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登堡人物介紹

  谷登堡***Johannes Gutenberg,1400~1468***研製了適合西文特點的金屬活字印刷技術,他在印刷術上的貢獻在於,形成了由揀字,組版,填空,齊行和印刷還字等步驟組成的印刷工藝。用這種方法,人們可以進行快捷、大批量的生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任何一項發明的出現和完善,都不可能源於個人的頭腦,印刷術也如此。在谷登堡以前的幾個世紀,中國已經有了雕版印刷使用印製多冊圖書成為可能,但致命的缺點在於,由於當時使用的是木板和石版,所以每印製一本新書,就要重新刻字。因此,這種方法不適於批量印刷多種品的圖書。

  有人說,谷登堡的貢獻在於發明了活字。但是,早在11世紀中葉,中國人畢昇就已經發明瞭活字。畢昇的活子是有膠泥製成,極容易破碎。後來,中國人和朝鮮人對此進行了一些改進。在谷登堡出生之前,朝鮮已經有了金屬活字。15世紀,朝鮮宮廷支援金屬活字製造。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錯誤的認為畢昇是獨具有影響力的人。因為首先,歐洲的活字印刷術並不是從中國學來的,而是獨立發明出來的;其次,在很長的時期裡,活字印刷在中國並沒有廣泛的使用,中國的現代印刷技術來自歐洲。

  現代印刷過程有四大要素,即活字、排版、印刷機本身的所需的油墨,以及一刷材料,如紙張。再許多年以前,中國已經發明瞭造紙,而在谷登堡之前,造紙術已在歐洲廣泛傳播,這為谷登堡的發明奠定了基礎。所讓有些工作在谷登堡之前已經完成,但是他發明進行了重大的改進。例如:他發明了鑄字盒鑄造活字的合金、衝壓字模,以及油脂型印刷油墨。

  他是一位偉大的印刷術發明者。

  15世紀中葉,他開始致力於活字印刷的發明研究。鑑於制小號的木活字有困難,遂選用金屬材料,主要是含銻的鉛錫合金。鉛、錫、銻合金可以提高活字的硬度。並確定了三種金屬含量的配比。他還發明瞭鑄字盒、衝壓字模、鑄造活字的鉛合金、木製印刷機、印刷油墨和一整套印刷工藝 。

  他生前排印的最為著名的作品是1454年前後在美因茨印製的《四十二行聖經》,後人稱之為《谷登堡聖經》。

  約翰·谷登堡 ***1397-1468***是緬茵茲市一位具領導地位的公務員,發明用活字與機械來印製書籍的方法。

  約翰·谷登堡熟知製造硬幣的鋼模、印製撲克牌木刻版和鑄造鐘鈴的字模方式來製成印刷版子,但很快就察覺到每個字母必須要分開,且能移動,為能耐壓則決不可用柔軟的木材,而是堅硬的金屬。

  他的第一個目標是使用溶化的金屬鑄造個別的鉛字,為此谷登堡選用手寫字型作為藍本,為了能模擬手寫格式,使一般人不易分辨手寫書籍和鉛字印刷品的差別,他特地選用"textura"字型 ***哥德體的一種***作為範本。

  約翰·谷登堡為每個字母與每個符號製作一個鋼模,壓在軟銅塊上形成一個銅模,如此即可鑄造大量的鉛字。為此目的,約翰·谷登堡發明一種手鑄工具,將銅模放置其中,只要傾入溶化的合金,字母與符號即可產生,這種合金包含鉛、銻、錫與少許比例的鉍金屬,並於1450年開辦了自己的印刷廠。

  但僅是如此仍然不夠,印墨也必須自行生產,為此他又發明了脂肪性的印刷油墨。然而這一切準備之首要工作,仍是要製造一部印刷機,為此,他又發明了木製印刷機。

  經過三年的辛勞工作,四十二行拉丁文聖經終在1455年印刷完成,約裝訂成200冊,每冊有1282頁,每本都是一樣完好而美觀。

  從此,他的發明品很快地傳遍全球各個角落,使全世界均能用這種印刷方式印刷有形的讀物,從古而今,由遠而近,世界各地均有目共睹。

  谷登堡對今天的意義

  谷登堡的印刷術使得印刷品變得非常便宜,印刷的速度也提高了許多,印刷量增加。它使得歐洲的文盲大量減少。

  漢學家安田樸宣稱西方的活字印刷術來源於中國。寫過《中國文化西傳歐洲史》一書。***法國安田樸著,商務印書館2000年7月出版***但其觀點並不為國際學術界公認。國際學術界一般認為,雖然時間上略晚於中國,但西方的活字印刷為獨立發明,後世所使用的活字印刷的直接源頭為谷登堡的活字印刷。目前並無文物證據證明中國的活字印刷曾傳入歐洲,中西方交流必經之地的阿拉伯國家並未發現中國活字印刷西傳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