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朱元璋的典故

  朱元璋一字斬知州

  洪武年間,有個叫盧熊的讀書人,人品文品都很好,被吏部推薦到朝廷做官。朱元璋就批准委任他到山東兗州當知州。

  盧熊走馬上任。過去說“私憑文書官憑印”,他到兗州後首先要啟用官印,釋出文告。當他把皇帝授給他的官印取出一看傻了眼,原來,朱元璋筆下的詔書是授盧熊為山東袞州知州,這官印是根據皇帝的詔書刻制的,這兗州自然變成袞州了。可是山東歷來只有兗州而沒有袞州。

  盧熊當時要是將錯就錯,袞州就袞州,這是皇帝改的,誰還敢怎麼的,也就沒事了。可是盧熊是個搞學問的,辦事就是認真,他認為兗州就是兗州,怎麼能改成袞州呢?於是,他就向皇上寫了一份奏章,要求皇上更正,把官印重新刻制過來。

  朱元璋一見奏章,臉上紅一陣白一陣,他的確是寫錯了,他是親自打天下的人,對全國地理州名縣名還是比較熟悉的,他應該知道兗州不是袞州,這袞字的讀音是“gǔn”,而不是“yǎn”。但是,想要皇帝認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朱元璋出身卑微,自尊心很強,他的潑皮脾氣上來了,就大罵道:“盧熊好大膽,竟然在朕頭上咬文嚼字,朕還不知道山東有個兗州,朕受他袞州知州就是兗州知州,這兗和袞就是同一個字,就是因為文人多事寫法不同,這盧熊竟敢將它念成‘滾’州,這不是要朕***嗎?混賬東西,刑部尚書聽旨,將盧熊斬首。”可憐盧熊為了一個字,竟然送了一條命。

  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訊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訊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