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堂學習心得體會_學習翻轉課堂心得體會

  什麼是“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是一種新的教與學的模式,這對於老師和學生都是一種挑戰!今天小編整理了學習翻轉課堂的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翻轉課堂學習心得體會篇一

  今年暑假有幸參加了慕課“翻轉課堂教學法”的學習,雖然帶著一定的任務性質,在這一個月的辛苦學習中也收穫了很多的快樂。下面做簡單的小結:

  一、教育觀念的提升

  在這次學習之前我從來就沒有聽說過翻轉課堂教學法,從每一週的學習中逐漸的瞭解了什麼是翻轉課堂教學,瞭解了國內外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法的情況,原來課可以這麼上,也看到了很多成功案例的分享。在翻轉課堂教學法中教師更關注學生個性化的發展,讓每個學生都可以選擇自己最難適合的學習速度,真的是符合未來教育趨勢的教學方法。雖然暫時沒有幼教的翻轉案例,我不介意做一個吃螃蟹的人,不知道實施過程成功與否,但沒有嘗試又怎麼會知道結果呢?

  二、學習能力的發展

  這次學習活動顛覆以往的網上學習只要時間到了就可以了,而是每週都有測試和作業,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認真對待。面對測試每次都有一種強烈的願望希望得滿分,於是自己慢慢總結學習的方法,如先看測試題,帶著問題去看視訊,及時把重要的知識點用記筆記、拍照片等形式來進行摘錄,這樣就可以有目的的去看,效率也會提高很多,果然在每次的測驗中都能取得比較好的成績。特別是在視訊製作這一週的學習中,一開始倍感壓力,在同學們的互相幫助下,硬著頭皮錄了一遍又一遍,終於有一遍是自己比較滿意的,不但如期完成了作業,還學會了一門新的的技能,可謂痛並快樂著。

  三、學習資源的共享

  在圓滿完成學習任務之後我們就肩負起了自己幼兒園宣傳翻轉課堂教學法的重任,因此也制定了接下來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法的計劃,把自己在假期裡學到的新知識新理念傳達給幼兒園裡的每位老師,任重而道遠。

  我想我們的學習不僅僅是為了得到一張證書,更重要的是能把學到的知識、理念、方法用到我們是實際工作中去,只有這樣才是真正在幫助孩子得到更有個性化的發展,我會加油的。

  翻轉課堂學習心得體會篇二

  什麼是“翻轉課堂”? 所謂“翻轉勘,是指把“老師白天在上課,學生晚上回家做作業”的教學結構翻轉過來,構建“學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識吸收與掌握的知識內化過程,晚上回家學習新知識”的教學結構,形成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知識吸收與掌握的內化過程、在課堂外完成知識學習的新型課堂教學結構.通過線上和線下的學習。讓我感觸深刻。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即“二段四步十環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二段”是指“自學質疑課”和“訓練展示課”兩種課型,“四步”是指教師備課的四個步驟:教材整合→難點精選→教兩種學設計→微課錄製;十環節”是指學生課堂學習的十個環節,其中自學質疑課包括“目標導學→教材自學→微課助學→合作互學→線上測學”五個環節,訓練展示課包括“目標導學→疑難突破→訓練展示→合作提升→評價點撥”五個環節。

  翻轉課堂的精髓在於改變教學模式,但它的成敗關鍵在於老師是否願意改變,是否願意放棄傳統的教學思維與習慣?翻轉課堂模式的科學之處,在於打破了教學領域一個長期存在的積習。通常,學生的學習過程總體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是知識傳授的階段,第二是吸收和消化的過程,即知識內化的過程。因此改變教學模式,從單向的講授,改為透過在課堂上發問題與小組互動,啟動學生思考與討論所學,結果學生對學習內容瞭解的正確率提高一倍。傳統教學只注重學習過程的第一步--?“資訊傳遞”,並把這一過程放在最重要的環節,也就是課堂上;但他們忽略了第二步--“吸收內化”,傳統上都把這一過程,放在缺少幫助的課後環節中。結果本應用於師生互動、同伴協作和交流的課堂,常常被教師一個人佔用來作知識傳授。

  但很多事實證明,由於群體教學和個體差異的矛盾,使得在課堂時間傳遞知識註定了是一種有缺陷的方法。由於新網路科技讓知識的傳授變得便捷和容易,教師應該改變教學模式,而把教學重心和時間放到第二步了,換言之,就是把“吸收內化”這一重要的過程放在課堂時間。

  課堂上,同伴間的互助教學能促進知識的吸收內化過程,使學習正確率增加1倍。而翻轉課堂的實施,正是順應了這一趨勢。以前,知識內化的過程都是被放在教室外,那個時候沒有老師和家長在場,碰到疑難時,學生容易因無人協助,而產生挫折,喪失學習動機和成就感。但如果把這兩個過程顛倒過來,學習成效就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翻轉課堂可以迅速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

  翻轉課堂是一種新的教與學的模式,這對於老師和學生都是一種挑戰!但對於這個全新的理念,在實際的教學中並不是生搬硬套。唯有結合自己的教學特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翻轉課堂的功能發揮到最大。

下一頁還有更多優秀精彩的翻轉課堂學習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