諱莫如深的成語故事

  成語產生的年代很早,當中保留了許多的古漢語特點,這些特點尤其體現在字詞方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的主人公簡介

  原莊公

  春秋時期原國國君,伯爵。魯莊公十八年***前676年***,虢公、晉侯晉獻公、鄭伯鄭厲公派原莊公到陳國迎接王后陳媯到京師,即惠後。魯莊公二十一年***前673年***夏,鄭、虢二國聯軍攻洛陽,送周惠王閬復位,殺王子頹及五大夫。原伯原莊公說:“鄭伯效尤,其亦將有咎。”五月,鄭厲公去世。

  的典故

  春秋時,魯莊公有好幾個妻妾。他的妻子哀姜沒有生育,於是她的妹妹叔姜跟著嫁給莊公,並生了一個兒子叫啟。而哀姜與莊公感情不好,與莊公的庶***妾所生的稱庶***兄慶父私通。

  莊公最寵愛的是孟任。孟任生了一個兒子叫般,莊公一心想使公子般繼承君位。莊公的妾成風,也生了一個兒子叫申。成風希望申能繼承君位,就請魯莊公的弟弟季友幫忙。但是季友認為,公子般的年齡比公子申要大,沒有答應。

  不僅是莊公的妻妾想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國君,就是莊公的庶兄慶父也想繼位,並且得到了莊公的庶弟叔牙的支援。莊公病重時就問過叔牙,他死後由誰繼位最合適。叔牙就向他推薦慶父。這當然不合莊公的心意,接著他問季友,季友表示,願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扶植公子般繼位。

  公子般長大成人後,與梁氏女相愛。一天,有個叫犖***luò***的養馬人唱了首歌調戲她。公子般知道後,就叫人用鞭子抽打了犖一頓。犖對公子般懷恨在心,便投靠慶父打算伺機報復。

  莊公死後,季友設計毒死了叔牙,準備立公子般為國君。正巧這時公子般的外祖父也病死,他就去弔喪。慶父認為這是奪君位的好機會,就派養馬人犖去把公子般殺了。季友得知這個訊息,知道是慶父主使這件事的,接下去一定不會放過自己,就逃到陳國去避難。

  莊公的妻子哀姜見公子般已死,就慫恿慶父繼位。但慶父考慮到莊公的庶子公子申和公子啟都在,自己繼位還不是時候。由於公子申年長,很難控制他,公子啟年僅八歲,又是哀姜妹妹生的,所以最後立公子啟為國君。這就是魯閔公。

  兩個合計定當後,就為公子般發喪。慶父還借發訃告為名,出奔往齊國,爭取齊桓公的支援。不到兩年,慶父殺了閔公,準備自己當國君。人們見他殺了兩個國君,太殘暴了,紛紛起來反對。逃到陳國的季友乘機號召魯國人民殺死慶父,慶父嚇得逃往齊國。季友回國後,立公子申為國君,這就是魯僖公。後來,慶父被逼得走投無路只得自殺。

  孔子《春秋》中記載這段歷史時,輕描淡寫地說,莊公死的那年,公子般死去,慶父到齊國去並不明記其事。後來,闡釋《春秋》的《穀梁傳》在評論這件事時說,慶父明明是出奔到齊國的,卻說是到齊國去的。為什麼這樣記載呢?那是因為事件重大,如實記載會傷臣子之心,所以隱瞞起來不說。孔子沒有將這段歷史寫進《春秋》,人們說他是“諱莫如深”。

  的啟示

  如今諱莫如深這個成語指把事情隱瞞得很緊,在面對有悖到的的事情,希望小朋友們都能勇敢的站出來揭露,因為隱瞞只會助紂為虐。但是對於重大事件,就如孔子並未將這段歷史寫進《春秋》,是怕如實記載會傷臣子之心。總之,大家要有自己評判標準。

  的延伸

  【注音】 huì mò rú shēn

  【出處】《穀梁傳·莊公三十二年》:“諱莫如深;深則隱。”

  【解釋】 諱:隱諱;深:事件重大。原意為事件重大,諱而不言。後指把事情隱瞞得很緊。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狀語;隱瞞的再沒有比這更深,更緊了;唯恐別人知道。或指沒有比這一事情或問題更犯忌的了。

  【近義詞】 祕而不宣、守口如瓶、高深莫測 、三緘其口

  【反義詞】心直口快、旁敲側擊、直言不諱

  【年代】古代

  【例句】對漏毒氣事件,廠方諱莫如深,不願接受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