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屬於哪個文學流派

  徐志摩是中國現代著名的詩人和學者。他曾經用過很多筆名,比如南湖、雲中鶴等等。徐志摩寫過很多有名的詩歌,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徐志摩的文學流派,希望對你有幫助。

  徐志摩的文學流派

  徐志摩受到了中國儒家思想和西方尤其是歐洲文化的薰陶,所以具有很深的浪漫主義色彩。新月派是現代詩史上的重要學派,它自1927年分開,前期主要是以聞一多為代表,新月派又被稱為“新格律詩派”,改變了之前過於散文化的特點,這使得新詩可以自覺創造。徐志摩的詩主要就是以自我創作為主的,他將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渴望深深地融入了自己的詩歌之中,他渴望超脫自我,渴望救贖,渴望自由,更加渴望愛情,他將愛情看作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他生活中的困難,他走每一步路遇上的挫折,他內心的苦悶都是他寫作的題材,他可以將自己所有的情緒都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出來,讓讀者看到他內心的真實想法。新月派就是宣揚這樣的精神,它追求的是自我創作,注重格律,藝術表現和抒情方式和現代是一樣的,徐志摩的詩就非常符合這些要求。

  他的代表作《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等等,就可以看出,因為這些作品均符合新月派的風格和要求,宣揚自由、超脫功利。所以說徐志摩是屬於新月派的。

  徐志摩的靈魂伴侶

  現代詩人徐志摩一生最求愛情和詩作,但很多人都認為,他最成功的詩就是他的人生。徐志摩曾說過一句既詩情又悲情的話“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而所謂徐志摩靈魂伴侶就是林徽因。

  徐志摩與林徽因相識於英國,那時徐志摩正在英國求學,而林徽因正隨父親遊歷歐洲,兩個才華橫溢而又熱情衝動的年輕人就這樣相識、相戀了。但為人詬病的是,此時的徐志摩已有家室,妻子張幼儀是名門閨秀,並且已經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得知徐、林相戀的訊息,張幼儀也來到了英國,希望能夠挽回婚姻。但是被愛衝昏頭腦的徐志摩堅持要與林徽因在一起,甚至在明知道張幼儀身懷有孕的情況下,向張幼儀提出了離婚的要求,堅強隱忍的張幼儀在生下徐志摩的第二個兒子以後,毅然簽字離婚了。

  恢復單身的徐志摩並沒有得到林徽因的終生之約,兩人反而更像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徐志摩與林徽因更像是所謂的靈魂伴侶。徐志摩回國過後,結識了好友的妻子陸小曼,並與陸小曼熱戀、結婚了。而林徽因與青梅竹馬的樑思成共同赴美留學,並最終嫁給了樑思成,成為了梁啟超的兒媳。兩人後來雖然經常書信交流,還共同組織和參與新月詩社的活動,但兩人再沒有跨越男女的界限,而始終保持著精神的交流與交往。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準備參加其靈魂伴侶林徽因在北平舉辦的演講會,在乘機過程中因大霧而墜機身亡,兩人的感情糾葛與交流就此終結。

  徐志摩作品再別康橋

  徐志摩是近現代文學史上的一顆新星,他擅長作詩,一生中有許多首代表作,《再別康橋》就是其中之一,康橋指的就是就是英國的劍橋大學,徐志摩曾經在那裡留過學,這首詩寫的就是當徐志摩再次來到曾經的母校的時候,那種留戀和不捨的情感。

  《再別康橋》全文可以分為七小節,第一小節指的就是當徐志摩站在康橋的前面,面對著這個在自己生命裡佔有重要地位的地方,卻不得不說再見的那種難過和無奈,因為詩人自己也明白,這可能是自己人生中最後一次來到這裡了;第二小節其實是借用擬人的手法在表達著自己情感上的悲痛,在康橋這個地方徐志摩遇見了一位改變了他整個人生的女人,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兩個人最終分道揚鑣,而這段感情的失敗對徐志摩的打擊是很大的,所以這一段是他自己想象出來的;而從第三、四小節中作者對這些景物的描寫中,不難看出徐志摩本人對康河是非常喜愛的,所以他才會甘願只做康河的一條水草,永遠的陪伴著它,就連它周圍的有關聯的景物都是詳細的描寫出來了;第五、六小節中他是想表達一種想永遠留在這裡的想法,但他本人也清楚這是不可能的,他是一定要走的,雖然不捨、難過,但他卻必須回到需要他的地方去;第七小節是他站在輪船上,遠遠地看著康橋,向它告別,同時也是永別。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是一首抒情的詩,康橋在徐志摩的生命中遠比其它地方重要得多,因為正是有了那些在康橋的經歷,所以才會有後來的徐志摩,因此再次回到康橋也好,向康橋說再見也罷,對徐志摩而言都是一樣的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