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學習方法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易於疲勞,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指導孩子進行有效的語文學習呢?一起來看看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小學二年級如何學習語文
還處於形象思維的孩子開始大量接觸抽象的字詞,這必然需要更多的聯想和適應能力,因此,語文方面最重要的輔導工作是加強孩子的說話寫話能力。
在問道一二年級孩子們喜歡什麼動物時,有的孩子會說:“我喜歡小白兔,因為我家有小白兔!”而另一個孩子會說:“小白兔最可愛了,它有圓圓的、紅紅的眼睛,長長的耳朵,蹦的很遠,我會餵它吃菜葉和紅羅卜,給它鋪一個家。”我們不能說後一個孩子觀察能力絕對強於前一個孩子,但他習慣把觀察到的小白兔的特徵用語言表達出來,並和老師或其他小朋友交流。這樣的表述能力是一二年級同學語文學習的關鍵,並且是他們進入班級集體後,和更多的朋友溝通的基礎,善於表達的小朋友總是能在交朋友方面也得到更多的樂趣,從而加強自信。
因此,家長們需要在平時和孩子對話中加入更多帶思考性的問題,比如說在問道:“今天吃什麼?”可以換一個說法:“讓我們一起想想今天的菜譜吧!怎麼搭配才能最好吃呢!”給孩子一個平等討論交流的空間。因此,在一二年級,家長們每天最好用20-30分鐘的時間和自己的孩子進行說話寫話的練習。並每週教孩子1-2首詩詞或是文章段落,讓孩子能夠大方地在家長、同學們面前背誦出來。
1、編字謎識字
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編字謎"能幫助學生輕鬆地掌握一些難教的生字,經過引導,學生經常動腦筋編字謎在課堂上交流,課堂氣氛會非常活躍。如:
朋:兩個月亮交朋友;
林:兩棵樹,並排站;
休:一個人靠在木頭上;
息:自己的心
禾:一棵小樹苗,頭上戴草帽;
思:十張口,一顆心,猜猜看,動腦筋;
雷:雨點掉到田地裡......
學生學著編謎語,一定會認真分析字形,抓住特點,這樣的過程,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生的主動參與中,在輕鬆的氣氛中,難點已化解。
同時,發展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和表達能力。學生不僅能編出書上出現的生字,還把這種識字方法擴充套件到課外,並講給家長聽,又鞏固了生字。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遊戲法識字
識字的"機械化";枯燥無味,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從而影響學習效果。在教學中,可以設計各種與生字聯絡起來的遊戲,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地提高識字教學的質量。例如:
***1***找朋友。老師把生字卡發到同學的手中,一個學生拿著"放"字說:"我是‘放',誰和我做朋友?"另一個拿著"學"的學生馬上出來和"放"合在一起,說:"我是‘學',我和‘放'組成‘放學'。"全班讀"放學"。
***2***摘水果。老師先畫出不同的果樹,再把寫有形近字的水果形卡片貼到相應的果樹上,如:"楊、揚","刻、孩","欄、攔"等。教師讀哪個字,就讓學生把帶有這個字的水果摘下來,然後用這個字組詞。
***3***動物找食。老師在黑板上貼上帶有漢字的食物畫,如:小蟲、竹葉、青草、蘿蔔,又在另一處貼上幾種帶有漢字的動物畫,如青蛙、熊貓、山羊、小兔,讓學生分別讀出各種動物和種食物的名稱,然後幫助動物找出它們各自喜歡的食物,相對應地貼在一起。
***4***組字法。老師把一個字或幾個字的構字部件打亂順序寫在卡片上,發給每個小組一份,讓他們通過小組合作儘可能多的組字,然後小組派代表到講臺前來展示合作的效果,讓全體學生認讀,評出冠軍組。這樣,體現了保底不封頂的教學思路,學生們不僅能組出課本上出現的字,有些學生還能組出許多課外認識的字。
***5***變字小魔術。選出一些簡單的字讓學生加一兩筆變成新字。如"日",孩子們變出了:電、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木",變出了:本、禾、術、未、米等,課堂上,每個孩子都積極參與到"魔術"中,在遊戲中學習,在交流中鞏固。
***6*** 比賽法 。小學生好勝心強,一提起比賽,他們就來勁了,所以在識字時,穿插一些比賽,能提高教學效果。如開火車比賽,教了生字後,開兩列火車比賽,看哪組同學讀得又快又準,就評出哪列火車開得又快又好;又如組詞比賽,教了生字,讓學生口頭組詞,看誰組得多;又如說話比賽,讓學生用當堂學的詞語說話,看誰用的詞多。這些比賽,既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相得益彰。
3、編故事識字
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和構字的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聯想去揭示漢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義的關係。
通過直觀手段、形象語言、生動故事,把一個個抽象的漢字演繹活化成一幅幅圖畫或一段小故事。如:
學"呆"時,教師邊講故事邊寫筆畫:"一個人張著大嘴巴***口***,像木頭一樣一動不動,原來他在發呆";
學"候"和"猴"字,可編這樣的故事:森林爺爺拿了兩件立物,一件是反犬旁,一件是豎。"候"和"猴"都很聰明,也很謙讓,一人只要了一件禮物。"猴"說它是動物,要反犬旁,讓人們一下記住它。"候"說它就要豎。同學們在聽故事的同時,也學會了識字,真有趣呀!
學生在給漢字編故事的時候,必須尋找漢字的特點。這樣,就會拓展他的發散性思維,激發他的創新意識。識字會變得有趣,識字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4、順口溜識字法
順口溜識字法是根據漢字結構,先分析部件或筆畫的特點,然後編成順口溜以幫助學生記憶字形的一種識字方法。在學生識記了很多部首及獨體字基礎上,許多合體字就可讓學生自編順口溜。如:學習"階"字,編為"耳朵在左分階層";"切"字,編為"七刀把瓜切"等。
學生會幾個順口溜後,許多全體字就用這種方法自學,既簡便,又有樂趣,便於學生記憶,會深受小學生的喜愛。
5、國學識字法
國學教材立足於"弘揚民族精神,爭做時代新人",選擇的內容十分的廣泛。如:
《弟子規》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等,都採用三字一句的形式,前後兩句又大致押韻,讀起來琅琅上口,兒童喜歡這種編排形式,在朗讀文章的過程中,受到啟迪的同時,自然也就記住了字形。
這種識字方法,一改單純識字枯燥乏味的弊端,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讀書中學習生字,同時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6、兒歌識字法
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兒歌進行識字,既培養學生識字方法,又增長學生的知識量。學生在吟誦兒歌中,不知不覺便識記了生字。
7、動作法識字
有時候,動作演示不僅能使孩子理解字義,也能使他們記住字形。如:教學"拿"字時,可準備一些乒乓球。先叫同學單手接球,準確率不高,再叫同學合攏手接球,準確率大大提高了。可總結為:把手合起來容易"拿"穩。在不知不覺中,"拿"的音、形、義,學生都牢牢記住了。
引導學生創設特定的環境,將特別的字形與形象的情境聯絡起來。學生以後運用這個生字時,腦海中一定會浮現出相應的情景,想起那形象的提示語言,一定不會把字寫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