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並快樂著作文

  快樂,人人之所求;痛苦,人人之所惡。然而就像光和影一樣,痛與快樂總是那麼如影隨形般存在。下面一起隨小編欣賞一下痛並快樂著範文吧!

  痛並快樂著範文篇一:

  清晨,“滴滴”的鐘聲把我從睡夢中叫醒,夏日的月色依稀籠罩在我的閨房,揉著惺忪的眼,我快步的忙著洗漱,然後“精心”的打扮自己,又匆匆的整理好行囊即將出門。今天我要遠離父母,走出家庭,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和同學們一起去體驗生活了。

  大巴載著我們一群人,來到一個風景秀美的小鄉村----揚廟,接下來我們將在這裡生活二天,嘗試沒有父母陪伴左右,獨立生活的經歷。下了車已臨近中午。我們不得不為午飯張羅。老師的意思要我們學著包餃子。然而不大的我們,誰會做這個鬼東西。以前我總是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從未需要孤家寡人折騰吃飯問題。然而現實擺在面前,人不能不吃飯啊。沒辦法只得聽從老師大人的安排,哎,官大一級壓死人。於是在老師的監督並指揮下,忙乎著做餡,一不小心,劃破了手,一陣鑽心的疼痛,差點兒眼淚都下來了,倔強的我用創可貼包紮好受傷的手指頭,翹起蘭花指,歪歪扭扭的包起了餃子,終於一桌熱氣騰騰的餃子總算好了,“開飯羅!”望著眼前的勝利品,雖算不上有模有樣但也算是能解決吃飯問題了。一時間我忘了痛,與同學們有滋有味地品嚐起餃子來,也許爸爸說的“痛並快樂著”就是這樣的感受吧。

  下午老師又組織我們去參觀科技館。在地球科普館裡,琳琅滿目、美輪美奐的珍稀奇石、礦石晶體、古生物化石千姿百態。我驚歎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神奇奧妙。這些化石有的像“芙蓉出水”,有的像“冰山焰火”,有的像“沙漠玫瑰”……難怪詩人筆下有“智者樂山,仁者樂水,仁智者樂石”的詩句。走在地球科技館,我們聆聽有關於地核、地幔、地殼特徵的介紹,瞭解地震形成的原因,觀看地球儀,這些知識豐富了我們的閱歷,增進了我們的興趣。

  而下面的體育課更讓我們興致盎然。我們學會過獨木橋、攀爬、滑梯、走圓桶等,爾後又進行了手工製作鋼絲花,有玫瑰、牡丹、百合等,我的動手能力堪稱一流,雖然受傷的手指頭偶爾有點兒痠痛,但絲毫不減我製作的激情,由本小姐製作的紫色牽牛花獲得了老師和同學們一致好評。

  吃過晚飯,我們八個人一個宿舍。因為平時都是有父母陪著睡覺。很多同學都不習慣,有的竟然哭哭啼啼,有的還帶來了自己的小枕頭,當然我也不習慣,於是趁老師睡了,我們就輪流說笑話一直到天亮。

  第二天的活動安排是做模型飛機和排簫。看自己做的排簫吹出優美的旋律,我覺得很有成就感。

  回家的路上,同學們終於都累倒了,橫七豎八地酣睡起來,帶著受傷的傷痛,我也是身心俱疲,卻快樂無比,期待著有一天擺脫父母的束縛,展開翅膀做一隻能真正自由飛翔的小鳥。

  痛並快樂著範文篇二:

  人生難免經受痛苦,也許只有在痛的砥礪後,才會品嚐超然的快樂。

  東非大裂谷的一支,山高、水急,四處散發著高原的氣息。這氣息是流雲被烈日投射在大地上浮動的光影,這氣息是湍急的奔流撞擊峭壁散落的千堆雪浪,這氣息更是到處孕育的生機,是那些給世界增添無限希望的活力。

  一聲清脆的鳴叫,打破了午間高原的靜謐。尋聲望去,只見峭拔的巖壁上,偌大的巢穴裡有隻小鷹剛剛降臨,一團水淋淋的、稚嫩的腦袋還不忘在破殼的第一時間倨傲地搖晃。母鷹舒展開龐大的羽翼從遠處飛來,輕盈地棲止在巢邊,小鷹從母親口中銜過第一口香甜的美味,眼中有點點幸福流露。就這樣,小鷹在母親朝朝暮暮的關懷下,很快就成長為擁有黑色羽毛、鋒利雙爪的大鷹了。

  這天,鷹子獨守巢穴。當它望見遠處蒼穹中幾隻雄鷹飛翔盤旋的身影,它的心中猛然升騰起一股衝動,它想飛,它想擁有自己的天地!於是,鷹子悄步踱到巢邊,四顧,只見高遠的藍天,峻峭的山岩,蔥蘢的樹叢,飛漱的瀑簾,它對這一切是多麼的嚮往!張開羽翼,它剛要邁出追夢的腳步,卻猛地止步了。它怯生生地望著腳下萬丈的深淵,幽深的溝澗,它躑躅,它退卻,因為它雖然渴望飛翔,但它更害怕死亡。遙望對面山頂一棵無助的野草,它彷彿也讀到了相同的命運。

