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地球教學設計

  《宇宙中的地球》是高中地理的開篇章節。地球是宇宙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是普通的,但地球上存在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為太陽系中特殊的一員。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宇宙中的地球》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初步瞭解地球的宇宙環境,理解天體系統的層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陽系的成員,運用資料認識行星繞日公轉的運動特徵、結構特徵,從中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二、過程與方法

  1.閱讀圖1.1“部分天體”一組圖文資訊,認識各類天體的主要特徵;利用網路等媒體,收集天文資訊及圖片,豐富對宇宙環境的認識。

  2.通過閱讀圖1.2“天體系統的四個層次”,設計相應的簡明框圖,描述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

  3.閱讀圖1.3“太陽系模式圖”和表1.1“行星軌道傾角與偏心率”,歸納九大行星公轉運動的共同特點;並依據思考歸納三類行星的結構特徵。從上述過程中認識地球是太陽系中的普通行星。

  4.運用相關學科知識,從宇宙環境及地球本身的溫度條件、大氣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現生命的原因。並以此推測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陽系範圍之外的天體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質的條件。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提出確定在宇宙中尋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見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了解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樹立宇宙是物質的和運動的科學宇宙觀。破除迷信,反對邪教。

  2.通過尋找外星人的探討活動,一方面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體驗自主、合作、創新探究過程和團隊意識。另一方面,培育珍惜、愛護人類共同的家園——“只有一個地球”的意識,增強關注人類未來生存空間的責任感。

  3.通過認識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確立任何事物發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觀點;通過運用資料探討地理問題,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4.通過觀賞天體照片等相關多媒體資訊,激發地理審美情趣。

  ? 教學重點 地球上為什麼有適宜於生命生存和繁衍的環境。

  ? 教學難點 認識地球是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的條件。

  ? 教學策略

  ***一***外在教學資源運用: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圖象、表格字據等材料。

  2.各種天體彩色圖片課件。

  ***二***學生認知規律的運用

  1.先提供感性的事實材料,後分析、比較、歸納理性結論、觀點,再用結論、觀點去組織、駕馭、解釋事實材料,解決實際問題,即遵循“由‘地’導‘理’,又由‘理’解‘地’”的教學原則。

  2.創設問題情境,使課堂教學在問題探究、問題研討活動中進行。

  ?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學生活動

環節說明

匯入新課

人們總是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形容某人知識的淵博,今天咱們就到浩瀚的宇宙中去遨遊一番,從宇宙的深處找一找我們的地球在哪裡,地球是一顆怎樣的星球,地球上為何有生命物質存在?

 

 緊扣談天說地的話題,提出“說地”將要探討的主要問題。

板書

第一節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體

 

 

討論交流

1.採用多媒體手段演示各種天體的主要特點及各種天體的視覺形狀和特點 

2.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天體有哪些型別,各有什麼特點?

學生通過閱讀“圖1.1 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除認識到要用科學的眼光觀察天體外,重點引導學生認識地球宇宙環境的組成,樹立正確的宇宙觀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天體是多種多樣的

承轉

宇宙雖然無邊無際,處在不停的運動和發展之中,但是有規律可循的。搞清天體系統的形成和層次,可以幫助我們確認和描述地球所處的位置。

學生通過閱讀“圖1.2 天體系統”及課本相關資訊,瞭解天體系統的概念。

老師對天體系統的要點加以總結概括

板書

2.天體系統

 

 

自主探究

1.利用天體系統層次圖找出地球的位置;

 

2.將(P3)圖1.2轉換為(P4)圖1.3,或自行設計天體系統層次圖,以多種方式表示地球的位置;

 

3.用文字(或語言)描述不同宇宙空間尺度中地球所處的位置。也可用自己擅長的其他方式表達。

1.學生獨立學習,並將自己的見解和設計的圖表整理出來。

 

2.從多角度、用多種形式交流、展示自己的見解。

通過師生共同合作整理知識結構圖後引導學生得出兩個結論①宇宙是有層次的並處在有序的狀態之中②找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承轉

地球到底是一顆怎樣的天體?人類對這一問題的瞭解,主要來自人類對太陽系的探索和研究成果。聚焦太陽系,分析課本圖表資訊,瞭解太陽系“家族”中的成員,特別是各大行星的基本特點,可以透析地球是一顆怎樣的行星。

 

 

板書

二、 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

 

 

