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

  如今的孩子,大多數都沒有自覺性,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大人督促才能進行,那麼家長知道嗎?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培養孩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的方法。

  

  1讓孩子自覺學習最有效的方法是整個家庭有個學習的氛圍。從孩子小的時候起,家長就長期堅持在孩子面前讀書學習。

  2當孩子剛上學時,家長可以採取適當的引誘、教導等方式引導孩子學習,但要讓孩子明白“學習是為自己學的,而不是為家長和老師學的”。

  3家長千萬不要以為孩子所學的知識很簡單,認為孩子笨或者不動腦子,要多用鼓勵的語言讓孩子自己解決疑難問題,避免用自己的認知水平評價孩子的學習。

  4當孩子有疑問時,家長不要馬上對其進行講解,要讓孩子首先自己進行查閱資料、充分思考。

  5除了吃晚餐或有其他特殊情況,孩子回家的第一件事應該是完成作業,寫好作業才能玩,特別在週末也應該如此,例如週五晚上應該安排寫作業的時間,寫好一定量的作業後,才可以輕輕鬆鬆的玩。

  6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適當的佈置家庭作業或者讓孩子學習特長,但是一定不要過度,在孩子確定已經學會知識的基礎上,要給孩子留出充足的休息和娛樂時間,讓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7不要讓孩子養成凡事依賴家長的習慣,屬於孩子自己的事情,“狠下心”來一定堅持鼓勵孩子自己獨立完成。

  8讓孩子從小就養成有不會的問題就問老師的習慣,當天的疑難問題要當天解決。

  培養孩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的方法

  1、學習任務太重是一個原因

  一開始就提到,我在半個小時就能把作業做完,而現在的孩子,作業量就非常大。在這麼大的學習壓力下,孩子很容易就產生厭學的情緒。家長在這方面能做的,一個是給孩子多點理解、多點疏導;其次是不要再給孩子新增壓力***培訓班之類的***,學習時間長不代表能學好。

  2、孩子也有自尊心

  在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懂得如何跟孩子溝通。有不少家長,見孩子成績不好,就是一味地罵,這容易使孩子自卑,失去對學習的自信,見到學習就怕,更談不上自覺學習了。家長要善於抓住孩子的優點,多點給孩子鼓勵。例如孩子考得不好,但可能比上次有進步呢;或者說這次考得不好,是不是出題太難,或者有什麼原因呢。多點跟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溝通,孩子就不會覺得學習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3、培養學習興趣最重要

  如果孩子對一件事感興趣,他肯定可以樂此不疲地去做。同樣的,如果孩子覺得學習很有趣味,他很可能就會自覺地學習。我們要讓孩子看到每個科目的趣味性,讓他們覺得學習不只是枯燥的。例如數學,可以給孩子看一些有趣的題目,或者講一些利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故事。又比如英語,可以用一下像藍鸚鵡這樣的產品,它利用遊戲的方式來學習,可以提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家長平時可以多點跟孩子一起學習,一起互動,讓孩子覺得學習也不是孤單的。

  4、抓住機會,促成良性迴圈

  要讓孩子從厭學變到自覺學習,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家長長期的努力。在孩子厭學、學習成績比較差的時候,要抓住能夠鼓勵孩子的機會,給孩子學習的信心。在孩子學習有一點點進步的時候,給孩子看一些學科有趣的內容,增加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在孩子成績好起來的時候,多給孩子空間,在旁邊觀察和引導,讓孩子自動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