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自學多久能學會

  吉他自學多久我們才能夠學會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1.僅僅只是學會的話還是比較容易的,對於一般的流行歌曲的彈唱是很簡單的,學習樂器有一個共通的特點,就是勤於練習,不管你的樂感、節奏感好或不好。對於吉他來說,多長時間能學會因人而異,一般新手的話,真正能彈唱,可能最多需要一個月,具體多長時間能學會我也說不好,也許一個星期就可以了,主要是你勤奮的程度吧!

  2.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好開始你要學一些基礎知識,然後學入門課程,這裡面你會學到很多,例如和絃,大調小調等。然後就是學彈唱。一般是由易到難,基本的彈法學會了剩下的就是多多練習了。練習更重要。

  建立與糾正吉他的演奏姿勢

  準備:吉他,鏡子,譜架

  1:吉他

  要求手感要好

  一反好手感的吉他是建立或糾正姿勢的首要前提,手感不好的吉他會導致動作的扭曲與僵硬等問題。

  2:鏡子

  要求足夠大,以便能照顧到你的左右手甚至全身。

  如果有老師的話,老師可以幫你建立正確的姿勢,但一般情況下人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把學到的馬上鞏固,所以還是要自己回去慢慢鞏固的,此時自己在家裡就要藉助鏡子來檢查自己的姿勢,減少出錯的機會與鞏固錯誤動作的機會。

  沒有老師指導時鏡子的作用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因為自學對正確的動作難以有清晰的認識,所以比較麻煩。我想,對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方法。我能想到的方法是:準備兩面鏡子,一面要能照到全身,一面要能靈活移動。我們平時就要留意一些示範性的動作了,此時再結合教材上的理論,然後對照鏡子不斷地檢查自己的姿勢----包括坐姿與手的姿勢等等。能照到全身的鏡子就用來檢查坐姿與整體的姿勢,可移動的鏡子則用來檢查左右手的姿勢***這一點在後面還會談到***。

  3:譜架

  要求能自由升降且牢固

  這時的譜架不是用作放譜,而是用來放前面提到的鏡子的。因為手的動作比較細,所以要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對照,所以要經常移動鏡子來觀察,利用譜架來放鏡子就比較方便,而且譜架還能從高低不同的位置移動,很方便。順便提醒一句,請大家注意不要讓鏡子從譜架上掉下來了。

  4:人

  要求經常能經常動腦

  其實這是最重要的一樣東西了。我們在改正動作時我認為應該優先考慮動作的舒適性。但是如果某種動作令你感到彆扭時可能會有兩種情況:一是這根本就是錯誤的動作,二是可能因為改正後的動作和原來的錯誤動作相差太遠,這時就不應只考慮舒適性了。

  總之一句,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要不斷地對照,比較,最重要的還是要多思考。這句話說得容易做起來難,大家還是多努力吧。

  怎樣儘快提高視奏能力

  最佳方法就是儘可能多地找不同的樂譜視奏,進步的速度還取決於你總的音樂教育情況,所受的教育越完整,就越能預測到下一個樂句或聲音的邏輯結構,視奏決大多數是由不斷的推測和預測組成。聽音樂多的人會發現,有時自己彷彿能夠預測下一段是什麼聲音.......一樣的道理,視奏不過更為明確和直接。

  總的講提高視奏能力要靠多多視奏,並且加強全面音樂理論學習。

  我覺得一般的吉他學生應當去學習和了解現代音樂,但沒有必要去過多地練習它們,尤其那些擺脫了傳統作曲技法寫成的、處於實驗狀態吉他作品,當然了,如果一個專業吉他學生學習到了需要彈奏現代音樂作品的水平,那麼他***她***也就基本不存在視奏的問題。

  業餘愛好者更沒有必要過多去接觸現代音樂,當然,現實中現代音樂也不是容易見到的。

  我個人以為,前人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典範,在沒有很好地瞭解和學習它們之前,盲目地、象趕時髦一般去學習和鑽研現代音樂***即先鋒音樂***是意義不大的,尤其對於演奏專業的學生。作曲專業的學生倒是應當向德彪西他們學習.........

