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勵志素材

  中考是一次毅力、智慧與命運的較量!中考考生面對變幻莫測的作文命題,在特定的考場中,如何能在不到60分鐘的時間裡寫出一篇優秀作文來?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篇一:德國的“善良教育”

  眾所周知,德國是引發兩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所幸的是,德國各階層能夠深刻地反思這段歷史,甚至因此格外重視對孩子善良品質的培養,並將其列為德國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愛護小動物是德國幼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課。在孩子剛剛學會走路時,不少德國家庭就特意為孩子餵養了小狗、小貓、小兔、小金魚等小動物,並讓孩子在親自照料小動物的過程中,學會體貼入微地照顧弱小的生命,從而使孩子們從小就有 “善待生命”的意識。

  同情、幫助弱小者也是德國人對孩子進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重要內容。在成人社會的倡導、鼓勵下,孩子們幫助盲人、老人過馬路早已蔚然成風,為身有殘疾的同學排憂解難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寬容待人”被德國人普遍認定為一個人“善良品質”的一方面。一個叫雪麗的7歲小女孩在自己的生日晚會上遭到好友梅芙的無端搶白而感到大丟面子,因而試圖報復以洩心頭之恨。但後來在母親的勸說下,她通過和梅芙談心瞭解到:當時梅芙餵養的小兔子突然死去,心情十分沮喪,故難免“出言不遜”。在經過一番“將心比心”後,雪麗寬容地原諒了梅芙,兩個小夥伴的友誼更深厚了。

  篇二:世界名曲的誕生

  1814年的一個夜晚,一個酷愛音樂的年輕人走過維也納街頭。因為家境貧窮,買不起鋼琴,他只好每天到一所小學去練鋼琴。他喜歡作曲,可是有時拮据得連作曲的紙都沒錢買。此刻,他正在回家的路上為生計犯愁,忽然看見一家舊貨店旁站著一個衣衫襤褸的小孩,手中拿著一本書和一件舊衣在叫賣。年輕人認出這個小孩曾在他教學的唱詩班當過歌童,他頓時鼻子發酸,巨大的同情心驅使他不由自主地在單薄的衣衫裡摸出了僅有的一點古爾盾,買下了那本舊書。年輕人邊走邊看那本書,竟發現其中有大詩人歌德的詩作《野玫瑰》。他一遍又一遍地朗誦,整個身心被詩的意境溶化了,一段清新而親切的旋律從靈魂深處飄了出來。

  這個青年就是被人稱為“歌曲之王”的舒伯特,他寫的這首《野玫瑰》名曲成為世界音樂寶庫中的瑰寶,其手稿價值連城。但是,有多少人知道,這首名曲的誕生源自他的一顆善良之心呢?在一切道德品質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因為它能喚起人道生活的復甦。

  篇三:防微杜漸

  羅瑞卿同志是我國第一任公安部長。他是執法的領導同志,也是守法的普通公民。

  有一次,羅瑞卿去火車站接客人。因為時間緊沒來得及買站臺票,等把客人送到住處後,羅瑞卿想起了這件事,對隨行人員說:“馬上到車站去補交三張站臺票錢,公安人員應當做守法的模範。中國古人有一句話:‘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要防微杜漸嘛!”

  篇四:拒絕狀元

  在美國,哈佛、普林斯頓這種頂尖級的學校,都公開宣稱平時的成績非常重要,但還要看學生的綜合素質。哈佛大學每年都拒絕不少“高考狀元”,比如1996年,就把165名學術水平測驗考試中得滿分的“高考狀元”拒之門外,理由就是對隱藏在分數後面的綜合素質不滿意。哈佛招生院院長在給潛在的申請者寫信時寫道:“要進入哈佛這樣的大學,個人的特長、參與社群的活動、課外活動也很重要。”普林斯頓招生院院長寫道:“我們把每個申請者都當作特殊的個案來審視,看他具體的綜合起來的能力和成就。”美國的高中生能否獲得畢業證書,除了學分、成績等要求外,還要無償地為社會服務數十個小時。社會上有很多組織和基金會,為申請大學的高中生提供各種各樣在社群服務上有突出貢獻的獎學金。一所高中對此的要求是這樣的:高一5小時,高二10小時,高三10小時,高四35小時***美國高中是四年制***,這只是基本的畢業要求。有些高中生的學業並不突出,但因為“學雷鋒”突出而被大學錄取了。