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小組建設的做法反思

  通過高效課堂走向高效學習,從而實現終身學習,以下小編整理的小組建設反思,希望能夠幫得到你!

  一、營造合作學習氛圍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適當的方式可以給學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教師把學生當作自己的朋友,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鼓勵、多一些寬容,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更加活躍,探索的熱情就會更加高漲,合作的慾望就會更加強烈,課堂就會變得更加生氣勃勃。

  合作學習的倡導者們認為:在課堂上,學生之間的關係比任何其他因素對學生學習的成績、社會化和發展的影響,都更強有力。所以,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要使學生擁有充足、寬裕的發言,補充、更正和辯論的時間和空間,讓各種程度學生的智慧都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還可安排課前三分鐘發言活動,每次確定一個內容,讓小組成員在組員個人準備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加工,課堂上採用小組推選代表演講、教師指定發言或學生自由發言等形式進行交流。這些教學活動既能營造課前合作學習的氛圍,又能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

  另外,適時、適當的激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中教師應掌握並運用好這個課堂槓桿,營造一種可以充分展現學習個性、暢所欲言的合作學習氛圍,一句真誠的表揚、一個讚許的目光使每個學生都能真切地體驗到合作的成功與快樂,從而產生進一步合作的慾望。

  二、培養合作學習習慣

  小組討論的問題要富有建設性。過於膚淺直觀的問題沒有討論的價值,也不可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過於深奧生僻的問題,超過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無從下手,望而生畏,這些都會使小組學習流於形式,打擊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老師要在適當的時候,提出適合於學生合作、討論的問題,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初讀階段:在開始進入新課的教學時,筆者通常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學。內容包括讀通課文、初步解決課後的部分習題。這樣在單位時間內就同時有十個學生在朗讀課文,效率提高了十倍,用最短的時間讓全班同學讀過課文,初步解決了課後的部分習題,大概瞭解了課文內容,為接下來的教學打好了基礎。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求組內一個組員在讀的時候,其他三人要仔細聽,當小老師,及時對同學在讀中出現的錯誤進行糾正。對於課後練習的理解要人人思考,積極發言,互相幫助,力求人人過關。明確的要求、流程,為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奠定了基礎。

  精讀階段:在教學中,圍繞一些關鍵性的問題或與課文內容有關的運用性練習而展開。這些問題或練習的設計,或是學生單獨完成有一定的困難,或是教學的重點,需要讓每個學生都得到訓練,藉助小組合作,同伴互助的力量,可以促使難點的突破,促使更多的同學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在課堂上,學生對課本的內容不再是盲目地接受,他們可以大膽地發問,新課程標準提倡教師放手讓學生質疑解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