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火燎原的成語故事
成語是詞的固定組合形式,是作為一種現成的語言單位存在於語言之中。它集凝練、形象於一體。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如火燎原的成語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如火燎原的意思:
如火在原野燃燒。比喻聲勢很大,難於阻抑。燎,燒;原,原野。
:
商湯原是夏朝的屬國商國的國君。由於夏朝末代君主夏桀昏庸暴虐,荒淫無道,惹得民眾抱怨不斷,眾叛親離。趁此時機,商湯在賢臣伊尹的輔佐下揮師伐夏,推翻夏朝。商湯建立商朝後,將國都定在了亳。在以後三百年當中,都城一共搬遷了五次。這是因為王族內部經常爭奪王位,發生內亂;再加上黃河下游常常鬧水災。有一次發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遷都。
從商湯開始,王位傳了二十代傳到盤庚手裡。盤庚是個能幹的君主。他為了改變當時王族內部的混亂及社會不***局面,決定再一次遷都。但是他的想法卻沒有得到商朝貴族的支援,大多數貴族都貪圖安逸,不願意搬遷,都希望能夠改變盤庚的想法。一部分有勢力的貴族甚至還煽動平民起來反對,鬧得人心不安。
盤庚面對強大的反對勢力,並沒有動搖遷都的決心。他把反對遷都的貴族找來,耐心地勸說他們:“我要你們搬遷,是為了想***我們的國家。你們不但不諒解我的苦心,反而發生無謂的驚慌。罪惡是容易滋長的,正如燎原的大火。等它燃燒起來,連線近都不可能,又怎麼可以撲滅呢?如果真到了這個地步,那你們可是咎由自取,不是我的過失!”
由於盤庚堅持遷都的主張,終於挫敗了反對勢力的阻撓。他帶著平民和奴隸,渡過黃河,遷都到殷。在那裡,盤庚勵精圖治,大力整頓朝政,從而使衰落的商朝開始復興,人們生活逐漸殷實起來。以後的二百年裡,商朝一直沒有再遷都,所以後世又稱商朝為殷朝或殷商。
經過數千多年的漫長歲月,商朝國都早已變成廢墟。到了近代,人們偶爾在安陽小屯村一帶發掘出大量古代遺物,經反覆研究,證明那裡曾是商朝國都的遺址,就稱它為“殷墟”。
在殷墟發掘的遺物中,還發現了大量的青銅器皿和兵器,種類繁多,製作十分精巧。同時發現一個名為“司母戊”的大方鼎,重量有八百七十五公斤,高一百三十多釐米,大鼎上下均飾以精美的花紋。出土這樣大的青銅器,說明在殷商時期,冶金的技藝都已達到很高的水平。盤庚遷殷之後,社會***,商朝的生產力得到了很大發展,人民可以專注於社會生產,因此才能製作出如此精美的禮器。
——《尚書·盤庚上》
如火燎原的成語點撥:
盤庚遷都之所以能夠成功,與其如火燎原的決心和敢於衝破阻重重阻擾的勇氣,以及不貪圖眼安逸生活的憂患意識密切相關。這場變革之後,商朝在盤庚等的勵精圖治下,逐漸走向復興之路,創造出輝煌燦爛的文化。不難看出,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變革有時候是不可避免地,也是非常必要的。國家可以通過變革朝前邁進,甚至呈現跨躍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