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是什麼意思有什麼核心要素
全球治理理論是順應世界多極化趨勢而提出的旨在對全球政治事務進行共同管理的理論。那麼你對全球治理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全球治理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全球治理的概念內涵
根據“全球治理委員會”的定義:治理是個人和制度、公共和私營部門管理其共同事務的各種方法的綜合。它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其中,衝突或多元利益能夠相互調適並能採取合作行動,它既包括正式的制度安排也包括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由此可見,全球治理的基本特徵包括:一是全球治理的實質是以全球治理機制為基礎,而不是以正式的政府權威為基礎。二是全球治理存在一個由不同層次的行為體和運動構成的複雜結構,強調行為者的多元化和多樣性。三是全球治理的方式是參與、談判和協調,強調程式的基本原則與實質的基本原則同等重要。四是全球治理與全球秩序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絡,全球秩序包含那些世界政治不同發展階段中的常規化安排,其中一些安排是基礎性的,而另一些則是程式化的。
全球治理的核心要素
全球治理的核心要素包括五個方面:
一是全球治理的價值。即在全球範圍內所要達到的理想目標,應當是超越國家、種族、宗教、意識形態、經濟發展水平之上的全人類的普世價值。
二是全球治理的規制。即維護國際社會正常秩序,實現人類普世價值的規則體系,包括用以調節國際關係和規範國際秩序的所有跨國性的原則、規範、標準、政策、協議、程式等。
三是全球治理的主體。即制定和實施全球規制的組織機構,主要有三類:1各國政府、政府部門及亞國家的政府當局;2正式的國際組織,如聯合國、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3非正式的全球公民社會組織。
四是全球治理的客體。指已經影響或者將要影響全人類的、很難依靠單個國家得以解決的跨國性問題,主要包括全球安全、生態環境、國際經濟、跨國犯罪、基本人權等。
五是全球治理的效果。涉及到對全球治理績效的評估,集中體現為國際規制的有效性,具體包括國際規制的透明度、完善性、適應性、政府能力、權力分配、相互依存和知識基礎等。有學者把上述五個核心要素轉化成五個問題:即為什麼治理、如何治理、誰治理、治理什麼、治理得怎樣。
全球治理的基本模式
在各治理主體參與全球治理的過程中,由於其自身特色以及在國際體系中的不同地位,體現出三種不同的治理模式:一是國家中心治理模式。即以主權國家為主要治理主體的治理模式。具體地說,就是主權國家在彼此關注的領域,出於對共同利益的考慮,通過協商、談判而相互合作,共同處理問題,進而產生一系列國際協議或規制。二是有限領域治理模式。即以國際組織為主要治理主體的治理模式。具體地說,就是國際組織針對特定的領域如經濟、環境等領域開展活動,使相關成員國之間實現對話與合作,謀求實現共同利益。三是網路治理模式。即以非政府組織為主要治理主體的治理模式。具體地說,就是指在現存的跨組織關係網路中,針對特定問題,在信任和互利的基礎上,協調目標與偏好各異的行動者的策略而展開的合作管理。
全球治理的制約因素
當然,當前的全球治理也面臨著諸多制約因素,所以對全球治理的前景不能抱過分樂觀的態度。這主要體現在:一是各民族國家在全球治理體系中極不平等的地位嚴重製約著全球治理目標的實現。富國與窮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不僅在經濟發展程度和綜合國力上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作用也極不相同,它們在全球治理的價值目標上存在著很大的分歧。二是美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冷戰結束後它加緊奉行單邊主義的國際戰略,對公正而有效的全球治理造成了直接的影響。三是目前已有的國際治理規制一方面還遠遠不盡完善,另一方面也缺乏必要的權威性。四是全球治理的三類主體都沒有足夠的普遍性權威,用以調節和約束各種國際性行為。五是各主權國家、全球公民社會和國際組織各有自己極不相同的利益和價值,很難在一些重大的全球性問題上達成共識。六是全球治理機制自身也存在著許多不足,如管理的不足、合理性的不足、協調性的不足、服從性的不足和民主性不足等。
全球治理的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