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中國不需要莊子精神閱讀答案
莊子的“自由精神”混合了犬儒精神而顯得俗不可耐。在今天的中國倡導莊子精神實在不是時候。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目前的中國不需要莊子精神》閱讀材料
藉助於《百家講壇》的神力,沉寂了很長時間的莊子也終於開始風光起來,他的人生哲學也變得流行起來。什麼“逍遙遊於物外”,什麼“無為、無功、無名”,追求絕對的自由精神,等等。可是我們也不要忘記了,莊子也是中國犬儒主義的創始人,莊子的“自由精神”混合了犬儒精神而顯得俗不可耐。在今天的中國倡導莊子精神實在不是時候。
《莊子》的“自由精神”似乎早為大家公認,其高蹈超越、想像之奇絕,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我要補充的是:《莊子》中還有大量犬儒主義言論,體現了一種非常糟糕的鴕鳥智慧和烏龜哲學。莊子一方面大罵世俗,一方面又反覆說要“不譴是非而與世俗處”,也就是說,不要去管什麼是非,要無條件地和世俗世界好好相處;一方面大談“不為物役”,但另一方面又告誡人們要“與物周遊”、“與物為春”。莊子一方面是大膽想像,神遊於九天之上,另一方面則奉行“識時務者為俊傑”的現實主義策略。莊子的想像更多地體現在玄空的神遊上,在實際行為上卻認同價值顛倒的現實世界。他的“遊”也只是不觸及現實的“神遊”而已。其實這看似矛盾的兩個方面的結合才是完整的莊子,它們共同組成了犬儒式的人生態度。
所謂“犬儒主義”,指的是個體與社會之間的一種畸形關係。犬儒主義誕生於公元5世紀的希臘,它指一種對文化價值的對抗精神,一種深刻的懷疑,它認為世界是不值得嚴肅對待的,不妨遊戲之。到了現代,犬儒主義的含義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但是其對於世界的不信任和拒絕的態度沒有變,犬儒主義雖然對現實不滿,但是又拒絕參與社會世界,或遁入孤獨和內閉,或轉向任誕的審美主義,而其骨子裡則是虛無主義。他們對於世界保持了清醒的距離意識,但是卻不敢或不願與之正面對抗,而以一種嬉笑怒罵、冷嘲熱諷的處理態度來曲折地表達自己的不滿和妥協混合的矛盾立場。
犬儒主義不僅僅表現了現實的黑暗,或者現實世界中道德的顛倒和價值的真空狀態,更是人們對於這種顛倒和真空狀態的麻木、接受乃至積極認同。犬儒主義者即使在心理也不再堅持起碼的是非美醜觀念,不但對現實不報希望,而且對未來也不報希望。犬儒主義的核心是懷疑一切,不但懷疑現實,而且也懷疑改變現實的可能性。也就是說犬儒主義是一種深刻的虛無主義。這種虛無主義有可能表現為死氣沉沉、一潭死水,也可能表現為裝瘋賣傻、裝神弄鬼。犬儒主義常常出現在社會黑暗、絕望感瀰漫的歷史時期。這個時候的突出特點是現實世界的無奈和想像世界的高蹈,兩者相互強化。在這個意義上,大概莊子的確算得上是當今中國精神界的導師,它應和了當今中國的普遍的社會冷漠,試圖通過內心的所謂“寧靜”來掩蓋現實生活中的無奈。
在目前中國的情況下,莊子人生哲學的流行所導致的只能是全社會的犬儒主義,它或許能夠培育出一批不問世事的逍遙派,卻永遠不可能培養出積極參與的現代公民。這難道是我們需要的嗎?
《目前的中國不需要莊子精神》閱讀題目
1.下列關於“犬儒主義”的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對現實不滿,拒絕參與社會世界,是“犬儒主義”的一貫態度。
B.“犬儒主義”對待現實世界的立場是矛盾的,既強烈不滿,又積極認同。
C.“犬儒主義”懷疑一切,是一種深刻的虛無主義。
D.“犬儒主義”有可能使人死氣沉沉、一潭死水,或者裝瘋賣傻、裝神弄鬼。
2.下列對原文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莊子在中國沉寂了很長時間,《百家講壇》使他的人生哲學得以流行。
B.莊子》中有許多體現鴕鳥智慧、烏龜哲學的言論,在今天的中國不合時宜。
C.精神世界的玄空和實際行為的認同,共同構成了莊子對待現實的犬儒式的人生態度。
D.現實世界的無奈和想象世界的高蹈,使得莊子成為了當今中國精神界的導師。
3.文中“莊子精神”的內涵較為豐富,請結合文章予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犬儒主義”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對於世界的不信任和拒絕參與的態度。請你聯絡社會現象或者學習生活,舉例談談你對此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的中國不需要莊子精神》閱讀答案
1.B
2.D
3.①“莊子精神”的重要內容之一是“自由”,其高蹈超越,想象奇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②“莊子精神”體現著矛盾的統一,既背離世俗,又隨波逐流,既超然物外,又與物周遊,既是浪漫的,又是現實的。
③“莊子精神”的流行只能導致目前中國社會的犬儒主義,不可能培養出積極參與的現代公民。***意思對即可***
4.比如:現在有人主動幫忙,有的人卻不相信,寧可不要;公共環境的維護需要每個人的舉手之勞,但是很多人卻袖手旁觀等等。***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