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八單元知識點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是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八單元學習的知識,你都掌握了嗎?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1. 美蘇從戰時的同盟關係轉變為戰後的敵對關係主要原因是:兩國在社會制度和國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劇

  2. 美蘇冷戰開始的標誌是:1947年3月,杜魯門主義的提出,其核心是“遏制共產主義”,“冷戰”,是指除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敵對行動

  3. 美國“冷戰”政策的內容:杜魯門主義***政治***、馬歇爾計劃***經濟******實質是通過經濟控制西歐***、北約***軍事,1949***,蘇聯的應對措施:1949年,經濟互助委員會、1955年華約***歐洲出現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的局面,美蘇兩極格局形成***

  4. 德國分裂和朝鮮分裂,是美蘇冷戰的結果

  5. 歐洲走向聯合的關鍵因素是:法德矛盾的化解

  6. 1967年成立的歐共體由三個部分組成:1951年,《巴黎條約》歐洲煤鋼共同體、1957年,《羅馬條約》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

  7. 戰後日本經濟恢復發展的基礎是,美國推動的民主改革

  8. 不結盟運動形成的標誌是,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會議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召開

  9. 不結盟運功的特點是:非集團、不結盟,20世紀70年代的重要任務是反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行動綱領是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10. 東歐劇變的實質是社會制度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波蘭是第一個發生劇變的國家

  11. 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蘇聯解體的直接原因是戈爾巴喬夫改革

  12. 兩極格局瓦解的標誌是,蘇聯解體

  13. 當今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強。多極化趨勢加強

  14. 世界政治格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經濟力量中心的轉變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八單元材料題

  1.***2016·江蘇單科·23******13分***1946年,美國和蘇聯兩國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報告,對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兩國間的“冷戰”產生了影響。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國駐蘇大使館代辦凱南向美國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長電報”。電文中認為,克里姆林宮對世界事務的認知根源於蘇聯傳統的不安全感。為了求得安全,他們從未考慮與對手達成妥協,而是要將對手置於死地。凱南還將蘇聯描繪為一個專制傳統早已與意識形態強制相整合的國家,因而它認為外部世界是敵對的。美國必須把對付蘇聯放在美國對外政策的首位。

  ——摘編自周建明《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基本邏輯》等

  材料二 蘇聯駐美大使諾維科夫寫了一篇名為《戰後美國的外交政策》的報告。報告認為,戰後美國爭霸世界的動因是壟斷資本的帝國主義擴張。美國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其競爭對手被削弱的時機,其資本已滲透到世界的許多國家,加強了在世界的經濟地位。美國正在從國外和國內兩個方向,集中反動力量對蘇聯進行包圍。美國已成為蘇聯的對手。美國正運用著資本和軍事這兩種武器妄圖達到其稱霸世界的目的。

  ——摘編自劉子奎《二十世紀東西方關係》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概括凱南“長電報”的主要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長電報”中提到的美蘇已由戰時盟友變為“對手”這一變化產生的原因。***6分***

  ***2***據材料二,概括諾維科夫報告的主要內容。***3分***

  ***3***據上述材料,歸納凱南“長電報”和諾維科夫報告核心內容的共同之處,指出這兩個報告形成各自認識的依據。***4分***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八單元材料題參考答案

  CAADB ACACB CA

  1.***1***內容:蘇聯的外交政策根源於其文化傳統;蘇聯外交具有不妥協的特點;蘇聯是美國最主要的對手。

  原因: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的對立;國家利益的衝突;美蘇成為最強大的國家。

  ***2***內容:美國加強對世界各地的經濟滲透;美國企圖全方位包圍蘇聯;美國的戰略目標是稱霸世界。

  ***3***共同:美蘇必然走向對抗;誇大對手的威脅。

  依據:“長電報”:蘇聯的專制傳統和意識形態。諾維科夫報告:美國的帝國主義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