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地表形態的塑造專項訓練

  高考地理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結合例項,分析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僅供大家參考!

  及參考答案

  ***2017•新課標Ⅰ卷***圖2示意我國西北某閉合流域的剖面。該流域氣候較幹,年均降水量僅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發量可達2 000毫米,湖水淺,鹽度飽和,水下已形成較厚鹽層,據此完成6—8題。

  圖2

  6.鹽湖面積多年穩定,表明該流域的多年平均實際蒸發量

  A.遠大於2 000毫米 B.約為2 000毫米

  C.約為210毫米 D.遠小於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實際蒸發量差異顯著,實際蒸發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積扇 C.河谷 D.湖盆

  8.如果該流域大量種植耐旱植物,可能會導致

  A.湖盆蒸發量增多 B.鹽湖面積縮小

  C.湖水富營養化加重 D.湖水鹽度增大

  【答案】6.C 7.A 8.B

  7.此題需要區別理論蒸發量和實際蒸發量,理論蒸發量大小與氣溫關係密切,實際蒸發量與下墊面關係密切。從圖中可以看出,坡面地勢最高,坡度最大,下滲少,也最不利於截留地表水,地下水少,地表水向低處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因此實際蒸發量最小;且由於該流域氣候乾旱,坡面沒有植被生長,缺乏植物蒸騰。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從圖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大,巖性硬,地表與地下水儲存條件差,下滲少,地下水埋藏深,

  此處的實際蒸發量最小。

  8.耐旱植物只能在坡面、洪積扇和河谷三地種植,不論在哪種植均會攔截到達鹽湖的水量,破壞原有平衡,使湖水減少,但由於此湖水鹽度已成飽和狀態***材料中有關鍵資訊鹽度飽和***,所在湖水鹽度並不會增高,只能使湖面縮小。而湖水富營養化與氮磷物質相關。故正確選項為B。

  考點影響蒸發的因素農作物種植對環境的影響

  【點睛】由於氣溫高,理論上可蒸發量很大,但實際上,受到下介面影響,如巖性硬,地表水少,地下水埋藏深,實際蒸發量可能遠遠小於理論上的可蒸發量。從該流域看,鹽湖面積多年穩定,說明該流域多年實際蒸發量與該流域降水量相差不大。

  ***2017•新課標Ⅱ卷***洪積扇是河流、溝谷的洪水流出山口進入平坦地區後,因坡度驟減,水流搬運能力降低,碎屑物質堆積而形成的扇形堆積體。圖3示意賀蘭山東麓洪積扇的分佈,除甲地洪積扇外,其餘洪積扇堆積物均以礫石為主,賀蘭山東麓南部大多數洪積扇耕地較少,且耕地主要分佈在洪積扇邊緣。據此完成9—11題。

  圖3

  9.賀蘭山東麓洪積扇集中連片分佈的主要原因是賀蘭山東坡

  A.坡度和緩 B.岩石裸露

  C.河流、溝谷眾多 D.降水集中

  10.與其他洪積扇相比,甲地洪積扇堆積物中礫石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較少 ②山地相對高度較小

  ③河流較長 ④風化物粒徑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賀蘭山東麓南部大多數洪積扇耕地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較高 B.土層淺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答案】9.C 10.B 11.B

  【解析】

  11.從題乾材料中可知,賀蘭山東麓洪積扇中,除甲地洪積扇外,其餘洪積扇堆積物均以礫石為主,故以礫石為主的沖積扇土層淺薄,耕地條件差,耕地較少。故選B。

  考點外力作用及地表形態。

  【點睛】解答此題關鍵是要從文字材料中獲取資訊,不少考生重圖輕文字,只是千方百計想從圖上獲取資訊,忽視了文字材料。文字材料中有“圖3示意賀蘭山東麓洪積扇的分佈,除甲地洪積扇外,其餘洪積扇堆積物均以礫石為主,賀蘭山東麓南部大多數洪積扇耕地較少”一段話,從中明顯可以看出,大多數洪積扇的堆積物以礫石為主,土層薄,耕種條件差。

  ***2017•天津卷***讀圖3,回答第3題。

  A.岩漿岩、褶皺 B.沉積岩、褶皺 C.岩漿岩、斷層 D.沉積岩、斷層

  【答案】B

  【答案】B

  【解析】讀圖可知,該處岩層具有明顯的層理構造,應屬於沉積岩,排除A、C;圖示岩層向某一個方向傾斜,應該為岩層擠壓所致,而且岩層沒有明顯的斷裂,呈現出明顯的彎曲變形,由此判斷此處地質構造為褶皺,故B正確、D錯誤。故選B。

  考點三大岩石的分類和特徵,地質構造與地貌。

  【點睛】本題以甘肅省張掖某地區地貌景觀圖為背景,考查三大岩石的判斷、地質構造與地貌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考生的讀圖分析能力,獲取和解讀地理資訊、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解決該題需要明確以下知識點岩石按照其形成原因分為岩漿岩、沉積岩和變質岩三大類,其中沉積岩具有明顯的層理構造,且有可能含有化石;山地按照其形成原因分為褶皺山、斷塊山和火山三大類,其中褶皺山的岩層受到水平擠壓作用發生拱起和凹陷,斷塊山具有明顯的斷層存在,火山明顯的特點是有火山口。

  ***2017•江蘇卷***圖3為“某地區的地質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5~6題。

  5.地質構造和岩層形成的先後順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6.在地質演化過程中,形成褶皺的次數是

  A.1 B.2 C.3 D.4

  【答案】5.B6.B

  【解析】

  考點地質作用和地質構造。

  【點睛】地質構造包括褶皺和斷層。岩層新老關係的判斷思路***1***沉積岩是受沉積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規律是岩層年齡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層年齡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2***岩漿岩可以按照其與沉積岩的關係來判斷——噴出巖的形成晚於其所切穿的岩層,侵入岩晚於其所在的岩層;***3***變質岩是在變質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漿活動的影響,因而變質岩的形成晚於其相鄰的岩漿岩。

  圖片來源:正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