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馬丁路德是誰

  馬丁路德的改革,推翻了羅馬教會的封建壓迫,為社會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歷史上的一位偉人。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歷史上馬丁路德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歷史上馬丁路德的簡介

  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546*** ,1483年11月出生在日耳曼***人稱日耳曼為改革發源地***中部紹森幾亞***Thuringia***的曼斯菲德***Mansfeld***附近的艾斯里本***Eiskeben***——撒克森伯爵***選候***領地。他是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倡導者,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創始人。2005年11月28日,德國電視二臺投票評選最偉大的德國人,路德名列第2位,僅次於康拉德·阿登納。

  馬丁路德的歷史影響

  首先,推動了廣大民眾的反封建鬥爭,沉重打擊了天主教會和封建勢力。其次,在客觀上結束了天主教內 部的統一,結束了羅馬教廷至高無上的統治,新教與天主教,東正教已成為廣義基督教中的三大教派。最後,在宗教改革的影響下,歐洲民眾開始強調個人信仰的獨立,解放了自己的思想,自文藝復興以來的人文主義得到進一步傳播和發展。

  其次,建立了各種不同的新教派。新教團體只是基督教的一個分支而且是最小的分支。宗教改革運動所帶來的第二個重大結果是隨之而來的在歐洲廣泛進行的宗教戰爭,其中有些是叫人難以相信的血腥戰爭***例如從1618年到1648年的德國三十年戰爭***。結果是德國死了八百萬人, 從此德國的天主教人數變為少數,而德國的前身”神聖羅馬帝國沒落, 二百年後才再組成德意志,而進入現代社會更是在二戰之後。即使不考慮這些戰爭,在隨後幾個世紀中的歐洲政治舞臺上,天主教徒和新教教徒之間的政治鬥爭都起著一種主要的作用。

  最後,在西歐文化發展中還起著一種微妙難言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種國教──羅馬天主教,不信奉國教者就被帶上一頂持異端邪說的帽子,這種氣氛肯定不利於思想獨立。宗教改革運動以後,變了兩種教派, 長期鬥爭的結果是天主教在十七世紀的改革,引入了人民主義的色彩而出現十八世紀法國的自由思想, 而基督教卻在十八世紀沒落而發動其自己的改革,結果產生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則資本主義,最終產生了現代的各種思想,包括社會主義。

  馬丁路德的歷史評價

  路德並不是一位完人。傳記作家羅蘭·培登說1546年路德逝世時,已經是一個“脾氣暴躁,容易發怒,放縱自己,有時還有點粗鄙的老人。” 這一位由德國東部小城出來的中世紀修士,最後成為整個基督教會的表徵。那麼,他在今天象徵些什麼?

  首先,他象徵著改教對基督教運動的重要性。改教並不是幾百年前所發生的一件事,一舉完成,以致我們可以高枕無憂了。第二,教會應該完全依靠上帝的話語,路德說:“教會的全部生命和本質就是上帝的話語。”這話語就是基督耶穌。如果缺少了上帝話語全備而豐富的內涵,教會只不過是一個會所、一間博物館或是一座音樂廳而已。第三,一位聖徒就是一個因信靠耶穌基督,蒙他的恩典,得到他拯救的罪人。教會是聖潔的,因為教會的元首基督是聖潔的。雖然是聖潔的,但這身體中的肢體仍然是罪人,不斷需要赦免和領受新的力量。因此路德希望教會是一個具有包容性的教會。在那裡生病的人可以得醫治,貧窮的人得飽足,傷心的人得安慰,缺乏知識的人得到教導,罪人得蒙拯救。

  幸運的是,這位年邁的反抗者的個人缺點並沒有對他崇高的成就造成任何影響。他最終不僅改變了基督教,也改變了整個西方文明,儘管這一切的工作並非僅僅是他一個人做的。路德對歷史做出的最大貢獻不在政治方面,而是宗教上。他就像是一個起點,一道曙光!從他開始,基督教的信仰的根基開始回到聖經當中,不在是教會的公會議。他對“人如何得救”、“宗教權威性何在”、“何為教會”、“基督徒生活的真諦是什麼”這四個基本問題,給予了鼓舞人心的嶄新答案。而這些具有深遠意義的答案均是他從聖經中所找到的。因此,他的勇敢,為後世新教的發展,以及對聖經原則正確闡釋和堅持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直至今日,新教的任何經典描述都必定是這些核心真理的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