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良好語文學習習慣
習慣,是一個重要的心理概念,是左右人的生存質量和終身發展的重要因素。國內外無數事實證明,一個人的成功或失敗,都很大程度地取決於他的習慣的優劣。語文是基礎教育的主要學科,也是必須下大力氣才能學好的學科。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如何才能培養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僅供大家參考學習!
首先要想培養良好語文學習習慣,首先要知道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哪些?
●養成學前制定計劃、學後總結反思的習慣
為了防止孩子出現懶散的精神狀態,佈置孩子完成一定量的暑期作業,要求孩子制定作業計劃,並嚴格按照計劃來寫作業,改變學習的無序狀態,減少學習的隨意性,使孩子的學習逐漸由自發轉為自覺。完成暑假作業時要求孩子設定難題本,把暑假中遇到的難題抄寫在專門的本子上,並自己尋求解決的方法、途徑。
●養成聽課做好筆記的習慣
初中階段的學習,需要孩子邊聽、邊看、邊想、邊記。建議家長幫助孩子設定專門的筆記本,選擇自己喜愛的電視***廣播***的人文類節目,邊看、邊聽、邊拿筆做記錄,訓練做筆記的能力。
●養成經常閱讀積累的習慣
初中更注重課外知識的拓展、綜合能力的培養,尤其文科一定要擴大課外閱讀量。家長可為孩子開列閱讀書目,並提出閱讀要求,讓孩子自主選擇,寫好閱讀計劃和做適量的閱讀筆記。
第二,激發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
●引導孩子樹立學習目標
教會孩子樹立大目標,再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把諸多目標形成計劃,達成每一個,就要給予讚賞和鼓勵。其次,佈置給孩子的學習任務要儘量改變生硬麵孔,分解層次,讓不同的孩子都有自己喜歡的作業,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觀念上為孩子灌輸獨立意識
加強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和教師一樣是獨立的個體,學習是自己的職責,自己要為自己行為負責,一分勤勞一分收穫。從生活上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讓孩子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
?
1.學會多種閱讀方法:
課程標準提到的閱讀方法有精讀、略讀或瀏覽、快速閱讀等。老師要先琢磨各種閱讀方法的要領,甚至可以專門查詢一些介紹閱讀方法的材料。要學生做到,老師先做到,先會閱讀。你老師掌握了,終生受用;學生掌握了,也終生受用。
2.學會寫字
認認真真地寫字,既要寫得工整漂亮,又要寫得快,這似乎太難了,但課標就是這樣要求的。課標規定要會臨摹名家書法,並寫好硬筆書法。儘量杜絕寫錯字,一個字不準寫錯兩次。
3.全神貫注地靜靜默讀課文,摒棄一切外界干擾。
不論在課堂上還是在家裡,也不論讀課文還是讀課外書,都要杜絕心不在焉、心猿意馬、心浮氣躁。經驗告訴我們,當你全副心神投入書中、課文中的時候,文中的情境會漸漸向你“走”來,文字會自動和你“對話”。
4.有感情、有技巧地朗讀課文。
初中生相對於高中生來說比較外向,容易接受、適應朗讀;在全部的初中課程中,也只有語文課教學生朗讀;新的初中教材非常重視朗讀,尤其是初中一年級教材,幾乎到處提及朗讀的要求。從反面來說,隨意草率地朗讀,小聲地只讀給自己聽,在對課文沒有作任何技術處理的情況下朗讀等,都是有待改進的。我個人經過長期觀察、體會,總結出中學語文朗讀教學尤其是詩歌朗讀的三個要領,一是投入情感,二是把握抑揚頓挫,三是在課文上做技術標記。這裡針對中學生提出的要領,如果對朗讀專業人士來說,朗讀的要求恐怕更高。
5.體會標題的藝術。
標題往往是文章思想、藝術甚至是作者全部心血凝聚的產物,可以說標題最直接地透露了文章最重要的資訊。體會標題藝術,可以在讀課文之前進行,也可以在之後進行;可以作為概括全文中心思想或主題思想的一個著力點,也可以作為體會文章寫作藝術的一個突破口;還可以成為啟發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的一個出發點。試舉一些例子。
《土地的誓言》:是作者對這片土地發出的誓言?還是把土地擬人化,讓土地自己發出誓言?經過探究,可以達到對課文內容的準確把握。
《偉大的悲劇》:這是一個怎樣的悲劇?悲劇偉大之處何在?通常偉大與勝利、成功相關,這裡用偉大形容悲劇,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感態度?
