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自學學習要多久
吉他自學的話要花多久的時間才能夠學會吉他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自學的話四.五個月吧.不過因人而異.只要堅持.努力.沒有學不會的
背吉他譜的重要性與方法
背譜:憑記憶彈奏是絕對必要的,背譜對一個好的演奏著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要的,為了演奏中儘可能地照顧到樂曲所有的細節,必須熟記整首樂曲,有的著名演奏家上臺時帶了樂譜,其實他們還是憑記憶演奏的,帶上樂譜只是為了加強安全感罷了。***以上文章由吉他之家網站提供,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所以,作為一名優秀的吉他學習者,努力熟記一些經典作品是非常必要的,不能相信那種說什麼:拿過樂譜來就能演奏的非常完美的神話。視奏能力非常強的話,第一遍就彈的比較流暢是有可能的,但決不會作到完美。
背奏包括表情、力度、速度、休止、和聲進行等等方面的細節,並在演奏中融入自己的二度創作,你如果要靠看譜子才能照顧這些東西的話,只能用“不熟練”來形容了。
就象演講,離不開講稿的演講決不會是最精彩的。
演奏一個曲子,如果完全可以背譜,演奏者可以將所有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到演奏中,可令其發揮到及至。反過來,如果在演奏中還要去看譜,難免會分散注意力,影響到整個曲子的發揮。
背譜可以說沒有特別的方法和訣竅,誰也說不清究竟怎麼背下來了,但首先,最好不要象小學生背課文一樣背樂譜。
一定要講方法的話,我覺得注意以下三點:1.間歇、停頓、長休止、長延音後重新開始的地方,弱起的部分最好特別關照。 2.相似的地方,如奏鳴曲的再現部往往與開始時相似,但有會有不同,要牢記那個不同是什麼等等 3.調性、節奏節拍、重音位置轉換的地方和一些臨時變化音、特別的和聲進行等等。
變化無非來自幾個方面:1.和聲配置。2.織體結構。3.旋律加花或擴充套件。4.節奏變化。5.移調。6.曲情位置安排發生變化。 總結一下有助記憶。
記混是可能的,儘量別混,如果在表演時混了,那就將錯就錯,注意:不要停下來。
無限休止、長休止、長延音如果把握不準的話,您可以這樣做:保持它們,心裡按原來的速度數拍子,數到您認為差不多的時候,在偶數上結束,如果是三拍子,則每三拍一個結束時機為佳........這樣的處理可能會失去準確性,但一般不會使人感到不舒服。
明確要求的休止和延長最好仔細數拍子,並體會休止時的空白感,此時無聲勝有聲嘛!!
業餘學生好象很多這種情況,就是他***她***根本不能做到視奏,但一樣能背奏一些作品,他們的所謂“視奏”實際上是一個一個音地摳,摳完後猛練直至背熟。這是由於學習知識面不夠廣泛,演奏技術提高了,視譜能力卻沒有長進造成的。
所以業餘學琴,尤其自學者,要十分注意全面學習。不能太過自由地想彈什麼就彈什麼,想學什麼就學什麼,從而忽略了科學地搭配學習時間和內容。
另外,視奏還要注意多多使用“音符集合形狀識讀法”,就是不要一個音一個音地摳,比如:一串上行音階,只要看它的起點音和結束音就可以,中間的根據樂曲調式可以推測出哪個音需要升降;
再比如,那種“糖葫蘆”式的和絃,很多學生一看就撓頭,其實那種地方最容易識讀,有時只需看看最低的音,再看看指法安排就行了,完全不必一個一個地去查詢。
注意總結,多多實踐,多找些難度小的作品練習,逐步提高。另外一定要多學習音樂理論。
很多業餘愛好者並不是在背譜,而是在背手,特別強調,是“背手”不是“背譜”。不少人覺得把一首曲子彈下來就等於把譜背下來了。其實不然,如果一個音一個音的去摳,很難做到把整份譜“背”下來。沒有強制性去背樂譜的話就不等於是背譜。某種程度上一樣等同於“背手”。背手最大的壞處就是練習完一首曲子,然後很長時間不練的話就會把樂曲遺忘
而真正的把譜給“背”下來就能做到長期記住一首曲子。如果對吉他把位熟悉,而且視奏能力強的人可以邊回憶樂譜邊彈奏出腦海中記下的音符~如果光是“背手”或只是把樂曲彈熟而不自覺去背譜的話,絕對做不到這一點
有些“有基礎”的吉他學生,他們演奏某些樂曲時看上去很熟練,但如果叫停,讓他重新從某個地方開始,或讓他從某某音或和絃開始,就顯得很費勁或者一臉霧水......
