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離之戰簡介

  鍾離之戰,中國南朝梁天監六年***北魏正始四年,507***,樑軍在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戰勝北魏軍的防禦作戰。亦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爭之一,結果南樑獲得勝利,甚至因此倖免於可能亡國的危機。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鍾離之戰圖片

  鍾離之戰戰役簡介

  鍾離之戰,亦名邵陽之役,發生於西元507年***南樑天監六年,北魏正始四年***,是梁武帝討伐北魏期間,兩軍以鍾離城及其鄰近之邵陽洲為主戰場的戰役,為該次大規模北伐行動中具關鍵意義的一戰,亦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爭之一,結果南樑獲得勝利,甚至因此倖免於可能亡國的危機。

  鍾離城是臨傍淮水的軍事要塞,由於地近建康,扼守淮南險要,自南北朝分裂以來,一直是雙方勢力必爭的戰略要地,歷史上曾發生多次戰事,尤其北朝的南征行動中,泰半以鍾離為首要目標,僅梁武帝在位期間,至少發生過三次爭奪戰。但因鍾離地勢險峻,加之北人不習水性,南朝方面取得了大部份的勝利。

  南樑天監四年***505年***,梁武帝決意北伐,命臨川王蕭巨集擔任總帥,北魏以中山王元英掛帥迎擊。兩軍皆號稱有眾百萬,實力在伯仲之間,但懦弱無能的蕭巨集竟在眾目睽睽下臨陣遁逃,樑軍頓時自亂陣腳,不戰自潰,北魏大軍一路進逼,兵臨鍾離城下,此時城內僅有三千名守軍。危急之刻,梁武帝派韋睿與曹景宗率二十萬大軍馳援,樑軍藉淮水暴漲之利,以水軍優勢搭配火攻,擊敗了不諳水性的北魏大軍,俘斬人數近三十萬。日本作家田中芳樹所撰之歷史小說<奔流>,便是以此戰為故事背景。

  鍾離之戰戰役背景

  梁武帝即位之初,北魏內部正處於動盪之中,不僅政治腐敗,又因連年對南朝發動戰事,人民不堪負荷沉重的賦稅及徭役,各地民變紛起,梁武帝認為這是北伐的良機,便命其弟臨川王蕭巨集擔任都督北討諸軍事,即北伐軍總指揮,尚書右僕射柳惔為副指揮,率領大軍進駐洛口***洛澗與淮水的交界處,今安徽淮南東北***。北魏方面得知訊息,便讓不久前在征伐南齊行動中建功封爵的中山王元英督軍迎戰。兩軍皆號稱有百萬之眾。

  戰事順著長江沿岸展開,東起青、徐***今江蘇北部、山東南部***,西達河南***今河南***,但以東方戰事最為激烈。雙方在區域性戰事互有勝負,如南樑的韋睿巧妙導引肥水,令水位高漲,再以水軍攻陷合肥,韋睿因此戰而名聲大噪,北魏軍士無不望而生畏,稱之為“韋虎”;北魏方面,楊大眼於河南戰場重挫樑軍,爾後又與邢巒合兵於宿預***今江蘇宿遷***,敗樑將藍懷恭並斬之。不久北魏又徵發北方六州約十萬人投入戰場,北魏軍勢益發壯大。

  另一方面,由蕭巨集所率領的南樑主力部隊,卻因主帥本身怯懦怕事,在攻陷樑城***今安徽壽縣***後便駐步不前,而部將呂僧珍又竭力勸阻大軍前進,蕭巨集內心遂萌生退意,樑軍內部對進兵與否展開了激烈爭執,魏軍風聞此事,亦譏諷蕭、呂二人為“蕭娘”及“呂姥”,與擁有“韋虎”稱號的韋睿適相對照[5]。隨後蕭巨集因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嚇得臨陣脫逃,此舉令樑軍士氣冰消瓦解,潰逃死傷近五萬人,這也讓正開拔洛陽的韋睿軍不得不撤退。被北魏視為“百數十年所未之有”[6]的南樑大軍開始呈露敗象。