《爸爸的花兒落了》:這裡的花兒落了預示著什麼?作者對花兒落了,暗含著一種怎樣的感情?
《走一步,再走一步》:如何理解這裡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走一步”需要怎樣做?“再走一步”又需要怎樣做?
《生命 生命》:文章取名為“生命”不也可以嗎?為什麼要連用兩個“生命”?體會到作者怎樣的心聲?
《紫藤蘿瀑布》:紫藤蘿是一種植物,怎麼跟“瀑布”連在一起呢?其中有什麼講究?
《山中訪友》:這裡的“友”指什麼?為什麼用“訪”來表達這次進山觀景活動?“訪”字表達了怎樣一種心情和感情?
《陳太丘與友期》:文章寫陳太丘兒子陳元方的事,可是標題與陳元方無關,這合適嗎?如果不合適,大家考慮一下,給文章擬一個怎樣的新標題才好?
《背影》:為什麼不用“爸爸”“我的爸爸”或“爸爸為我送行”為標題?以“背影”為題,讓我們悟出怎樣的散文寫作之道?
6.大膽發言,自信、順暢、負責任、有準備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與此相應的是善於和樂於與同學交流,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的學習場,互相促進、互相激發,互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由此也形成一個風氣良好的和諧班集體;與此相應的還有善於傾聽,在傾聽中思考,獲得知識和經驗,在傾聽中表現出尊重老師、尊重同學的良好習慣。
7.勤於動筆,圈點批註。
我聽各地的公開課,有些地方的學生上課動筆,有些地方的學生光聽不動筆。學生懶得動筆,也就懶得思考,最後懶得聽講了。要改變這種局面,一要強調這一習慣的必要性,二要反覆訓練,三要提示一些圈點批註的方法。例如我到東北某地聽一堂公開課,看到學生都在課文《紙船》的詩句上用斜線劃分了節奏,我悄悄地問學生何以至此,學生說學第一首詩的時候老師就要求這麼做了。這麼一來,一個好習慣就養成了,學生知道怎麼讀詩了,至少知道怎麼朗讀出新詩的節奏來。
8.廣泛地閱讀課外書籍,多多讀文學名著。
課外閱讀對學好語文的意義是巨大的,也是不言而喻的,問題是操作起來難,各地的老師們總是抱怨這,抱怨那。我看問題有主觀方面的,也有客觀方面的,但根本的還是老師主觀上的問題沒有解決;至於學生的不重視,客觀上沒有條件,也得通過老師做工作來解決。為此,老師要啟發教育,要先行示範,要督促檢查。當然,全國各地教育條件差異很大,各地老師要結合自己班上的學生的情況,想出恰當的辦法來。我這裡給大家推薦一下初中新課程第一批國家級實驗區中的內蒙古烏海市海勃灣區教研員和老師們的做法,這是在無可奈何的困難條件下創造的有效的課外讀書方法。
他們的學生的家長普遍下崗,家裡根本買不起課外書。教研員和老師想辦法,買不起很多書,買一本書總可以吧?全班60、70個學生一人貢獻一本書,就有60、70本書,合在一起就成為一個小小圖書館,夠學生讀三年的。據他們反映,學生讀了課外書跟沒讀真不一樣,讀了的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有明顯提高。大家知道,課程標準貫穿一個根本理念就是多讀多寫,很多師生到處討教學語文的訣竅,其實多讀多寫是根本,訣竅是次要的。我考查了幾年來的各地初中新課程語文試題,涉及課外閱讀的題非常多,這也是近幾年中考命題的一個新方向。
此外,還有勤查字典詞典,積累語句,善於總結,遇到困難不氣餒,凡事多想一下,等等,這些既是技能方法的教育內容,也是人文精神的教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