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什麼是最好的教育讀書筆記範文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充分闡述了教師如何有效關注教育的66個細節,如何身體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為出色的人民教師。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1
讀完了《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我感受頗深。在讀到“教育,喚起對美好事物的欲求”這一篇章,看完我深深的反思了,什麼是教育,我為什麼要從事教育的工作,怎麼樣才能做好教育這項偉大的事業?我感到,新世紀做一名稱職的教師,光有熱情和愛心是遠遠不夠的。今天的孩子與昨天的孩子有著太多的不同,教師除了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水平外,還必須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會做孩子工作,懂得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特別是獨生子女教育中的許多新問題值得認真研究。在教學中,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給學生以新鮮感。
習聞常見與保持新鮮是一對矛盾體。若要永久保持學生的興趣,單靠幾種方法是不夠用的。如在教單詞時,以教水果為例,先一樣一樣地讓學生看過放在桌子上,等全部水果都讓學生看過後,把它們罩住,然後讓學生一樣一樣地回憶出來;或者讓學生聽老師的指令,把聽到的東西畫在紙上,鍛鍊學生的聽力。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互相探究,設計出形式新穎的活動,讓學生感到新鮮有趣。
二、教師應在課堂上保持一貫的激情。
在課堂上,首先而且最應該保持激情的應該是教師自己。有時候,一項原本無甚新意的活動就因為你的激情而帶動全班學生的興趣,一項原本很有新意的活動,就因為老師的心情而影響學生。
三、正確處理好紀律問題。
課堂紀律問題處理得好與壞,非常直接地關係到課堂教學的效率。什麼是最好的教育?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中寫道:“教育本身就是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顆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盧梭在其名著《愛弘兒》中寫道: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人的心靈,幫助人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如何才能做好一名教師,這是我們與時俱進、共創和諧的一代必須深刻思考的問題。
2
我讀的書是張平老師主編的《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感受頗深。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這句話來自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的《什麼是教育》。每每想起這句話,我就忍不住反思“什麼才是真正的喚醒?”
那麼所謂的喚醒是什麼呢?我也在書中找到了答案。盧梭在其名著《愛彌兒》中寫道:“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人的心靈,幫助人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我覺得這是最完美的答案。有最完美的答案很重要,但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點點滴滴、實實在在的教育卻是需要我們身體力行,於每一處都要認真觀察,隨時留心的。也只有這樣,我想才能像筆者所說“潤物細無聲”。
回到這本書,全書分為:做人篇、學習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四個部分,圍繞著什麼是最好的教育這樣一個主題問題給出了66個小的教育主題。它從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如何做事、如何交往四個方面入手,仔仔細細的闡述了教師如何更有效地關注教育細節,如何身體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為出色的人民教師。我想讀完這66個小主題,才能真正的感同身受的理解教育的“潤物細無聲”。
說到這裡,作為一名教師,我想我們不陌生。因為我們都知道,觀點理念一直都很清晰,但實施卻不是一朝一夕。
孩子們的成長需要我們教師親身垂範;需要我們用心傾聽、寬容、尊重與理解;需要我們智慧激勵;需要我們有效引導學生親歷體驗,更需要我們從細節入手身體力行。在日常教學中,真正把“無為”之道結合起來,加速學生“要我學”和“我要學”思想的進一步融合,喚醒他們,也喚醒自己!
在實施新課改的今天,我覺得我們也要把這種“喚醒”滲透其中,做到教育無痕,潤物無聲,於無聲處聽驚雷。
3
很高興,這學期朋友送給了我這本書。拿到這本書,真想一口氣讀完。但因裡面值得研究的知識太多,不得不細嚼慢嚥。真是一本值得老師認真學習的好書。
因為我們不僅教育學生,而且也是家長,更直接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過程中從中獲得有益的方法。
該書序言中說,“最好的教育是‘無為’的教育:它不為感知,卻又深深影響著人心靈的教育。”我認為,最好的教育應是“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是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教育,但在我們的班級制授課的教育體制下,又是很難針對每一個學生個體的,我們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中努力去解決這對矛盾。
“無為”教育,需要我們教師親身垂範;需要我們用心傾聽、寬容、尊重與理解;需要我們智慧激勵;需要我們有效引導學生親歷體驗,更需要我們從細節入手身體力行。
俗話說,“做人難,育人更難”,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一個真正的人,做一個高尚的人,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最終目標。我認為,培養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可能是比較難於實現的,但我們卻要努力去培養每一個學生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這應該是我們孜孜以求的。
教育的靈魂,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民族、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們不僅教給學生書本上的知識,更應該教給學生分析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這才是好的教育目標。
書中還說,獲得成功的第一祕訣是勤奮,然而現實中,一些學生之所以學習成績不能取得進步,並不是因為智力因素,其最終原因就是不勤奮,沒付出,因此我們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力爭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取得進步,但是這並非對所有的學生都起作用,對於部分學生,我們有這樣的主觀願望,而無實際效用,因為他們沒有學習的願望。
成功源自腳踏實地,而我們的一些學生,就是缺乏這樣的精神,因此我們的說教,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這是客觀事實,我們無法改變,但作為教師,我們明知不可為卻更要努力去改變現狀,力求更大範圍地去影響學生的發展。
尊重別人,受人尊重。尊重是人際關係的起點,我們要努力營造一種讓學生知道尊重別人的勞動,尊重別人的學習氛圍,讓所有的學生共同進步。
培養學生感念師恩。無論是小學生、中學生還是大學生,甚至是步入社會功成名就的人,除了感謝父母和朋友,對於那些教育過自己的老師,都應該有發自內心的感謝,但現實社會是紛繁蕪雜的,我們又能如何呢?
