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什麼是經學家介紹
經學家通常具有博士、助教之類的官職,但在歷史上出名的人物通常是民間學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學家
專門指稱闡釋、批註、研究與宣傳儒家經書的學者,官方的經學家通常具有博士、助教之類的官職,但在歷史上出名的人物通常是民間學者。
西漢從武帝獨尊儒術以後,儒家經書的地位漸漸提高。通曉儒家經典的儒生能夠獲得高官顯位,所以“經學自漢元、成至後漢,為極盛時代。”出現了一大批闡釋、研究儒家經典的學者,稱之為“經學家”。如馬融、孔穎達、鄭玄、袁安、楊震、李固、陳蕃等。
研究內容
構成儒家經書的基礎是《詩》、《書》、《禮》、《易》、《春秋》此《五經》,經過各學派間的長期分化、傳承而演變出“六經”、“七經”、“九經”、“十三經”等體系。
在漢代的圖書分類,《論語》和五經屬於“六藝”***分為九類***,《孟子》則屬於“諸子”中的儒家類,這是因為孔子與六藝的內容共同為諸子百家引述或是批評,而《孟子》則是僅止於儒者的一家之言。在漢武帝親政之後,根據儒家學士的建議設立了“五經博士”,正式根據五經的內容來教授、拔舉官吏,而後《論語》和《孝經》得到官方重視,進一步擴大經書的內容。
到了唐代,官方科舉正式納入《三禮》、《春秋三傳》,晚期經由韓愈等人的提倡,《孟子》得到重視,並在宋代確立為經學的內容之一。
但即使如此,經學家仍是以五經為主要研究物件,進而旁涉其它儒學著作,但這個觀點並不是絕對的。
經學家與理學家
顧炎武認為“經學即理學”,兩者異文同義。這種說法本為挽救明代儒學的流弊,主張儒家學者應該重返經書、重新去仔細閱讀經書。在清代,學術上有所謂的“漢宋之爭”,儒學被劃分為“漢學”***經學***與“宋學”***理學***兩個對立卻又相互影響的內容。前者由阮元大力提倡,獲得許多民間學者***例如惠棟***的支援,後者以姚鼐、方苞為代表,同時也是官方科舉的考試內容***以四書為主***。
目前的一個觀點是,漢宋之間的歧異在“文字訓詁”的方法和“性與天道”的關注上,這恐怕跟《論語》、《孟子》被列為經書的轉變有很大的關係,也因如此,清代的“十三經注疏”可能是目前經學和理學的研究者們惟一共同遵守的經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