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之戰簡介

  東南亞戰場中的緬甸戰場。日軍經過初期的節節勝利,進入與盟軍的拉鋸戰,緬甸的膠著戰事死死拖住了日軍,牽制了日軍在太平洋戰場其他地區的軍事行動。緬甸戰事成為了東南亞戰爭的焦點,成為了日軍反勝為敗的標誌。

  緬甸之戰的爆發立刻成為影響中國和亞洲局勢發展的熱點,中國即將出兵緬甸的訊息立刻震動了西方世界。

  對中國的驚人之舉,世界輿論反響不一,英國政府則相當謹慎。

  在他們看來,緬甸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印緬省”,它在戰爭中的意義僅僅在於給印度構成一道外圍屏障。為了減少傷亡,他們可以放棄緬甸,退守印度。但對艱苦抗戰的中國來說,緬甸卻勢在必守,緬甸的淪陷與否直接關係到抗戰大後方的安危。

  在美國的干預下,印度英軍總司令韋維爾應邀飛抵重慶,到蔣介石的別墅商談緬甸問題。

  韋維爾身材魁梧,性格倔強,曾經參加過一戰,失去了左眼。在他生氣的時候,常常用剩下的那隻右眼蠻橫地瞪著對方,因此得了一個綽號——“憤怒的獨眼公牛”。此人性格傲慢,後來被倫敦1980年版《歷史百科全書》中稱作“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有成就和最不幸的之一。”

  韋維爾初到重慶時,帶來一群趾高氣揚的軍事助手和參謀,這些狂傲的不列顛軍官從走下飛機的那一刻起,就以一種西方人的優越俯視前來歡迎他們的中國人,並且公開把中國人口中的委員長蔣介石稱做“酋長”,意思是中國還是原始部落。

  為了抗戰,蔣介石還是很真誠地歡迎並宴請遠道而來的英國客人,他身著戎裝,滿臉微笑,親自在別墅庭院的大門口歡迎貴賓的到來,第一夫人宋美齡則親自為丈夫擔任翻譯。

  蔣介石顯然對即將開始的雙方會談持樂觀態度,因為大敵當前,英國人在太平洋戰場到處吃敗仗,因此他覺得這位英國會對他客氣一番,並就盟國的援華物資和中國軍隊參與緬甸共同防務等問題達成原則協議。

  不料會談剛開始,韋維爾就不顧起碼禮儀,當蔣介石的面宣讀了一份態度強硬的備忘錄,要求中國將“囤積在仰光的租借物資,部分轉入緬甸防務”,並規定中國軍隊入緬人數“不超過一個團”。

  韋維爾的態度很明朗:我們並不情願中國來插手緬甸防務,倫敦從來沒有忘記,中國在歷史上與緬甸曾保持過的那種宗藩關係。緬甸丟給日本人,將來打完仗還能收復,中國人去了賴在那裡不走,豈不是給大英帝國製造一個棘手的問題?

  蔣介石的熱情一下子被冷水徹底澆滅,氣氛一時很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