讓孩子學會自己處理好衝突,這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具備了這種修養與能力,我們努力營造的和諧社會也就不遠了。
教育是一種心靈的溝通,這需要有良好的契機,機不可失,我們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努力把握那稍縱即逝的機會,力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讓學生獲得進步。
總之,我覺得,我們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父母家長,因此無論是對於教育、教學工作,還是對於家庭、孩子的教育、成人及發展來說,這本書對我們來說,是很值得認真研讀的。
4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這可能是每一位家長和教師都關心的話題。帶著這樣的疑問,我打開了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張平主編的《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教師最需要關注的66個教育細節》一書。
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書的序言部分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最好的教育是“無為”的教育:它不為感知、卻又深深影響著人心靈的教育。所謂“無為”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隱蔽教育意圖的教育情境的薰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師自身的示範等為間接教育手段,潛移默化,摒棄單調、枯燥的說教,充分信任學生,因勢利導,使學生在沒有直接衝突式的說教中自覺接受教育,在獲得親身體驗中領悟道理,在以自身為主體的自我教育中達到精神的昇華和認識的飛躍的教育。
“無為”教育需要我們教師關注,並從教育的細節入手身體力行。書中從四個部分:做人篇、學習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充分闡述了教師如何有效關注教育的66個細節,如何身體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為出色的人民教師。
有位哲人說:“人的一生只在做兩件事--做事與做人。”其實,人的一生只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做人。因為事是人做的,做事的實質也就是做人。因此,書中的四個部分把做人篇放在了首要位置,學生只有具備了做人的各項品質才能更好地學習、做事,也才能與周圍的人和諧交往。因此,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然後才是傳授知識。
編者將教師最需關注的66個細節一一闡述,而在闡述的手法上也避免了枯燥的論述,在闡述一個品質細節前,編者都引用了兩句名人名言來概括該品質的重要意義,緊接著運用一些鮮活的真人例項來具體論述,最後,編者提出培養這些良好品質的方法和建議,使這本理論性很強的書增加了不少的文學性和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廣大教師讀者的興趣。
書中講述的教師最需關注的教育細節之四--健康是人生最可貴的,給我的印象最深。我們如何理解健康的含義:英國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說過:“健康之精神寓於健康之身體”。可見身心健康是人類的共同追求。著名的作家海明威從小就跟著酷愛體育運動的父親走村串戶,穿林渡水。4歲時,他從父親那得到一支槍,之後開始獨立活動,開始了釣魚、打獵和探險的生活,而年幼時的這些經歷成了《老人與海》的寫作素材。
強身是重要的,教師在教育學生時,更要強調“強心”。我是一名體育教師,鍛鍊學生身體,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是體育教學的目標,然而,作為體育教師更要在教學思想上和教學內容中滲透心理教育,預防學生心理問題的爆發。
在一次籃球運球的接力比賽中,女同學小林體型較胖,運球速度較慢,但和她一組的同學並沒有嫌棄她。比賽還沒有開始,隊友們就給她出主意:小林,要運穩不掉球就行了!你別急,心一慌球就不聽你話了……比賽開始了,小林小心地運著球一步一步向前走,在彎道處也很平穩,而此時,我也開始帶領同學們為小林加油,在同學們的鼓勵聲中,小林只掉過一次球,而且還很快撿回來了,一圈下來,小林只落後對手五、六米。在後面同學的共同努力下,小林所在的組最終取得了勝利。小林獲得了成功的快感,也正是老師和同學們的鼓勵和支援,不善運動的小林在體育課上總是積極訓練,從不感到自卑,運動能力和體質都得到了明顯提高。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教師最需要關注的66個教育細節》對廣大的教師有很強的學習和借鑑意義,作為教師我將細細品味書中提及的每一個教育細節,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充分貫徹這些教育思想,使我們的學生成為一個健全品格的人。有一句話說得好:有時候,不是我們的學生教不好,而是我們的教育沒有做夠。
5
前不久,我拜讀張平老師主編的《什麼是最好的教育》這本書,感受頗深。全書分為:做人篇、學習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四個部分,圍繞著什麼是最好的教育這樣一個主題問題給出了66個小的教育主題即本書所說的教育細節。它從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教會學生如何做事、教會學生如何交往四個方面入手,充分闡述了教師如何更有效地關注教育細節,如何身體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為出色的人民教師。可以說《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教師最需要關注的66個教育細節》是我們教師的良師益友。
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本書趙國忠認為“最好的教育”是“無為教育”:它不為感知,卻又深深影響人心靈的教育。同時認為,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教會學生怎樣做人。這與盧梭在其名著《愛彌兒》中道:“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人的心靈,幫助人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的觀點是一致的。我也非常贊同這一觀點。那什麼是“無為教育”?“無為教育”實際上追求的是種無痕教育、適機教育,重視受教育者對教育內容、方式的認同度和接受度,重視教育本身對人的生存、發展、再學習的持久強烈的影響。是一種以學生的自我教育為主、教師的間接教育為輔的教育。
