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環境保護專項訓練

  環境保護涉及的範圍廣、綜合性強,它涉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許多領域等,還有其獨特的研究物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僅供大家參考!

  及參考答案

  ***2017•新課標Ⅰ卷***44.[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10分***

  乾旱區的檉柳為耐旱灌木,側向枝條多,種子多,不易發生病蟲害,移栽易成活。近年來,某東北林區的公路綠化中引種了檉柳,生長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兩側的天然林中,發現了檉柳幼苗。

  分析該林區潛在的檉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答案】檉柳種子多,繁殖快***易擴散***,侵佔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間;側向枝條多,妨礙其他喬木幼苗的生長,導致森林結構變化***喬木林向灌木林演化***。破壞食物鏈,減少植食動物數量。

  考點外來物種對當地環境的影響。

  【點睛】該題考查生物入侵的危害。結合檉柳自身的特點說明生物入侵造成的危害,注意結合材料,側重說對周圍物種生存造成的影響。

  ***2017•新課標Ⅱ卷***44.[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10分***

  我國南方紅壤丘陵地區因受人為干擾,地表植被遭到破壞,土壤侵蝕嚴重,出現“紅色荒漠”***圖8***。為治理這一環境問題,20世紀80年代,當地採用人工種植松樹和自然恢復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觀。

  圖8

  分析自然恢復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答案】植被結構更復雜,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豐富,延緩地表徑流匯流速度,地表水下滲作用更強,涵養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發達,固土能力更強;植被多樣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穩定。

  考點不同植被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點睛】森林可以涵養水源、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植被恢復是水土流失治理的根本,人工林與天然林相比,森林結構簡單,樹種單一,草本植物少,覆蓋率差。

  ***2017•新課標Ⅲ卷***43.[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10分***

  人們受經濟利益驅動,砍伐熱帶雨林,種植橡膠、油棕等熱帶經濟作物。觀測發現,在一些地區,人工種植的橡膠林內溼度明顯低於雨林。

  分析這些地區人工種植的橡膠林比雨林溼度低的原因。

  【答案】***天然林層次豐富,林冠密度高,***人工種植的橡膠林層次單一,林冠密度較低,截留的降水量較少。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等的保護,***水分易散失。土壤裸露,土壤蓄水能力較低。

  【解析】首先,天然林層次豐富,林冠密度高,較人工種植的橡膠林截留的降水量多,涵養水源的能力強。其次是人工種植的橡膠林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的保護,水分易散失,且土壤蓄水能力較低,涵養水源的能力弱,因而人工種植的橡膠林比天然的雨林溼度低。

  考點不同森林環境效益差異的成因分析。

  【點睛】解答該題的關鍵是區別天然原始林與人工林的環境效益的差異。天然原始林森林茂密,涵養水源能力強,人工林樹種單一,林冠密度較低,涵養水源的能力弱。原始森林,又稱原生林,是指一個森林已經達到非常長久的年齡而沒有遭到顯著的干擾,從而表現出獨特的生態特徵,並可能被歸類為頂極群落。原生特性包括多樣化的樹有關的結構,提供多樣化的野生動物棲息地,增加了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多樣化的樹結構的概念包括多層樹冠和樹冠間隙,很大變化的樹的高度和直徑,多樣的樹種和綱,和多種大小的木質殘體。

  ***2017•江蘇卷***D.[環境保護]渤海灣溼地資源豐富,是候鳥紅腹濱鷸遷徙途中最重要的營養補給站,21世紀以來,其全球數量不斷減少,平均壽命不斷縮短。圖24為“渤海灣海岸線長度變化及空間分佈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濱海溼地的生態環境功能主要有_______。***2分***

  ***2***2000—2010年渤海灣岸線長度變化的主要特徵有_______,其原因有_______。渤海灣岸線變化對紅腹濱鷸生存環境的影響有_______。***6分***

  ***3***為改善紅腹濱鷸的生存環境,保護渤海灣溼地的措施有_______。***2分***

  【答案】

  ***1***維持生物多樣性;淨化水質

  ***2***人工岸線總體增加;自然岸線變化不大圍海養殖;填海造地棲息地減少,食物來源減少;環境汙染加重

  ***3***建立自然保護區;加強依法管理;提高溼地保護意識等***任答一點***

  【解析】

  ***3***為改善紅腹濱鷸的生存環境,需要加強依法管理,提高溼地保護意識,建立自然保護區。

  【點睛】

  一、溼地的主要功能

  二、保護溼地的措施

  1.加強溼地立法,完善溼地保護的政策和法規體系;

  2.加強溼地保護力度和各級溼地保護管理機構建設,建立溼地保護管理的協調機制;

  3.增加對溼地保護的資金投入;

  4.重視溼地調查、監測、保護、恢復等的科技支撐工作;

  5.加強對溼地保護小區的建設與管理;

  6.提高廣大群眾的溼地保護意識。

  圖片來源:正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