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北齊邙山之戰簡介

  北周北齊邙山之戰發生在564年,戰爭一共持續了兩個月的時間。北周派出的主要將領是宇文護,北齊派去的主要將領是高長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北周北齊邙山之戰

  北周與北齊之所以會發生這場邙山之戰是因為起初北周和少數民族一起攻打了突厥,但此時北周宇文護的家人還在北齊,他害怕家人受到傷害,便和北齊的皇帝說只要把家人放回來就停止攻打,可實際上北周在這之前就與突厥有了約定,不管情況怎麼變化,他們還會再次合作攻打北齊。於是北周北齊邙山之戰便爆發了。

  北周的皇帝宇文護將部隊分為三路,第一路是有尉遲迥帶領的,主要負責進攻洛陽。第二路的將領是權景宣,主要負責攻打汝南。第三路的將領是楊摽,主要負責功底濟源。楊摽的戰場經驗十分充足,而且幾乎是次次取勝,在這次的戰役中,因為他輕敵,被北齊擊敗了,最後向北齊投降了。

  北周的第二路軍隊在此次戰役中取得了勝利,佔領了豫州以及永州。而北齊的王世良被北周的權景宣圍困起來了,最後向北周投降了。蕭世怡看到王士良投降了,便也投降了。本來邙山是屬於北齊的,而邙山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山下就是溪谷,在這場戰役中,很多士兵都因為掉到了溪谷中從而喪命了。

  北周北齊邙山之戰中,宇文護表現的十分突出,雖然他這是第一次上戰場,可他卻表現的十分勇敢,戰爭快結束的時候,宇文護聽取了前輩的建議沒有繼續進攻,使得北周的實力儲存了很多。

  邙山之戰中的蘭陵王

  蘭陵王因為長相過於英俊,使得敵軍十分輕看他。所以在戰場上,他不得不用面具來遮擋他的面部。在邙山之戰中,蘭陵王也是使用同樣的方法。邙山之戰蘭陵王表現十分突出,據歷史記載,蘭陵王有武力、有智謀、有才能、也有膽識,在戰場上幾乎是次次取勝。

  邙山之戰蘭陵王的才能便都顯現出來了。在這場戰役中,參戰雙方是突厥和北周與北齊。在戰爭初期北周主動發起進攻,而北齊處於被動地位,損失慘重,眼看著就要被打敗了。這個時候蘭陵王出現了,他代表著北齊的利益,蘭陵王出現在城門外的時候,北齊的軍隊依舊不敢開城門,因為外界敵軍過於強大。

  北齊的軍隊沒想到眼前的這位將軍是來支援他們的,一方面是怕引狼入室,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蘭陵王戴了個面具,很難辨認。蘭陵王手上拿著一把利劍,身著鎧甲,十分勇猛,他帶領軍隊從北周的軍隊中衝出來,直到洛陽城下。在北齊知道他是蘭陵王后便急忙開啟城門,城裡的軍隊和城外的軍隊在蘭陵王的帶領下聯合起來向北周進攻,在很短的時間裡就把北周給攻破了。

  此次邙山之戰蘭陵王的出現不僅給戰爭帶來了轉機而且還取得了勝利。在邙山之戰後,蘭陵王的名聲更大了,蘭陵王給當時民眾所留下的光輝形象更加深刻了,也正因為邙山之戰蘭陵王取勝了,他還受到了北齊皇帝的獎賞,北齊皇帝提升了蘭陵王的官位。

  邙山之戰結果

  由於高歡退回之後立即率領主力捲土重來,戰場形勢又發生變化。東魏兵大肆反攻,衝殺過來。宇文泰的陣勢被衝散,難以招架,大敗而逃,東魏軍隊則乘勝大舉追擊。還是於謹、獨狐信等人收集西魏散卒從側面不斷襲擾東魏追兵,宇文泰才得僥倖逃脫,狼狽退回渭河上游。高歡將兵入陝,會議進止,部下封子繪、陳元康勸高歡乘勝追擊,定能一統兩魏。但其餘將領皆無鬥志,志氣衰竭,不敢再戰。

  其時宇文泰幾乎全軍覆沒,已成強弩之末,只要高歡軍至,必死無疑。只可惜高歡見眾將大多數志沮,便下令還軍,失去絕佳混一東西、進而一統天下的機會。

  而一直為宇文泰堅守桓農糧倉的王思政聽說西魏軍大敗的訊息,不僅不逃,反而讓人大開城門,自己解衣躺在城樓上,慰勉將士,以激勵士卒,表示自己的膽略。幾天後東魏兵殺到城下,見城門大開,又知道王思政的名聲,心中大怯,竟不戰逃走。諸葛亮的“空城計”乃演義所為,王思政的“空城計”實為正史所載。

  邙山之敗,西魏大敗,損失督將四百餘人,軍士被俘斬六萬人。宇文泰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六軍損失殆盡。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