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病人怎麼看病

  古代女病人為保護隱私拒絕男醫生,那病怎麼治??下面小編就告訴大家,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

  在古代社會中,男女兩性之間特別講究“男女有別和男女授受不親”的觀念,這種封建禮教的禁錮,使得古時候無數婦女,因為不願意在男醫生面前大方就診而過早喪命。

  據元代的元明善在《節婦》中記載:有一位寡婦馬氏不幸患上了乳房生瘡潰爛的病症,雖然此病帶給她無盡的痛苦,但是,她始終都不肯找男醫生為她治療***古代女醫生極少***,終因疾病惡化而喪命。據說,直到臨死,馬氏還是固執地表示:“寧死,此疾不可男子見。”試想,如果是婦科疾病,她們又會何等痛苦!

  古代即使是診看女人一般的病症,家主通常也會在生病的女人病床前設定紗帳或掛帷幔阻隔,醫生只能透過紗帳觀察女病人的氣色、舌苔等,並簡單問一些病症,完成“望、聞、問”三診。這三步隔著紗帳勉強可以完成,但中醫最重要的“切”診就是診脈卻不得不做。但古代女人最忌諱自己的芊芊玉手被別的男人摸到,嚴重者甚至認為被陌生男人摸過手就是“失貞”。

  據司馬光在《家範》中記載:有一個婦女丈夫死在了外面,她要帶著孩子把丈夫遺體揹回家鄉,可路上投宿時,男店主不讓她住,並把她強拉出去。之後,這位婦女竟認為被男店主拉過手屬於身子被汙,於是她竟用斧子砍剁自己的那隻手臂,令人恐怖!此例雖很極端,卻反映了當時女人貞節意識的強烈。

  所以,當女病人必須要男醫生診脈時,男醫生通常會戴上薄一點的手套,更多的則是在女病人手腕處搭上一塊手帕之類的東西進行阻隔,然後,男醫生才可號脈。最懸乎的,甚至還有懸絲診脈的說法,個人感覺這個是不靠譜的!

  女病人迴避男醫生在古代是對雙方都有益的,一方面保護了女人的隱私,另一方面也能使男醫生專心治病,避免色誘亂心。在宋洪邁的《夷堅志·丙》中記載:有個叫聶從志的良醫,長得也一表人才。一天,一個叫時邑丞的人的妻子李氏病重垂死,聶從志把她的病很快治好了。這個李氏長得很漂亮,作風卻比較隨便。他相中了聶醫生的品貌,便利用丈夫外出之機,謊稱生病,叫人請聶醫生到家裡再給她看病,誰知李氏見到聶醫生後竟對他說:“賴君復生,顧世間物無足以報德,願以此身供枕蓆之奉。”聶從志聽完嚇得趕忙逃了出去,從此再不敢上門。

  可見,古代的封建禮教真是坑死人,在男醫生為女病人診病過程中,它雖然也產生了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從最大限度地保護女病人的生命健康角度來看,它還是腐朽沒落的。當然,今天的社會中,男醫生和女患者之間也確實不乏趁機揩油的事情發生,但只要醫患雙方多注意一下,很多時候還是可以避免的。

  古代女病人的看病趣聞:

  古代男醫生給女病人診病講究很多回避規則,可是也有極個別的案例令人瞠目結舌。在保守的古代社會,竟也有醫生用故意曝光女病人隱私的方法來治病的奇聞。

  據清代胡廷光的《傷科彙纂》記載:有一位醫生在為一個腿骨脫臼的女病人治病時,只將病人腿部牽引端固定好,便迅速離開現場,留下女病人伸出的大長腿暴露在外。女病人不知就裡,越來越覺得難堪,竟“羞恐異常”,“猛然急縮左腿,不覺腿骨已入臼內”,一下子腿就好了。

  還有元末明初時,江蘇武進有一位叫徐迪的名醫,他竟然曾用公然脫掉女病人衣服的怪招來治病,並卻得了絕好的效果。據《武進縣誌》記載:有一位少婦得了“仰而不能俯”的怪病,其家人便找到徐醫生去為她看病。這位徐醫生來到之後,並不開方抓藥,而是當著眾人的面,迅速動手脫去了女人身上的衣服,女病人竟被脫得只剩下肚兜,霎時間,女病人反應過來,趕忙雙臂護住胸前,醫生和女病人這一連串動作竟達到了“其婦不覺用手力護,因得俯”的效果。

  現代醫學者分析上面的這些特例認為,這些醫生看似荒唐的做法,其實是有根據的,那就是他們採取的是所謂的“情志療法”,現在稱為“心理療法”。並認為上述醫生有意曝光女病人隱私,乃是心理療法中的“羞辱法”,用女人害羞的本能激發她們迅速產生防衛心理和行為,進而達到治病的目的。

  類似這種特殊治療女病人的案例還有,據清人魏之琇的《續名醫類案》記載:明末清初奇人傅青,曾治療過一位因鬱怒而患眩暈的婦女,藥方是“軟石湯”。他讓婦女的丈夫把一塊石頭煮軟後,給妻子喝軟石湯。丈夫煮了幾天幾夜,石頭還沒變軟。婦女被丈夫的愛所感動,起床一道來煮石頭。傅青見此情形,便說石頭是煮不軟的,你們的恩愛已驅走了病魔。這種療法竟然和現代人常說的“愛能療傷”不謀而合,果真是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