學習吉他樂理之我見
在您下功夫學樂理之前,請確定您能唱準音階***上行、下行***,並能打準基本的節拍***四四拍、八六拍啥的***。
如果您努力了一段,卻做不到上述兩點,那您的天賦不在這裡,又或者您有希望被培養成一個很好的聽眾。
大家業餘學樂理不會很系統,也不必系統。因為研究的多了,也就自然融會貫通了。想學好樂理得需要一本參考書,有個叫李重光的人寫的樂理書很適合業餘學習,大家不妨買本看看。
彈吉他的人學樂理的第一課應該是調絃,調絃的方法一般的吉他教程中都有,但這個基本功不一定所有人都掌握了。
以下說說我自己的樂理學習過程和體會,僅供參考。
我學樂理是從識譜、視唱開始的,我相信很多人都是這麼開始的。我的做法是找一本歌本或是民謠吉他教程,把我會唱的歌都用唱名來唱。一開始可以一句、一句的走,先唱歌詞,在翻過來唱譜。這個練習的目的:一是在頭腦中建立音程關係的概念,就是逐步熟悉諸如 1 3、3 6、2 5等各音相距多少;二是熟悉各種音型、節奏型的唱法,比如附點、切分等等。
用唱名能唱十幾首歌以後,我就在歌本上找我根本不會唱的歌,直接唱譜,然後再填詞,也就是視唱。開始你可能老半天也唱不下來一句,你得慢慢的來。但要每個音的音高、時值都力求唱準,這個過程需要勇氣與耐心。
如果你能做到本帖開頭說的那兩點,那視唱也是很容易的。比如看到譜子上第一個音是1,第二個音是5,你唱完第一個1音後卻不能準確唱出第二個5音,那你就1、2、3、4、5這樣唱音階找到5 ,然後唱1、5兩個音,並不厭其煩唱100遍,1、5兩個音的音程關係就印在你的腦子裡了,以後再遇到這兩個音也就很容易唱出來。其他各種音程也是這樣練習,常見的音程有限,不用多久我就能對一般樂譜進行視唱了。但那個把歌翻成唱名來唱的練習也經常會做,唱起來挺有趣的。
與此同時大家要讀讀樂理書上的內容***李重光的書都很薄,很好讀***,作書上的各種練習,這些練習都很容易的。
會視唱也就有了一個好的開始,之後我的第二臺階是聽音記譜。就是聽到某個沒聽過的歌時,一邊聽,一邊把它的主旋律的譜子寫出來。這個過程有點長,我也沒想明白自己是怎麼過這一關的。我只記得我有段時間總在哼哼《同桌的你》這首歌的頭兩句,想把它翻成譜子來唱,但就是感覺不出用的是哪幾個音。後來,我有天隨便唱了一個譜子裡邊有5 5 5 5 3 4 5這幾個音連在一起,我唱了一下就忽然感到,這不是《同桌的你》的第一句嗎?之後也就迫不及待的馬上哼後面的樂句,然後把音都用譜子記下來,當時感覺很爽,特有成就感。第二天拿著譜子給我一個懂樂理的老師下,除了一些記譜錯誤,音都找對了。能聽音記譜應該是個較大的跨越,因為這是能即興伴奏的基礎。也就是說只有聽出歌者唱的是哪些音,並判斷出是什麼調,才能決定用那些和絃伴奏。
第三個臺階就是結合扒帶學習和絃。能聽出主旋是什麼音之後,我就開始試著聽伴奏中吉他部分演奏了些什麼音,並把他們記下來或用吉他演奏出來,也就是扒帶。開始當然找簡單的曲子扒,比如 《白樺林》《同桌的你》啥的,主要是伴奏樂器較單純,吉他聲音較明顯。扒帶的方法在王鷹、馬鴻合著的《民謠吉他新教程》的最後一章有介紹,歸根到底就是聽音記譜***不過這裡是記和絃***,你要聽不出來,說啥都白搭。
在這一階段,有幾篇關於和絃的文字對我啟發最大,那就是王鷹、馬鴻在《民謠吉他大教本》和《民謠吉他新教程》中關於和絃的分類、命名、分析、運用、記憶、推導等的講解,我覺得這是在所有吉他教程中關於和絃最科學、最淺顯易懂、深入淺出的介紹了。 實際上在王、馬二人的書裡,編配從來都講究原汁原味,和絃的運用都不會落俗套,我建議大家多看他們的書,尤其不要看劉傳的教程,我記得劉傳在很早以前的一本教程中,居然把唐朝的《月夢》編成了三連音的節奏型***後來改過來了***,真是讓人笑掉大牙。
自從知道了和絃的含義後,便了解了歌中的伴奏是以和絃為單位組織的,我就開始利用扒帶研究和絃了,主要是聽各種和絃的構成音,感受、記憶他們的色彩,並看在原配中該和絃是怎麼運用的,能否用其他和絃代替等等。和絃是豐富多彩的,七和絃、九和絃、十一和絃、各種代理和絃、摻雜了各種經過音的和絃,再結合不同的節奏型和演奏技巧,真是變化多端,越玩越爽。
第四個臺階,就是扒總譜、編曲、指彈。現在很多歌曲伴奏都是由電聲樂隊擔任的,基本是四大件:鼓、吉他、貝司、鍵盤。期間,還穿插著很多音效、小打、絃樂、和聲等等,能把總譜寫出來,真的對你的耳朵和樂理素養是個極大的考驗。而對我們這些喜歡原聲箱琴的人來說,就總想著把這些元素儘量用一把吉他表現出來,於是除了扒帶,接下來就是吉他編曲了。這裡就有和絃走向、調絃法,節奏型,和絃經過音的使用,音色、力度、速度的安排,前奏、間奏、尾奏的設計,拍弦、悶音、敲扳等技巧的運用等等,總的感覺你既是一個指揮,又是一個身兼數職的演奏***唱***者,真的很有挑戰性。而這些過程的實現都需要樂理的支援,基本上還就是那句老話“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了半天樂理還是要用的,親自編一些東西再回來看理論,體會更多。
在這一臺階我也是剛入門,我想突破的方法只有多聽、多做、多動腦。聽真的很重要,任何音樂都會對你的彈奏有所啟發,不斷的開闊耳界總能使你更有創意;親自編曲的提高會很大,有很多吉他彈奏上的細節只可意會,只有親自做過才能體會到。
指彈我還是門外漢,論壇裡有很多資料可供學習研究,尤其是華東少年兒童的那篇文章《一般的“民謠吉他er”玩轉美國指彈吉他的基礎》確實讓人很受啟發。編曲應該也是指彈很重要的一塊,論壇裡也許應該多一些編曲方面的東西。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