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火如荼的成語故事
如火如荼原比喻軍容之盛。現用來形容旺盛,熱烈或激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春秋時代末期,吳國國王夫差連續征服了越國、魯國和齊國,雄心勃勃,又繼續向西北進軍,打算一鼓作氣征服晉國。
可正在這個時候,越王勾踐抄了吳王的後路。他帶領軍隊一直打到吳國的國都姑蘇***蘇州***,又派人馬佔據淮河,把吳王的退路切斷了。
這訊息給吳王夫差當頭潑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驚,立即召集文臣武將商量對策。大家說,現在退回去等於兩頭打了敗仗,還會兩頭捱打;如果能打敗晉國,就等於在諸候國中當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踐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經拿定,當務之急是儘快征服晉國。考慮再三,決定出奇制勝。
一天傍晚,吳王下達了命令。全軍將士吃得飽飽的,馬也喂足了草料。從全軍中挑出三萬精兵強將。每一萬人擺成一個方陣,共擺三個方陣。每個方陣橫豎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頭的都是軍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個大夫負責。每一個方陣由一名率領。中間的方陣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幟,白弓箭,由吳王自己掌握,稱為中軍;左邊的方陣,紅盔紅甲、紅衣服;右邊的方陣則一水兒黑色。半夜出發,黎明時分到達離晉軍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剛剛顯出亮色,吳軍鼓聲大作,歡呼之聲震天動地。
晉軍從夢中醒來,一看吳軍那三個方陣和聲威氣勢,簡直都驚呆了:那白色方陣,“望之如荼”——像開滿白花的茅草地;那紅色方陣,“望之如火”——如熊熊燃燒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陣,簡直就像深不可測的大海。
故事出自《國語·吳語》。成語“如火如荼”,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
【讀 音】rú huǒ rú tú
【五筆編碼】vova
【英 語】blazing like a raging fire
【德 文】mitlodernderBegeisterung
【釋 義】荼:開白花的茅草。像火那樣紅,像荼那樣白。原比喻軍容之盛。現用來形容大規模的行動氣勢旺盛,氣氛熱烈。
【用 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也可以比喻生命力強的植物。
【押韻詞】捶胸跌足、學而後知不足、下帷攻讀、似有如無、調絲弄竹、黃公酒壚、坐鎮雅俗、清曠超俗
【近義詞】方興未艾、轟轟烈烈
【反義詞】無聲無息,冷冷清清,悄然無聲,水火不容
【注意 】荼tú不要念成chá
【正音辨形】正音:“荼”不能讀作“chá”,讀“tú ”。辨形:“荼”不能寫作“茶”。
【成語接龍】如火如荼 → 荼毒生靈 → 靈蛇之珠 → 珠歌翠舞 → 舞文飾智
相關人物介紹:
夫差***約前528年-前473年***,姬姓,吳氏,春秋時期吳國末代國君,闔閭之子,前495年─前473年在位。前494年於夫椒之戰大敗越國,攻破越都***今浙江紹興***,使越屈服。此後,又於艾陵之戰打敗齊國,全殲十萬齊軍。前482年,於黃池之會與中原諸侯歃血為盟。夫差執政時期,吳國極其好戰,連年興師動眾,造成國力空虛。勾踐不忘會稽之恥,國力逐漸恢復。趁夫差舉全國之力赴黃池之會時,越軍乘虛而入,並殺死吳太子。夫差與晉爭霸成功,奪得霸主地位後匆匆趕回。前473年,越再次興兵,終滅吳國,夫差自刎,時年55歲。
人物評價:
子貢:"吳王為人猛暴,群臣不堪;國家敝以數戰,士卒弗忍;百姓怨上,大臣 內變;子胥以諫死,太宰嚭用事,順君之過以安其私:是殘國之治也。"
陸賈:"昔者吳王夫差、智伯極武而亡。"
曹操:"恃武者滅,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聖賢之於兵也,戢而時動,不得已而用之。"
傅嘏:"昔夫差勝齊陵晉,威行中國,不能以免姑蘇之禍;齊閔闢土兼國,開地千里,不足以救顛覆之敗;有始不必善終,古事之明效也。"
左思:"春秋之際,要盟之主。闔閭信其威,夫差窮其武。內果伍員之謀,外騁孫子之奇。勝強楚於柏舉,棲勁越於會稽。"
司馬貞:"夫差輕越,取敗姑蘇。甬東之恥,空慚伍胥。"
牛僧孺:"昔夫差信伍員,初善也,任宰猓終惡也,初善霸天下,終惡滅全吳,前慶後殃者,皆身也。"
陸龜蒙:"香徑長洲盡棘叢,奢雲豔雨只悲風。吳王事事堪亡國,未必西施勝六宮!"
胡曾:"吳王恃霸棄雄才,貪向姑蘇醉醁醅。不覺錢塘江上月,一宵西送越兵來。"
周曇:"信聽讒言疾不除,忠臣須殺竟何如。 會稽既雪夫差死,泉下胡顏見子胥。"
張詠:"由來邪正是安危,不信忠良任伯嚭。自古家家有容冶,何須亡國殢西施。"
范成大:"縱敵稽山禍已胎,垂涎上國更荒哉。不知養虎自遺患,只道求魚無後災。夢見梧桐生後圃,眼看麋鹿上高臺。千齡只有忠臣恨,化作濤江雪浪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