如何做到“無為教育”?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隱蔽教育意圖,以教育情境的薰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師自身的示範等為間接教育手段,潛移默化,摒棄單調、枯燥的說教,充分信任學生,因勢利導,使學生在沒有直接衝突式的說教中自覺接受教育,在獲得的親身體驗中領悟道理,在以自身為主體的自我教育中達到精神的昇華和認識的飛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意圖的隱蔽性
學生喜歡在淡化說教的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參與學習活動,而不喜歡刻意呆板的說教,因為這樣的說教不易於學生理解、接受和內化。教學的目標要通過教師指導下學生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實現,在活動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悟出做人、做事的道理。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追求“明確目標與隱蔽意圖的和諧統一”,努力創設一種真實的和不露痕跡的教育情境,使學生在“潤物細無聲”的隱性化教育中心情愉快地感悟道德,將正確的道德認識與積極的社會角色意識逐步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念,並指導自身的行為實踐。而不應當由教師講解枯燥乏味的道德觀點和道德規範,不應當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
第二、情境的重要性
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單一而固定,教師就是講解、提問、灌輸,學生則是聽記、回答、接受。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受到抑制,處在一種被動的、消極的學習狀態之中,學習效率可想而知。創設情境就是通過想方設法為學生創造多種多樣的轉換角色的機會,調動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課堂這塊天地裡,充分展示他們的手腳,鍛鍊他們的才華。情境的創設,要以“不顯露目的”的間接目的形成學生的無意識心理傾向,誘發學生的無意識心理或非理性心理,以無意識導引有意識,以非理性帶動理性,從而在有意或無意中觸動了受教育者的心靈,促使其頓悟,激發學生的潛在智慧,最終使學生的潛在能力得到充分發展,真正收到教育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教師行為的示範性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教師對學生而言,是最具直接的象徵意義的人物。教師的行為舉止對學生具有無聲的示範作用,這是一種雖無絲毫強制,卻最具震撼人心力量的無聲教育。因為在老師與學生的交往中,無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都在起著傳遞資訊、交流思想、溝通感情的作用。因為行動更直接、直觀,所以往往比任何演講說教具有更為有力的滲透作用。
第四、學生的主動性
我們要摒棄過去教學中存在的學生被動接受的情況,要讓學生在教學中真正成為教育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活動的主角,使教學成為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建構的過程。教師要轉變角色,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指導者、促進者,正確處理好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辯證關係,結合不同的教育內容採用自主、合作、探究、體驗等學習方式,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和實踐的空間,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方面的得天獨厚的優勢,使學生喜歡上你的學科。
第五、學習的體驗性
體驗是無為教育的核心。學會做人,主要在生活體驗中實現。親身體驗即通過教育者積極創設特定的情境,讓受教育著自己“內心角色”去感悟,去體會,引導教育物件在親身經歷中實現情感體驗,以此獲得豐富的感受,真切的感悟、內心的感染、心靈的感化,從而將外在的行為規範轉化為內在的道德要求,於不經意中見匠心。在親身的體驗中,學生們能夠在不斷的磨練中使各種能力和素質得到全面提高,逐步獲得了“我行”“我能行”的意識,自信心倍增。
在實施新課改的今天,我們要大力提倡“無為教育”。當學生有過錯時,要多想辦法,用“無為”的批評教育給學生以良性的刺激。教育無痕,潤物無聲。雖然“無為”卻有著驚人的力量!於無聲處聽驚雷!在心與心的愉悅中,學生醒悟了。在心與心的碰撞中,學生的思想昇華了,靈魂淨化了,成績提高了。事實說明,無為教育,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可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可以激發學生的進取心,非常有利於學生的健康發展,一定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 關於什麼是最好的教育讀書筆記範文
- 高中教師個人評價總結
- 水瓶座的閨蜜是什麼星座
- 夢見老婆打胎的預兆解說
- 甸字的讀音和意思
- 綠蘿葉子發黃怎麼辦是什麼原因
- 畢業季感恩老師的話語
- 學習普通話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 我的蝸牛的觀察日記
- 杭白菊的藥用價值及栽培
- 慶六一兒童節手抄報圖片和內容
- 澳大利亞留學簽證續簽詳解
- 同學聚會主持人主持詞
- 十二星座神話故事之摩羯座
- 排毒減肥的四個湯品
- 為什麼電腦連不上區域網印表機
- 描寫愛情傷感的散文隨筆
- 如何為五行缺水女孩起名
- 微商早安心語正能量精選推薦
- 金牛座男生喜歡玩曖昧嗎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