  鍾離之戰戰役經過

  兵臨城下

  南樑軍因主帥逃跑而自亂陣腳,北魏軍看準時機,大軍一路往南,綿延四十餘城,在攻陷馬頭***今安徽蒙城***後,大軍來到由昌義之所駐守的鐘離城,並與楊大眼軍會合,兵力達數十萬之眾。反觀鍾離城內僅有守軍三千人,雙方實力懸殊。北魏宣武帝本欲命邢巒軍也參加攻城行動,但邢巒認為鍾離城周圍有淮水屏障,是易守難攻的天險之地,大軍應當繞擊他處[7],此議遭宣武帝否決,遂讓鎮東蕭寶寅接替邢巒的位置,與元英合攻鍾離城。

  鍾離城因北臨淮水,不利進攻,北魏便在位於淮水中的邵陽洲兩岸搭起了連線淮水南北兩岸的跨河長橋。元英駐軍南岸,負責攻城;楊大眼據北岸,負責糧運補給,蕭寶寅則確保橋樑本身的暢通與安全。北魏軍以車子載運大量泥土,欲填平圍繞鍾離城四周的溝塹,並利用衝車撞擊城壁,再以車輪戰法連續猛攻,但卻遭到城內守軍頑強的反擊,而昌義之亦及時以泥土敷填損壞的城壁,導致魏軍死傷上萬仍無法佔上風,戰況遂漸趨於膠著。

  邵陽一夜營

  另一方面,駐紮於合肥的韋睿軍在接獲訊息後,立刻火速發兵,通過鍾離城西南方的陰陵大澤,與駐紮於道人洲的曹景宗會合,乘夜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抵達邵陽洲另一端。全軍在南樑太守馮道根的規劃下,僅花一夜時間,便奇蹟似地在該地築起一座營壘,與魏營相距僅百餘步***不足200米***,讓元英大感驚異,而樑軍這種鬼斧神工的技術,亦深深撼動了魏軍的士氣[8]。同時曹景宗派人潛渡淮水,通知鍾離守軍援兵已到,眾人接獲此報,盡皆士氣大振。雖然楊大眼與元英先後針對邵陽洲上的樑軍主營發動攻勢,但皆被韋睿的巧妙戰術所擊退,楊大眼還因此負傷。

  趙草城

  戰爭期間,樑軍每派牧人至淮水北岸割運糧草,皆被駐於北岸的楊大眼軍派兵擄掠,曹景宗便派出千餘人在北岸修築城壘,與魏軍相峙,指派部將趙草據守此城,因稱之為趙草城。趙草城除了確保樑軍糧草無虞外,也等於間接切斷了魏軍的補給通道。

  水火夾攻

  梁武帝接獲戰報後,指示韋、曹二人乘坐戰艦對兩座橋樑發動火攻之計。天監六年***507年***三月,淮水暴漲達七尺,韋睿以馮道根、裴邃、李文釗等乘機以水軍對魏軍發動攻勢,並親自用載滿油料和草料的小船焚燬了兩座橋樑,魏軍頓時潰敗,元英與楊大眼各自奔逃,魏軍投水而死者及被殺者各達十餘萬,昌義之見狀亦率兵衝出鍾離城,追擊敗退的魏軍,生擒五萬人。魏軍陣亡將士遍佈淮水百餘里,而元英僅以身免,逃至樑城。

  鍾離之戰戰役結果

  南樑大獲全勝,而北魏軍幾乎全軍覆沒,但元英、楊大眼及蕭寶寅三人皆得以倖免。三人回國後,有官員建議將三人處以極刑,但宣武帝免除三人死罪,只剝奪元英及蕭寶寅的爵位,貶為平民,楊大眼則流放至營州充軍。但不久後宣武帝為對付國內叛亂及對南朝用兵,先後恢復了三人的官爵。

  鍾離之戰戰爭影響

  鍾離之戰是北魏對南朝所有軍事行動中挫敗最大,也是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損害北魏國力甚巨。此後國內民變加劇,政局更加衰敗。受繁重徭役及賦稅壓迫的人民不是亡命山林,便是依附豪強,或出家為僧,導致國內僧滿為患,除了對國家發展有負面影響,也造成社會動盪不安,宣武帝一朝的民變中,有四次就是由僧侶所主導的。這些日益惡化的因素,最終導致國家的分裂。

  而此戰對南樑甚至整個南朝歷史來說,是一次空前的大勝利,是“南北交戰以來所未有之大捷”,顯示南北朝的實力對比已發生改變,北魏開始走下坡。不過,南樑雖保有相對的***,但梁武帝卻始終不放棄北伐的念頭,連年用兵而削弱國力,為日後侯景之亂種下遠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