自學、討論

1.讀 “1.4 太陽系示意圖,說出太陽系的成員、八顆行星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排列,從中認識地球。要求運用圖表資訊說明地球是一顆怎樣的行星。

 

2.分析“表1.1八顆行星軌道傾角與偏心率”的相關資料,運用基本的數理知識比較八顆行星的運動特徵(即公轉方向、軌道平面夾角、公轉軌道形狀)和結構特徵(體積和質量等),進一步認識地球。

閱讀分析“圖1.4太陽系模式圖”和“表1.1八顆行星軌道傾角與偏心率”資訊,瞭解太陽系“家族”中的成員,特別是各大行星的基本特點,可以透析地球是一顆怎樣的行星。學生圍繞活動要求,先自學,再分組討論。

運用資料,從八顆行星公轉運動的共同特徵(同向性、共面性、近圓性)和類地行星的結構特徵(質量、體積等),把地球與其他行星對比,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

點評指導

觀察太陽系模式圖中八顆行星公轉方向的箭頭,得出同向性特徵;根據八顆行星的軌道傾角大多小於,得出共面性特徵;根據八顆行星的軌道偏心率大多接近0,得出近圓性。根據這些共同特徵證明地球並不例外;再從結構特徵,如質量和體積等方面比較各大行星,特別是類地行星,得出地球也無特殊之處的結論。最後,以上述探討的兩方面結果來證明地球具有行星的一般特徵,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

學生總結

 

1. 同向性

2.共面性

3.近圓性

點評側重運用數理知識解讀圖表資訊,並得出結論的能力。

承轉

為何說地球又是一顆特殊的行星?

是因為到目前為止,整個太陽系中只發現在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

側重引導學生通過對地球行星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特點的認識,學會辯證地看問題。

板書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導學

用人類對火星生命的探測,引發學生思考生命生存需要哪些基本條件;再比較火星與地球的自然條件,引導學生探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形成“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的地理觀念。

 

 

自學整理、交流點評

1.讀圖表分析。再次閱讀P4圖表資訊,從日地距離、體積和質量等方面自主推理說明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

 

2.閱讀、理解教材。即閱讀P6資訊,理解地球內部物質變化與液態水形成的關係,整理出自己的觀點。

 

3.討論交流評議。在自主分析的基礎上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1.從地球的特殊性──是否具備生命物質生存所需要的條件分析,而不是作為普通行星的一般特徵角度。

2.利用圖表資訊進行分析,注意運用中是否存在科學性錯誤。                   採用集體評議與教師評議相結合的方式。

  培養學生多學科知識的運用,利用圖表資訊的能力,描述能力

探究活動

除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有存在生命的可能?如何探尋類似地球的星球?人類一直在為尋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陽系之外發現了幾十顆可能會有生命的行星。以小組活動形式提出設想,說明如何在茫茫宇宙中確定尋找外星人的方向。最後全班交流。

1.課堂圍繞課本提供的思考線索討論;再根據自己掌握的資訊和理解,提出自己的設想和見解。

2.感興趣的同學課後可查閱雜誌、資料。根據條件許可,參加校天文館的相關活動或利用相關網站了解更多的資訊,採用網上討論、撰寫小論文等形式深入探究。

  地外生命是一個熱門話題,要引導學生敢於暢想、求異,但是科學幻想不是完全沒有根據的“亂想”,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小結、練習

小結本課內容,佈置練習,啟發答題思路、要點,點評答題過程和結果。

 

 

  七、板書設計:

  第一節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體

  2.天體系統

  二、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

  1.同向性

  2.共面性

  3.近圓性

  三、地球的特殊性

  1.外部條件

  2.自身條件

  《宇宙中的地球》說課稿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要說課的課題是“宇宙中的地球”,選自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中第一節的內容。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這六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內容。

  首先是教材分析,我將從教材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這3個方面進行分析說明:

  【教材內容】

  本節課是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中的第一節課,同時也是高中地理的開篇的第一課。本節課上得好壞與否,在短期影響方面,學習內容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接下來的行星地球其他知識點的學習;而在長期影響方面,學習興趣會直接影響學生對地理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因此,本節課將會影響到學生對整個高中地理的學習興趣,具有啟下、打基礎的作用,是整個高中地理中至關重要的一課。

  本節課包括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存在生命的行星這3個框題,內容是聯絡緊密的。根據根課標要求,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解決兩個問題:第一是一個大致的瞭解與認識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及其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二是運用地球、太陽系中八大行星的相關資料來分析、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一顆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