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陘之戰背景有哪些

  井陘之戰作為用名的以少勝多之戰,被後世研究者無限的拔高,使之神化!而關鍵的制勝之道卻往往被忽視。後人往往糾纏於“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或者是探討背水之戰的神奇!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井陘之戰背景,希望你喜歡。

  井陘之戰背景介紹

  公元前205年,項羽在彭城擊敗劉邦,本來看漢軍勢大投靠劉邦的諸侯,看到劉邦戰敗紛紛脫離劉邦,這使得許多諸侯紛紛選擇中立,嚴重威脅漢軍側翼,為了擺脫這一不利局面,劉邦採納了張良等人的建議,制定了正面堅守、側翼發展、敵後襲擾的戰略方針。派漢軍開闢北方戰場,逐次殲滅黃河以北的割據勢力,向楚軍側背發展,就是這一戰略計劃的重要環節之一。公元前205年,曹參、韓信首先率軍擊滅了魏王豹,平定魏地。當時,黃河北北方尚有代***今山西北部***、趙***今河北南部***、燕***今河北北部***三個割據勢力,雖然是三個中立割據,但漢為了擴大勢力是必須要消滅的三個牆頭草。漢要滅楚,就必須先翦除這些諸侯國,使項羽陷於孤立。韓信針對這些割據勢力只圖據地自保、互不救援的弱點,便向劉邦提出進一步開闢北方戰場,逐次消滅代、趙、燕,東擊田齊,南絕楚軍糧道,對楚軍實施側翼迂迴,最後同劉邦會師滎陽的作戰計劃。它得到了劉邦的讚許和批准。

  井陘之戰的影響

  劉邦起於秦地,項羽起於楚地,魏、趙都是戰國時期與秦楚並列的強國,此二國歸屬哪一方,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楚漢雙方的實力,漢軍滅趙,楚國爭奪趙國失敗,這是才楚漢戰爭的最大的轉折點。項羽爭奪趙國失敗,司馬遷為了不影響項羽的英雄形像,項羽在漢二年六月至漢三年六月,整整一年內項羽的行蹤都沒有記載。這就是為什麼司馬遷給讀者的感覺是項羽雖然“戰無不勝”但越打越弱,地盤越打越少的原因,不是項羽沒有敗仗,是司馬遷沒有記載而已。

  井陘之戰漢軍勝利的關鍵

  此戰關鍵之處就是孫子兵法所說:知己知彼。作為掌握孫子精髓的韓信無疑很好的繼承了這種兵權謀,把它和巧妙的戰術配合在一起構成完美戰役。軍事的佈局不在於你有多麼完美的戰術設計,有多麼精妙的奇思異想。關鍵在於你如何把握戰術的節奏,把每個環節都絲絲入扣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去完善它,而不至於一步錯,滿盤輸!而韓信運用高階間諜巧妙背水破敵殊成絕響,井陘之戰制勝之道不在於背水之陣有多奧妙,在於韓信知道敵軍實際的情況,對症下藥!井陘之戰制勝之道不在於韓信的奇兵正兵配合的如何神奇如何“哲學”,在於韓信有把握取得敵軍大營,故做疑雲!

  井陘之戰的勝利,很多人把他完全歸功於韓信,雖然韓信的謀劃佈局成就此戰無疑為最大功臣,但是張耳的作用同樣不能忽視,而張耳幾乎除井陘之戰外沒有參與各個戰爭,想必此戰功勞不小,是此戰的關鍵人物。張耳和陳餘曾經是好朋友,共伺一主,後來才鬧翻,但是人脈不會一下俱斷,想必趙軍中必有其高階將領被張耳策反或則本就是張耳的人“身在曹營,心在漢”。此戰出擊,有高階間諜通風報信加上裡應外合,使韓信完全可以知己知彼,從容佈局!

  知道陳餘的計劃和用心後,韓信對症下藥,佈置一個完美的陷阱等著陳餘跳下去。第一步韓信派兩千輕騎持赤幟,埋伏在山道中,韓信授予錦囊:明天作戰的時候,我誘敵撤退,趙軍肯定空壁追我,你們快速衝到大營拔掉趙幟還上漢赤幟。這裡我們可以推測:韓信為何這麼肯定趙大營空壁?是早就清楚趙軍的佈置還是深信自己的誘敵政策可以讓趙軍全部追擊?我想以韓信的名將風格必然不會把勝利寄託對方的愚蠢上,而陳餘出戰連大營都不顧亦覺得過分愚蠢。我以為是韓信早有安排,或則大營中有其內應,奇兵到趙營後,立即裡應外合。

  第二天,韓信胸有成竹的告訴手下:“今日破趙會食!”屬下不知道其奧妙,半信半疑,詳應曰:“諾。”。韓信和張耳帶士兵親自誘敵***知道陳餘要一戰而擊潰之,非自己親自出面不可***。而派萬餘人至水東岸背水而陣,背水成陣可以保護自己的後翼和側翼不受攻擊,全力正面抵抗敵軍的進攻,而且使對方的軍隊無法展開,優勢數量無用武之地。最重要的一點是由於新兵軍心不齊,而背水則無法逃跑,惟有奮力做戰,才可死裡求生,這樣極大的激勵士氣。背水之戰讓人想起不久前項羽的鉅鹿之戰,同樣是軍心不齊,而破釜沉舟。都是屬於“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不過項羽是激發求戰欲主動進攻,而韓信則是激發士氣拖住敵人。韓信早年曾經投靠項梁為兵,項梁死後歸屬項羽,項羽提拔為郎中,作為近臣,隨在項羽左右。韓信在霸上亡楚歸漢,按行蹤應該參加了鉅鹿之戰!想必其破釜沉舟的效用使韓信身有體會,韓信把他拿來活學活用可見高明;而另一個也經歷鉅鹿之戰的陳餘見此卻沒有任何警覺,以為韓信不會用兵而輕視之,如此無長進乎,亦讓人感嘆!

  趙軍一時擊敗不了漢軍就想回營***可見素質之差,沒有老兵的堅韌性,全憑一時之氣作戰,典型的沒有訓練的新兵***,此時發現大營的旗幟變成漢軍旗幟,立刻軍心崩潰,四處逃散,主將連殺數人都無法維持紀律,漢軍趁機反攻一舉破趙軍,接著追殺陳餘殘軍,張蒼追殺陳餘於汦水上,漢軍又擒拿趙王歇,趙國被漢軍一舉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