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許敬宗的生平故事

  許敬宗是杭州新城人,是唐朝時期的宰相,隋朝年間考中的進士,後來擔任書佐一職。在李密兵敗之後來到唐朝,李世民欣賞他的賢德,讚歎他的才學,把許敬宗召到秦府做學士。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修史妄改

  敬宗自從掌管國史,記事曲從迎合、曲直不正。當初,虞世基與敬宗的父親許善心一起被宇文化及殺害,封德彝當時為內史舍人,完全看到了當時的情況,因此對人說:“虞世基被誅殺,世南伏地而行請求替兄受死,善心被處死,敬宗手舞足蹈用來求生。”人們以此為話柄,敬宗非常怨恨這件事,到了為德彝立傳的時候,大肆強加他的罪惡。敬宗女兒嫁給左監門大錢九隴,其人本來是皇家的奴隸,敬宗貪圖財物與他聯姻,於是為九隴曲意陳述他的門閥,給他妄加功績,並把他提升到與劉文靜、長孫順德同卷。敬宗為兒子娶尉遲寶琳的孫女為妻,得到很多賄賂的財物,到做寶琳的父親尉遲敬德的傳時,完全為他隱去各種過失罪過。太宗做《威風賦》用來賜給長孫無忌,敬宗做傳時卻改寫是賜給尉遲敬德。白州人龐孝泰,是少數民族部落首領中的平庸之輩,率兵跟隨出征高麗,高麗知道他懦弱,襲敗了龐孝泰。敬宗又收納了他的珍貴物品,做傳時說他屢次打敗賊眾,斬殺俘獲敵賊數萬人,漢將中驍勇強健的只有蘇定方與龐孝泰了,曹繼叔、高伯英都在他們之下。虛假美化與隱匿醜惡到了這個程度。起初,高祖、太宗兩朝的實錄,其中由敬宗所撰寫的,很多都是詳細、真實的,敬宗又總是以自己的愛憎曲意進行刪改,評論群言尤其是這樣。然而從貞觀以來,朝廷所撰修的《五代史》及《晉書》、《東殿新書》、《西域圖志》、《文思博要》、《文館詞林》、《累壁》、《瑤山玉彩》、《姓氏錄》、《新禮》,敬宗都總攬其事,前後所得賞賜,多得記也記不清。

  許敬宗的奸佞之舉,在其去世後不久就被人揭發。詔令劉仁軌等改修國史,後來唐朝又數次修編國史,都未提及許敬宗,佐證了許敬宗肆意刪編的內容已經蕩然無存。後人所見的《舊唐書》等已鮮有許敬宗篡改的內容了。但許敬宗的各種醜行卻通過唐代國史、兩《唐書》、《資治通鑑》等一代代流傳下來,警醒後人要“淡泊守節、克己修身”。

  :治家無方

  敬宗好色無度。他的長子許昂很有文才,歷任太子舍人的職務,許昂的母親裴氏很早就去世了。裴氏的婢女有姿色,敬宗寵愛她,讓她做繼室,假姓虞氏。許昂平素與她私通,以下淫上一直通姦。敬宗發怒廢黜了虞氏,加給許昂以不孝的罪名,上奏朝廷請求把許昂流放到嶺外。顯慶年間,上表請求朝廷讓許昂回來,任虔化縣令,不久就去世了。

  敬宗奢豪,曾經造飛樓七十間,讓妓女在上面騎馬而走,以為戲樂。

  :諡號之爭

  咸亨三年許敬宗病逝。這名前宰相之死,對於武后在朝中的勢力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打擊。而糟糕的還不止於此。在為許敬宗商議贈諡的時候,朝臣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太常博士袁思古嬉建議上諡號為“繆”,含義為“名與實爽”,乃是一個惡諡,還得到了戶部尚書戴至德、太常博士王福峙的附和。——戴至德,正是太子李弘的心腹幹臣。這樣的諡法當然不能令許敬宗一系的人滿意。於是唐高宗詔令在朝五品以上官員公議,議來議去,給許敬宗上了一個“恭”的諡號,意思是“既過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