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古典音樂的樂理創新
現代人表現美已不像古典時代那樣用大量的和絃,而是更多地用更刺耳、更尖銳的音,現代古典音樂的樂理具體做了哪些創新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現代古典音樂樂理創新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17世紀,歐洲確立了一種新型音樂,它的特點是:形成了具有三個和聲功能和產生主調寫法***旋律個性化與和聲伴奏***的大小調體系。隨著音樂藝術的中心從教堂移到歌劇院,同時獨立的器樂形式有了發展與聲樂形式一定要有器樂伴奏,這種型別的音樂最適合於解決一定的藝術課題:首先是鮮明地體現新的***文藝復興後的***人的感情境界、他的悲歡、他的塵世的感情。簡略地說,在加強主—屬“反應”的下屬反作用的觸媒的條件下,以屬和絃積極傾向主和絃為基礎的功能和聲的力度性,最能夠表達情緒緊張度的增強和減弱,而兩個對立的調式***大調和小調***最能夠表現明確的感情。
在這種藝術的手段體系中,和聲擔負主要的組織形式的作用,擔負建築鞏固的音樂結構的基本工作。這就使旋律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這個職能,使旋律能夠依靠和聲、自由地飛翔,迅速升降、作大幅度的波浪式進行,最後,還能夠把調式音列的任何一個音變成支點音***和絃音***或傾向***和絃外***音,並且以所有這些為基礎,解決了旋律聲部在以前的音樂中由於負擔著比較多的組成形式結構的任務而不能解決的藝術表現課題***古老的曲調由於沒有和聲支援,必須經常回到調式的一定的支點音,圍繞著支點音唱,以避免失去中心和形式瓦解***。
在以後的複雜的演變中,體系逐步***在藝術的新課題和新內容的影響下,同時還有體系本身內在的傾向***積累了新的素質,終於引起質的變化。不論是感情表現力或色彩描繪力都擴大了。它大大發展了感染力,它不僅把感情本身形象化從而以此來感染聽眾,而且還把各種現象、過程、情勢的性質再現,從而也激起人們的感情。自然,音樂的各因素之間的關係,同一因素的構成形式的作用和表現作用之間的關係也發生了變化。
在表現主義的極端表現***勳伯格***中,調性體系遭到徹底的破壞和變質,它的“不協和”的感情本質不容許調性體系的和諧與穩定的中心存在。但早在出現德彪西的風格時便超出了調性的範圍。他的主要的藝術發明並不是體現極端的精神狀態或緊張的情緒高漲,而是反映***“描繪”***了外在世界的許多現象,包括不可捉摸的,搖曳不定的現象,以及語言的表達在含義和情緒上微妙差異的節奏音調的特點***大家都知道,德彪西在這方面和許多方面是受穆索爾斯基的影響***。
以後***在新階段上***,各種“造型”***廣義,不僅是描繪***的最突出的大師是斯特拉文斯基,他對現代音樂的影響是眾所周知的。他的作品和他在《音樂詩藝》中的言論也清楚地表明調性在現代創作中的新意義:它仍舊是最重要的表現手段和構成形式的手段,不同的作曲家用不同的方式運用它,但它已不再是絕對的和人人都應遵守的規範,並且它表現的力量明確的程度也很不相同。
其中,為了首先充分突出和聲的非常豐富的色彩的***聽覺以外的***可能性,正象德彪西所做的,應當削弱調性中心和功能的力度性的關係的作用。但以後可以把已經提示出的和聲的色彩的財富同強調主和絃、同調性中心化結合起來。普羅科菲耶夫就實現了這一點,他賦予力度性,賦予力度以色彩性。
但值得注意的是:甚至在20世紀偉大的革新作曲家中最主張調性和調性和聲的作曲家的創作中,也明顯地感覺到在以前由於調性和聲思維的影響而有些受排擠的手段,現在復興了。要知道,把旋律從構成形式的“粗重”的“體力”工作中解放出來,除了以上所述以外,還有另外一面:段嚮導音用上行一度解決,如果旋律在和聲的支援下,常常無拘束地、輕巧地按三和絃音上升一個半到兩上八度,可能肖弱旋律上升的緊張的感覺和一般同克服音高距離相連繫的音調的緊張的感覺。古典作曲家一般是總能夠避免這個危險的,但畢竟在他們旋律中感到表演器官***首先是發聲器官***的實際用力的感覺或意指的生理上的用力的感覺被削弱了。
當然,減弱調性集中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使這種感覺明顯些。普羅科菲耶夫能夠在集中調性的範圍內達到音調的新的彈性和整個音樂織體顯得特別“肌肉發達”。
肖斯塔科維奇在這方面更進一步,調性很少集中。他的音樂使人感到不論是旋律的寬廣進行或是最簡單的二度音調,都有重量和緊張度,常常使人感到把所抒發的音移到鄰近高度的整個“負擔”,使人感到某些古歌調有時所具有移位的全部意義。正象許多研究家指出的那樣,肖斯塔科維奇的作品的獨特調性的特點:小調中的音級降低、古老的自然調式的復活、由窄音域的歌調組成的調式結構、調式變換的非常型別、十二音音列、兩層的調式結構、一直到某些主題的十分獨特的調式音列——都首先應當理解為作曲者的音調內容本身獨特的結果。新的調式形式是從新的調性緊張性、含意、色調產生出來的,不僅是由抒發音調的“量”,而且是由它的新的財富、它的靈活性、敏銳性產生的。
大家都知道,音樂的音高組織***調式***是從抒發音調產生,同時結晶,成為它的基礎,賦予它以明確和普遍意義。但這種音高組織總不免地給音調的抒發以一定的限制。當這種限制開始明顯地約束了音調的抒發,妨礙新音調錶現力的出現的時候,音高組織便產生了變化和改造。
如前所述,古典調性和聲體系解放了主要旋律聲部,從而實際上甚至是創造了通常所理解的旋律和旋律性現象本身。但在另外的***晚近***階段,對旋律的每個音和樂匯的功能和聲的意義都要求十分明確的***這種要求是同古典體系相連繫的***作法開始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音調的表現力。而逐步克服大小調的主—屬—下屬思維,不把調性絕對化,自由地超出它的範圍***有時甚至超出十二平均律***,歸根結蒂是新的音調抒發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