來順受的,忍氣吞聲的。

  我想,所謂平等之心,不應該只是對他人的尊重和包容,也是要為自己的平等權益而勇敢發聲。通向平等的道路絕不是一兩個先行者的披荊斬棘,它需的是每一份微小力量的熊熊匯聚。願更多的同志能夠走出內心的恐懼,為本應屬於我們的自由與平等而勇敢前行。

  第一次讀《撒哈拉的故事》後,我寫下了這樣的文字:“異鄉大漠的孤寂和貧瘠,卻孕育出五味俱全的精神盛宴。讀三毛的故事,彷彿自己也置身於撒哈拉沙漠中,與三毛和荷西一起,裝飾新居,幫助鄰里,飛馳大漠,體味孤寂。眼前一片精彩,而內心卻無比平靜,這就是三毛如涓涓流水的文字中所蘊藏的巨大的平凡的力量。”現在讀來,依然覺得自己當時總結得挺好,也以此作為這第二篇讀書筆記的結尾吧,願今後能在書與生活中,體味更多這樣的平凡。

  
看過關於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的人還:

1.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

2.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

3.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

4.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大全

5.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