  就在這時,只聽頭頂一聲長鳴,鷹子未及舉頭,便被猛地推下巢穴。伴隨著一道悲慘的哀鳴,鷹子劃一道小小的弧便陡然下墜。它的心頓然迷茫,彷彿已然聽到死神的召喚。當距離變得模糊,當即將衝破死的界限,本能地,它用盡全身的力氣,抖動起翅膀。就在那一瞬,羽尖在水面勾起一串珍珠,鷹子飛起來了!然而,一切出乎意料,當他回到原來的地方,看見的卻是平日裡相濡以沫的母親!?它痛苦,它不能理解母親的致命一擊。然而,當他體會了飛翔的快樂,才真正明白,原來沒有生死一線痛苦的考驗,就不會有如今搏擊長空的快感。沒有砥礪,也就沒有騰飛!

  當雄鷹展翅飛翔的那一刻,我也懂得了,其實人生就是一句話--痛並快樂著。

  痛並快樂著範文篇三:

  15歲,是童年與少年的分水嶺,跨過去意味著我長大了,得開始學著面對,接受和承擔。生活開始在我不注意的細節中悄聲無息的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初二的夏天特別短暫。

  看著初三的學姐學兄們麻木機械的笑容,來我們為他們打掃的一塵不染的教室裡熟悉考場,心裡想著第二天他們即將坐在這裡面對千軍萬馬全力拼殺的壯烈場景,不禁有些站不穩。

  那是,總以為初三遙遙無期,要經過一個沒心沒肺的暑假才會來臨,但事實上初三的來臨才用了兩天。

  在期中考試名次跌了20名之後,才明白如果稍稍喘口氣,那麼就會有千軍萬馬在我喘息的空隙勇往直前。

  班裡的氣氛驟然開始緊張起來,一些平日裡玩世不恭的“調皮”,“混混”開始用一種陌生的嚴肅對待其學習這件事。畢竟,誰也不想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

  於是開始喝濃咖啡,與數理化昏天暗地的鏖戰,然後像豬一樣倒頭就睡。

  披星戴月的上學,黑燈瞎火的回家。

  今日是昨日的重複,明日是今日的翻版。

  若然苦,若然痛,但我不能失敗,我知道失敗者得到的不是同情而是落敗。

  在學校裡,我們漸漸學會苦中作樂。我明白,我痛並快樂著,我們是為自己的未來而拼搏。痛,但是值得。我堅信,最終,我會向班訓最後一條說的一樣“向自己喝彩”,然後面向藍天,大聲呼喊“我快樂!”。

  痛並快樂著範文篇四:

  每一篇作文,都會使我手忙腳亂,絞盡腦汁,但卻常常能引起心靈的共鳴,展開一幅恆遠的記憶——一隻孤鳥在霏霏細雨中扇動著又溼又沉的翅膀,行進在濃重的雨霧中。它那樣飛,一定有著非同尋常的目的。歸群?還是還巢?它扇動著翅膀,緩慢卻有力、富於節奏。它身體疲憊而內心頑強,好像一個渺小卻突出的亮點在畫卷中閃現。

  此時,我心裡便會湧出一種類似的感覺,是一種身心勞頓但內心仍燃著熊熊的火焰。

  如果眼鏡是心靈的窗戶,那麼文字就一定是心靈的屋門,每每觸碰,它都會贈給心靈一片安雅的林地,讓心靈沉思,讓心靈徜徉。文字的存在便是一種心跡,唯有文字才是直抒胸臆的。

  心存柔情,字則似水;心若憂愁,字也低沉;心有怒氣,字便狂亂。心情快樂時,字便如串串清幽之音流出短笛;心情跌宕時,字就像陣陣雄壯之聲湧出號角。心止如水時,更不用刻意譜寫,一個個平淡的音符就可組成一首完美的樂章。

  作文如同繪畫一樣,往往最終完成的與最初想象的截然不同。筆鋒掃過的地方,原應顯現的是澄藍無際、靜靜躺在陽光下的海洋,感覺上卻像沉睡在碧空下即將豐收的田野,或是一兩朵悠閒地漫遊在天際的雲朵。

  作品只是創作過程的結果,而這個過程卻是充滿快感、其樂無窮,並能獲得心靈的平衡:憤怒將得到平息,憂傷將得到慰集,衝動將得到平和。

  一篇作文便會泛起一片回憶。那些淡薄的回憶擁滿心中,日積月累,重重疊疊,卻不知哪時會出現一片相符的水墨,會勾出一串牽腸掛肚的昨天。這一瞬間,便將化作永恆。

  作文,短暫的痛,永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