  再說,成功的現代音樂作品決不會是沒有規律可循的,有時它的旋律可能象夢遊,但必定有另一種規律貫穿其中,有時它的和聲可能完全出乎預料,也必定會有它的特色。

  如果一部作品完全失去了規律和統一,連作者自己也講不出個所以然來的話,那麼它必定違背了美學的基本原理,這種作品我們誰都能寫得出來,更沒有研究和學習的價值。

  建議您閱讀鍾子林老師《西方現代音樂概述》,或韋爾頓..馬逵斯的〈二十世紀的音樂語言〉這兩本書,之所以提這兩本是因為它們很容易買到並且很好.

  視奏的幾點要領:1.努力建立準確的指板音位感和常用和絃手指定勢。 2.不要輕易彈錯音,不怕慢,就怕錯,一定不要圖快。 3.注意左手指不要輕易離開,因為大多數作品前後連貫性很強,手指往往可以象螃蟹一樣爬動的。 4.儘量不要打亂節拍時值的關係,實在不行可以先打打拍子、唱唱節奏。 5.全面加強音樂理論學習,至少應當把《和聲學》《復調》《曲式》這三門課作個大體的瞭解。 6.切記不要沒看準就亂彈,然後隨意的重複,我在教學中給這種現象取名為“練習做結巴”。

  如果樂曲是初次見到,我不會連看也不看立刻開始“視奏”,總得了解一下它的調性、織體特點、指法安排等,作到心中有個大體的輪廓再去動琴,先讀譜再動琴,這好象是個常識吧。

  您的那種不讀譜就視奏的方法我倒很佩服,我承認我做不到。

  但是,您說的那些樂曲,我用我的辦法視奏,我的自我感覺還是很快的,基本上可以用比較慢的速度一遍走下來,我就這麼點水平,我能作到的是第一遍基本沒有錯音,節奏大體準確、速度慢一倍到兩倍或更慢***視樂曲標定速度而定***。象音色控制、曲情處理等我作不到,我想那也不應當是初次視奏的任務。***責任編輯:admin***

  另外,我們不過是在討論怎樣提高視奏能力,我也從未聲名我視奏怎樣怎樣,我很多朋友是搞樂器演奏的,視奏的都不錯***我個人感覺***,怎麼,您覺得視奏是很難很難,很值得您來詰問和大驚小怪的嗎??

  1.現代作品大多沒有經受時間的考驗,究竟是精品還是糟粕應當讓後人去研究,我的看法是:一般學生學現代作品是浪費寶貴的時間。就象你讓一個高中生去鑽研量子力學、黑洞......在那些尚處在實驗階段的作品上耗費寶貴的精力不太值得。

  2.我個人以為如果連經典作品都掌握不好的話,最好不要去動現代作品。如果在經典作品上下了很大工夫,視奏一般也就問題不大了。

  3.音樂可以分流行音樂、古典音樂、現代音樂,這種區分固然是人為的,是前人的總結,我上學時老師講的是大體上把1900年以後的音樂視為現代音樂,但這種區分是可動的,如果現代音樂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若干年後音樂史上會把它歸於古典音樂........

  4.吉他視奏並不比鋼琴難,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可能我早年的鋼琴課成績不佳的緣故吧。

  5.您如果學會耐心讀譜,在心中默默編配指法,動琴前先多動腦的話,視奏就不是什麼神祕的事情。反正我不喜歡那種結結巴巴、錯音大把的視奏,心中沒有數的話我寧可多看幾遍樂譜,您不覺得讀譜非常非常重要嗎???

  開始視奏時,一定要非常仔細地、緩慢地彈奏,對偶爾的停頓和錯誤不要介意,必須完整地走下去,直到樂曲結束或一個樂段結束,然後再用這樣的速度重複幾遍,直到你能夠連貫地並且沒有錯誤地演奏為止............

  約-霍夫曼則認為真正意義上的視奏應當在能夠把樂譜背個大概時再開始。

  究竟什麼是“視奏”?

  好象有的朋友認為,象吉他比賽一樣,抽籤拿到樂譜***從未見過的***馬上開始操琴,其實不是這樣的。

  視奏只是學習新樂曲很多步驟中的一步,在這一步之前還有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讀譜和分析,讀譜和分析應當達到什麼目的呢?個人以為:瞭解調性佈局、演奏順序、和聲配置、織體特點、唱出大體的旋律、瞭解或安排左手指法等,同時在相應的難點部分作出標記,作到心中有數才能開始“視奏”。也就是說,不可能是拿到樂譜馬上動手的,除非比較簡單的東西。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