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才子文徵明的故事

  文徵明,也叫文徵明,江南四大才子之一,那關於文徵明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文徵明習字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文徵明習字的故事

  文徵明習字,出自書籍《書林記事》,其中記錄了關於文徵明,即在江南四大才子之列的這位書畫家持之以恆,用心刻苦鑽研書法的故事,他的故事也告訴我們只有勤勤懇懇,只有足夠的耐心和和毅力 ,才能夠得到最後的成功。其作品有《萬壑爭流》、《石湖草堂》以及蘭竹圖等。

  文徵明,是江蘇蘇州人也叫文徵明,剛開始字徵明後來改為徵仲,祖籍在衡山,所以他又號衡山居士,是明朝的很有名的畫家以及書法家。他不僅是吳門畫派的創始人,還是江南四大才子中的一位, 他在當時是一位很有名的人物,被人們稱為文筆遍天下。根據後人書籍中的記載統計,吳派的畫家一共有八百七十六人,人才輩出,但是在當時就享有盛名的,只有文徵明為首的為數不多的一些人。

  文徵明習字是明代的作品,來源於《書林記事》一書,書籍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展現出來的。其中對文徵明的一段描寫的譯文是這樣的:

  文徵明對《千字文》進行臨摹,每天都抄寫10本,並且以此作為練字的標準,後來他的書法果然有了很大的進步。文徵明在一生中對於自己的寫字從來沒有疏忽大意的時候,即使是有時候回覆別人給他的信,他也是字字珠璣,稍有不滿意的地方,就一次又一次的修改,從來都不厭其煩,也正是以為這種心態,使得他老年時期的書法越來越精妙。

  文徵明簡介

  文徵明,也叫文徵明,剛開始字徵明後來改為徵仲,祖籍在衡山,所以他又號衡山居士,是明朝的很有名的畫家以及書法家。他不僅是吳門畫派的創始人,還是江南四大才子中的一位,他在當時是一位很有名的人物,被人們稱為文筆遍天下。

  但是文徵明在年輕時,一開始考取功名的仕途並不是特別一帆風順的。在明清那樣的朝代,通過了各級考試的考生被稱作生員,也叫秀才。 文徵明在秀才進行歲考的時候,從年少時一直考到53歲,都沒有能通過。一直到文徵明已經白髮蒼蒼的54歲之時,被李充嗣,也就當時的工部尚書推薦到京城,然後通過了吏部的考核,成為了翰林院待詔,俸祿甚是低微,但這時的文徵明的書畫作品在民間已經是享有盛名的了,因此前來翰林院求他的書畫的人很多,他也因為這件事而受到同僚的冷眼相待。

  文徵明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十分悶悶不樂,從第二年便開始辭職請求告老還鄉,申請了三次才被批准,57歲時離開京城,乘舟南下到蘇州,開始了他的創作生活,不再追求名利,不再踏進仕途。他開始與書畫為伴,以書畫的創作來娛樂消遣,晚年時期他的名聲大起,來購買請求他書畫的人絡繹不絕。

  文徵明是江南四大才子中壽命最長的一位,直到90歲才駕鶴西去,即使在年事已高的情況下,他還是勤勞地創作,為別人撰寫墓誌銘,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人生的姿態仍然是端坐握筆,實在另人欽佩。

  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有什麼關係

  蘇州是一個地靈人傑的地方,從古至今培育了大量優秀才子,而最著名的非“吳門四才子”莫屬。如今,很多明代影視劇都是在演繹四大才子的故事,而這些故事中的主角便是本文提及的吳門四才子,即文徵明與唐伯虎等四人。四才子最為人稱道的地方就是其才華,不過其灑脫性情也是很令世人讚賞的,所以他們才能從明代諸多才子當中脫穎而出。

  這四位才子當中最負盛名的肯定是以風流著稱的唐伯虎。不過,如果認真查閱史料的話,便會發現影視劇當中的形象是與真實人物有差異的,唐伯虎並不風流,那些風流故事也只是後人豐富想象的結果。唐伯虎雖然很有才華,而且也曾經高中榜首,可是而立之年後一直都活得很落魄,因此也不可能過那種風流生活。

  文徵明雖然也很有才氣,可是其科舉經歷卻非常不順,從青年時期一直到知命之年這幾十年時間內,他多次參加考試,可是卻屢屢落第。後來,他雖然也被人舉薦做官,可卻是一種閒職,可見其官運一點也不比唐伯虎好。而且,由於他在書畫領域所取得的成就,他無法融入同僚的圈子裡,所以一直鬱鬱寡歡,幾年後便告老還鄉。

  祝枝山的書法聞名全國,雖然他的手存在一點缺陷。這位才子也和以上二人一樣,沒有什麼官運,經歷了多次落第的遭遇。不過,他當官的時間比較長,前後有***時間,雖然官職也比較低。最後一位才子是徐禎卿,雖然才華橫溢,可是卻早早離世,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