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登基禮是怎樣的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濠州鍾離人。明朝開國皇帝。那麼?

  朱元璋的登基禮簡介

  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即位時,朱元璋的登基禮比較簡單。當天,朱元璋先在圜丘壇行祭天之禮。禮畢後,校尉在郊壇前設下一把金椅,面向南,並在金椅前擺下冕服案。丞相率領文武百官啟奏道:“告祭禮已經結束,請即皇帝位。”

  百官簇擁著朱元璋,扶他坐到金椅上,然後退下按照官階高低排好次序。執事官捧著冕服案和寶案上前,丞相等人取了袞服披在朱元璋身上,又為他戴上冠冕。穿戴完畢後,丞相等人加入百官的隊伍,禮儀官喊道:“排班。”排好後,大臣們先鞠躬,樂官負責奏樂。然後,大臣們先下拜三次,起身,音樂停下來。緊接著,大臣們又下拜三次,再起身。音樂隨著大臣們下拜而響起,隨著他們起身而停止。

  大臣們可以稍鬆一口氣了,因為接下來主要是丞相的任務。禮儀官引領丞相到皇帝寶座前,丞相跪下並亮出笏板,百官跟著他跪下。捧寶官開啟盒子,取出皇帝的玉璽,交給丞相。丞相捧著玉璽,對朱元璋說道:“皇帝登大位,臣子們獻上御寶。”尚寶卿接過玉璽,收到盒子內。百官在禮儀官的提示下,下拜,起身,回到自己的位置。

  然後是一系列繁瑣的禮節,禮儀官一連串喊道:“鞠躬、拜興、拜興、平身、笏、鞠躬、三舞蹈、跪左膝、三叩頭、山呼萬歲、再三呼、跪右膝、出笏”。百官要按照這個步驟一絲不苟地行完禮,主要的禮節就完成了。

  朱元璋的登基禮畢後,朱元璋又去太廟追尊父母,回到奉先殿。百官上表道賀,然後各就各位。朱元璋穿著袞冕在音樂聲中登上御座。捲簾,尚寶卿將玉璽放在案上;拱衛司甩響鞭子,引領者將百官引入拜位中,面向北站立。音樂響起,百官在指引下行三跪九拜之禮。這些禮節太和殿原名奉天殿,是紫禁城內面積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清朝皇帝很多盛大典禮都在太和殿舉行,如皇帝登基、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徵等。此外,每年的萬壽節、元旦、冬至三大節,皇帝也要在太和殿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並向王公大臣賜宴。都結束後,朱元璋再冊立皇后。至此,登基典禮才算完成。

  朱元璋人物評價

  朱元璋是繼劉邦之後的又一位平民皇帝。他自幼窮苦,曾為地主放牛,相傳還一度入皇覺寺當和尚。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的殘暴統治。朱元璋率兵出征,有攻必克;因此郭子興便把養女馬氏***即之後的馬皇后***嫁給了他,軍中稱他為“朱公子”。郭子興死後,這支隊伍就由朱元璋率領。1356年,諸將奉朱元璋為吳國公。朱元璋接受部下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積極招攬人才,壯大實力。1367年,朱元璋命中書右丞相徐達為徵虜大、平章常遇春為副,率軍二十五萬,北進中原。北伐中釋出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中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綱領,以此來號召北方人民起來反抗元朝。

  1368年,在基本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和掃平元的殘餘勢力後,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然後,派大兵分路北伐,與同年8月佔領大都,在以後幾年,又陸續掃平了各地的割據勢力。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方面減輕農民負擔,恢復社會的經濟生產;一方面懲治貪汙腐敗的官吏,即使是皇親國戚、開國功臣也不手軟,又分封皇子鎮守各地。為了加強皇權,朱元璋還廢除了沿襲近兩千年的丞相制度。

  史書評價

  《明史》“贊曰:太祖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乘時應運,豪傑景從,戡亂摧強,十五載而成帝業。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漢以後所未有也。懲元政廢弛,治尚嚴峻。而能禮致耆儒,考禮定樂,昭揭經義,尊崇正學,加恩勝國,澄清吏治,修人紀,崇鳳都,正後宮名義,內治肅清,禁宦豎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職相維,置衛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禍亂,文致太平,太祖實身兼之。至於雅尚志節,聽蔡子英北歸。晚歲憂民益切,嘗以一歲開支河暨塘堰數萬以利農桑、備旱潦。用此子孫承業二百餘年,士重名義,閭閻充實。至今苗裔蒙澤,尚如東樓、白馬,世承先祀,有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